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走過的花溪是永遠的桃花源

2023-01-09     貴州都市報

原標題:徐霞客走過的花溪是永遠的桃花源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凌

1月6日,十集人文系列紀錄片《花溪故事·霞客行》全網上線。該紀錄片由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策劃出品,通過視頻+音頻方式,以徐霞客1638年遊歷秀美花溪的行程為主線,把徐霞客在花溪的遊蹤首次以影像創新方式進行表達,記錄其在花溪所留下的文化足跡與花溪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示「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精神境界。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4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萬字(遺失達200多萬字,只剩下60多萬字),被稱為「千古奇人」。

崇禎九年(1636年),徐母故去三年後,徐霞客年屆五十,自覺西遊之志不能再加拖延,於是,毅然開始了西南方向的「萬里遐征」。

崇禎十一年(1638年),51歲的徐霞客來到貴州。3月27日,從獨山入黔境,41天後從普安州(今盤州市)出黔地進入雲南。同年8月,又從雲南羅平折回貴州黃草壩(今興義),4天後重返雲南,共留下約35000字的《黔游日記》傳世。

《黔游日記》中對花溪寫下:「……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峰下,乃折而北去。有九鞏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為華仡佬。」「乃飯於橋南鋪肆中,遂南向……」它記述了華仡佬(花溪古稱)的山形水勢,向世人介紹了這一顆「高原明珠」與這一方桃源勝景。

在第一集《桃源》中,文化嘉賓、著名學者顧久認為「徐霞客走過的花溪就是一個永遠的桃花源」。

「花溪不光是山水,更多的是它的人文。」顧久說,「我們的農耕社會裡邊,有溫馨,有靈魂的寄託,有熟人社會的相互相幫。」顧久認為,因為不執著於大富大貴,於是平淡而從容,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所以,今天為什麼我們要學中華傳統文化,為什麼還要想著給人們找到一個安頓自己心靈的這麼一個所在呢,我想,桃花源可能是人類,不光是中國人,一個永恆的夢。我覺得花溪,在我的心目中具有這樣的特質。」

全片分為《桃源》《初見》《煙火》《分水》《夜郎》《青岩》《尋坊》《龍井》《洞見》《馬鈴》等十集,每集10分鐘,共100分鐘。採用情景再現等時空交錯的視覺方式,真實地反映了近400年前一位明代大旅行家和一座高原名城的歷史,全面反映了花溪秀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生態地位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巧妙再現了徐霞客當年在花溪遊歷的情況,回溯徐霞客在花溪停留的歲月,凸顯徐霞客留給花溪的寶貴財富,進一步傳承、保護和發展花溪文化資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花溪豐富的文化資源稟賦燦若星河,恰如「有源之水」,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花溪人。花溪區堅持「文旅活區」戰略,始終注重賡續文脈,深挖文化資源,推出「秀美花溪·文化循跡」品牌,製作人文紀錄片《花溪故事·霞客行》,展現徐霞客游線(花溪段)的歷史人文故事。通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講好花溪故事、傳播好花溪聲音,實現文化提質賦能,源源不斷塑造「爽爽貴陽·秀美花溪」新形象。

據悉,《花溪故事·霞客行》於1月6日起,每周更新一集,在喜馬拉雅、騰訊視頻、嗶哩嗶哩、小紅書、抖音、新浪微博、攜程旅行等多平台播出,並通過YOU-TUBE等平台實現國際傳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2dfaa84a534b798b3aeb983bc48f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