中新網長沙10月28日電(刁煒 雷雯 顧瑩)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剛見到王鵬的那一刻,記者有點意外。他中等個頭,低調謙和,很難將其與事跡描述中那位勇攀科技高峰的先進典型聯繫起來。但事實證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這樣的堅持難能可貴」
當被問到「對王鵬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無論師長、領導還是同事,都不約而同提及上課錄像、錄音。
導師吳傑說,因成績優異,王鵬畢業後留校任教。登上三尺講台前,他就認真思考如何上好課。
初執教鞭的第一堂課,在學員驚詫的目光中,王鵬走到教室後方架起攝像機,將自己的授課過程錄下來,再一幀一幀回看,從中尋找不足、調整改進。
就這樣,攝像機作為「編外學員」,「聽」了他整整一年的課。積累一些經驗後,王鵬改為課堂錄音,這個習慣堅持至今。甚至外出招生,他都全程錄音、回聽完善,把宣講當做精品課程對待。
王鵬與團隊教員探討課題。圖/國防科技大學
為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王鵬還琢磨出一個小技巧:給家人上課。
他想,如果複雜的理論知識,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外行聽懂,等到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家人也很支持,不厭其煩地傾聽、反饋意見,助力他改進提高。
空天科學學院院長羅亞中表示,課講得好的老師很多,但像王鵬這樣十幾年如一日,從細微處不斷提升自我水平的堅持,的確難能可貴。
在王鵬示範帶動下,一批青年教學骨幹迅速成長起來,講師周祥就是其中之一。
剛當教員那陣,由於心裡緊張、語速較快,周祥授課狀態不是太好。王鵬主動伸出援手,分享經驗,幫他找對方法,調好節奏。「現在我上課也會錄像復盤,這都是王老師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為戰育才「動真格」
進入新時代,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航空航天類專業為例,羅亞中指出,軍校學員不僅需要過硬的軍政素質和文化底蘊,還要掌握多領域、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
為此,王鵬在教學中堅持向戰為戰,「越是長期經歷和平,越需要戰鬥精神。」
他引入部隊和裝備實際案例,藉助「翻轉課堂」、小組PK增加「戰味」,磨鍊學員勇於拼搏的精神、敢打必勝的決心。
王鵬還十分注重課程思政。學員熊潤豐記得,王老師通過講述飛控原理,告訴大家時刻審視自身狀態,結合反饋進行校正、彌補、提高,才能畫出更高遠的人生軌跡。
夜深人靜,王鵬仍在伏案工作。圖/國防科技大學
難能可貴的是,王鵬並非停在口頭上,而是率先垂範。採訪中,不止一位學員講述了「凌晨秒回復」的故事。
學員何昊碩士論文開題遇到困難,因時間緊迫,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在凌晨將初稿發給王鵬求教。王鵬不僅馬上回復收到,而且連夜批改,第二天就將修改意見返給學員。
「我從老師那裡學到的重要一點,就是持之以恆、只爭朝夕,做完一件事比做好一件事更重要。」何昊有感而發。
與王鵬指導的多位學員交流後,記者發現這些00後學員自信開朗、談吐不凡,有著超越年齡的沉穩睿智與家國情懷,果然是名師出高徒。
一切為打贏,再難也要干
「我們作為軍校教員,一定要多做有利於戰鬥力建設的事情。」回想起10年前王鵬的一席話,周祥記憶猶新。
當時,王鵬帶他到一線部隊調研,發現一個制約部隊戰鬥力建設的關鍵技術問題。那段時間,兩人連續奮戰,分析了十幾個GB、成百上千條數據,從中找出規律和關聯性。
最終,他們設計出一套軟體系統,支撐了多次重大任務圓滿完成,得到有關單位高度評價。
王鵬的研究方向是新型飛行器,當被問及遇到過哪些攔路虎,他答道:「學習前輩自主創新攻關的精神,任何困難都可以突破。」他口中敬仰的前輩,就包括導師吳傑。
有一年,科研急需試驗用車,吳傑對剛買的私家車一通「爆改」:拆掉副駕座椅,裝上金屬板放置儀器,車頂則用磁吸盤固定衛星天線。
王鵬與導師吳傑(左)討論科研問題。圖/國防科技大學
這一切,都被王鵬看到眼裡、記在心上。從此,每當小我、大我發生矛盾,他首先選擇的都是顧全大局、甘於奉獻。
讀博期間,王鵬所在課題組承擔了某重大工程的研究工作,需要抽調精兵強將,導師吳傑首先想到他。
「我也很猶豫,王鵬中途轉換研究方向,勢必會影響他的個人發展。」但讓吳傑驚訝又感動的是,王鵬毫不猶豫作出回答:「只要是國家需要,再難我也願意嘗試。」
就這樣,王鵬轉向了更具為戰特性的全新賽道。彈指一揮15載,王鵬先後攻克多項核心技術,解決了新型飛行器控制難題,他也成為該領域的青年專家。
「這個學生可堪造就,能擔大任,我深感自豪!」吳傑欣慰地說。
現役轉文職,繼續挑大樑
2018年,現役軍人轉改文職人員工作啟動。起初,和很多人一樣,王鵬也心存顧慮,擔心轉改後會被邊緣化。
但通過深入了解政策,他感到轉改後更能發揮所長,心無旁騖投入教學和科研。
於是,他帶頭脫下心愛軍裝,首批進入文職序列。
在王鵬的模範引領和耐心解讀下,許多同事撥開思想迷霧,紛紛響應轉改。
事實證明,隨著配套政策越來越完善,文職人員的才能、價值得到更充分的施展和體現。
「我們的心有多大,事業就能幹多大。」王鵬轉改後表現出色,36歲就評上教授,並被賦予更多重要職責,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據介紹,除了教學、科研,王鵬還負責牽頭建設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和1個航空航天工程本科專業,堪稱名副其實的「全能選手」、「六邊形教員」。
身著「孔雀藍」的王鵬。圖/國防科技大學
恢復高考以來,在國防科技大學的廣闊沃土上,空天科學學院累計培養本碩博畢業生9000多名,有10人成長為兩院院士,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千生一院士」和「人才森林」現象。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透過無數王鵬們默默奉獻、拼搏奮鬥的身影,我們看到了國防事業飛速發展的勃勃生機,更聽見了人民軍隊闊步前進的鏗鏘足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