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4年後,給孩子看看這個男孩的故事

2022-05-11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汶川地震14年後,給孩子看看這個男孩的故事

作者 | 大余

今天是5月11日。

馬上就是汶川地震14周年,我看到一張特別感動的對比圖。

他叫程強,四川什邡人,1996年出生。

2008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地震,震碎了他的家園。

當時的他,因為和小夥伴去游泳,所以逃過了一劫。

等他回來,看到的是滿目蒼夷,聽到的是驚慌無助的哭喊聲,悽慘的畫面,讓他難以忘卻。

但是更讓他難以忘記的,是地震後冒著生命危險、賭上生命從高空一躍而下的空降兵。

程強說:

「高高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旗幟,和印有『空降兵』字樣的頭盔,讓我至今不忘。」

所以他在心中做了一個決定:

長大我當空降兵!

當時的人們,覺得這只是他一時的衝動。

5年後,他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就聽說部隊在徵兵,然後二話不說就應徵入伍。

成為合格的空降兵不容易,為此他付出很多努力,也受過很多傷。

訓練中,別人做一遍的動作,他要堅持做三遍;中午其他人休息時,他主動找班長「開小灶」。

骨折、膝蓋受傷、骨膜炎,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從軍5年,他一直朝著優秀空降兵的目標努力著。

正是這份執著和堅持,讓他從一個普通的小兵,到全國八大軍模模範班班長,黃繼光班班長,參加了國慶70周年閱兵。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觸動。

一個有明確目標的孩子,是幸運的。

從小就知道追求什麼,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內驅力,瞄向成功的靶心。

幫助孩子明確目標,父母可以試試這麼做:

帶孩子去見世面

《小王子》的作者埃克·蘇佩里曾經說過:

「如果你想讓某人造一艘船,先不要僱人去搜集木頭,也不要給他分配任何任務,而是要激起他對大海的嚮往。」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小時候他總是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

直到某天,他跟母親去圖書館,他讀到了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寫的《2001太空漫遊》。

這本書讓他有所啟發,讓他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同事的孩子,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

父母也沒有強硬地給他找一個目標,而是選擇在放假的時候,帶孩子出去旅遊或者參加一些活動。

有一次,他們一家人去西安旅遊。

孩子一下子就被兵馬俑給迷住了,一路上問了十萬個為什麼。

這份厚重的歷史,就這樣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

回到家以後,孩子告訴媽媽,將來他要讀歷史,長大後考上了名校的歷史系。

見世面不在於去多貴的地方,而是帶孩子去見沒接觸過的東西,拓寬自己的認識邊界。

其實,很多孩子小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只有當他們見多了,嘗試多了,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未來的路要怎麼走。

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前段時間在外交場合火了的「最美翻譯官」張京,從小就喜歡英語。

七八歲的時候,她不僅愛看英語電影,還會模仿電影里的人說英語。

父母看她這麼喜歡,對英語有熱情也有天賦,就陪她看大量的外語動畫,給她創造更多的語言環境。

興趣所在,往往也是目標所在,更是力量所在。

父母怎麼幫孩子找到興趣呢?

可以思考這3個問題:

1、孩子對什麼有興趣?做什麼最享受?什麼會讓孩子發光?
2、孩子最擅長什麼?孩子的才能在哪裡?
3、社會需要什麼?有哪些問題、機會,可以發展成孩子幫助別人的所在?

一個人的興趣,總是潛藏著無限可能。

鼓勵孩子勇敢去做

童星葉子,退圈以後考上了清華。

她說,清華,是她的目標。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高三整整一年,沒看過一場電影,沒下載過新歌,沒打過手機遊戲,沒吃過火鍋,周末也不休息。

可是成績還是提不上去。

每次成績發下來的時候,她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沒考清華的能力。

她的父母一直鼓勵她,讓她先試試再說。

她把所有的資料列印下來,不停地背誦,反覆做題,壓力巨大,常常會突然情緒崩潰。

最後終於如願,考上了清華。

一個堅定的目標,是孩子所有努力的根源。

它就像是鑲嵌在孩子身後不停轉動的發條,讓孩子鍥而不捨地往前走。

《少年說》里有一個12歲的男孩,他痴迷汽車,以後想成為一名國產汽車設計師。

他說:

「我想讓全世界知道,不僅僅是『中國汽車製造』,更是『中國汽車創造』」。

媽媽沒有嘲笑他,更沒有覺得他不務正業,反而鼓勵他:

「去努力追尋自己的夢,將來無論成敗與否,我們起碼經歷過,享受了這個過程就是最棒的!」

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是孩子為了目標努力時,最好的能量。

正如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

「鼓勵和表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因為孩子知道,那一條充滿困難和挑戰的路上,他不是在孤軍奮戰。

它就像是鑲嵌在孩子身後不停轉動的發條,讓孩子鍥而不捨地往前走。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

「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一個有目標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被打倒。

因為心中有目標,腳下才會有方向,才更能承受前行路上的艱難。

所以,幫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是父母重要的使命,也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End ——

作者:大余,忠於自己,忠於生活。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2d2ab39c9da3db57a5220cab2e84d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