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虧20萬到年銷1億元枸杞,拼多多如何成就了這個山里娃?

2019-12-10     大西北網

綠樹蔥蔥,霧氣蒙蒙,那是王廷金兒時生活的地方——貴州省凱里市爐山鎮響水村。

從這個小村子走出來的他,今年27歲,但已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了。 

  

  可不管走多遠,他都沒有忘記生與斯長於斯的故鄉,因為那裡是他出發的起點、力量的源泉。  

  12月5日,為了赴記者之約,王廷金剛談完一個合作,便匆匆趕回辦公室。  

  我們聊著,聊著,他的成長軌跡如同一幅幅畫面,鋪展開來……

  

  窮

  

在王廷金的印象里,小時候,就一個字:窮!  

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王廷金,到了能跑能跳的年齡,每天就跟著爺爺下地,爺爺干農活,他也經常弄得一身泥巴。  

  

網絡圖。

家裡一共3畝地,種點水稻和玉米,可一年的產出根本不夠一大家子人吃,「當時能吃頓肉就別提有多幸福了,連掛麵都是奢侈品。」  

  一條褲子補丁打了一個又一個,卻一直捨不得丟,因為沒有可以換的衣服了。  

  爺爺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從思想深處非常重視教育。到了該上學的年齡,爺爺就把王廷金交給了小學老師,每學期50元的學費,也讓一家人犯了一陣子難,最終東拼西湊,硬是讓王廷金把這個學給上了。  

  小學畢業,王廷金又去鎮上讀初中。

  

  學

  

  初二時,王廷金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一個話題——以後幹嘛?  

  有的同學說要上大學,當老師,成為科學家……  

  當問到他,王廷金不假思索說了句:「我要去廣東打工。」結果惹得同學一片笑聲。  

  回到家後,他把這個事情告訴了爺爺。  

  爺爺撫摸著他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了句:「只要你好好學習,就是賣地賣林,也要供你讀書。「  

  王廷金還記得當時爺爺的眼神,「裡面全是希望。」  

  

網絡圖。

從此,他心裡悄悄做了決定:好好學習,一定要對得起爺爺!

上了高中後,他就開始惡補落下的課程,最好成績是全年級第5名。從學渣變成了學霸,王廷金讓同學刮目相看。

  

  闖

  

  2010年,王廷金考入北方民族大學,讀的是電子工程專業。  

  爺爺送他去火車站,就說了句:「好好學習,給咱爭氣」。

他的衣服兜里揣的學費,也是爺爺到處借的。他深知,這個學上得真不容易。心裡默默念叨,大學幾年的生活費,自己一定要搞定。  

於是,他的大學生活,除了正常的學習外,他就去做家教,發傳單,漸漸地,生活費有了著落。  

  

平時閒了,他也會上網瀏覽一些有用的信息,當時他看到淘寶上一台諾基亞手機才賣幾百元,而實體店一台至少得賣個上千元。他篤定地認為,這裡面有商機,想了就干,他把自己打工的收入全部投入,買了2台手機,先小試一把。  

很快,2台手機就賣出,凈賺600元,「當時,心裡別提有多爽了,這是自己賺的最多的一次。」

這次成功,激發了他創業的想法。他開始做起了手機的生意,不僅賣給學生,還通過58、同城網等網絡平台發布信息,把手機賣給更多的人。  

最好的成績,一個月賣出了20台,賺了好幾千元。  

手頭寬裕了,他開始每月給家裡寄錢。老家的爺爺收到錢之後,激動不已:「娃兒長大了。」  

大二那年,王廷金開始新的嘗試,和自己的同學創辦了大學生兼職聯盟。  

  

北方民族大學。

因為門檻低,不收取會員費,很快就組建起了一直龐大的隊伍,最多時達到8000人,有40多個QQ群。

聯盟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同學介紹兼職,每成功一單,收取10元的「辛苦費」。假期里,因為很多同學要找兼職,「生意」很火爆,一個月居然賺了7萬元,每個人也分到了1萬多元。

在學生時代,王廷金深切地感受到,雙手可以創造價值,也可以實現價值。

這一年的冬天,王廷金開始有了更大的計劃——賣枸杞。在他眼裡,寧夏枸杞知名度很高,大有文章可做。  

大四畢業時,他已經有20萬元的積蓄了。

  

  拼

  

畢業後的第一年,危機四伏,當時和合伙人開的公司瀕臨破產。「創業公司總會有很多人進出,經營上出了問題,算上以前所有的盈利,還虧20多萬,那段時間壓力巨大,考慮過徹底放棄。」  

但是,王廷金頂住了壓力,他與中寧縣的供應商正式成為合作夥伴,同時還收購了銀川當地一整套加工廠房和包裝生產線,重整旗鼓再出發,枸杞依舊是他的不二選擇。  

2016年4月,新電商平台拼多多聲名鵲起。他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拼多多上開了第一家店。  

 「上線第一天銷售300多單,第二天1000多單,我們都不敢相信!」王廷金回憶,「接下來每天都是兩三千單,這一把,算是賭對了!」  

銷售額節節攀升,為此,2017年,王廷金拿到了銀川市就業局頒發的「優秀創業項目獎」,還有5萬獎金。  

  

生產車間。

2018年9月,磨合了兩年的團隊已非常成熟,做了充分的素材準備和產品定位後,新店鋪於10月初正式上架。「到『雙十一』就起量了,此後銷售量就再也沒下來過,一直保持滋補類目第一名」,王廷金說,「最普通的時候也能保持每天8000單以上,達到10000單很正常。」  

王廷金感慨地說,「是新電商拼多多給我提供了莫大幫助,我們和拼多多一起成長。」據了解,拼多多是國內主流的手機購物APP,成立於2015年9月,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商品。旨在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體會更多的實惠和樂趣。成立4年以來,拼多多通過「拼農貨」模式,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流通模式。


2018年,平台推動農產品及農副產品銷售額達653億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1200億元。這其中,大量產區農貨通過拼多多擴大流通半徑,由小眾作物成為「網紅」產品。如雪蓮果、百香果、小黃姜等一大批農產品,成為銷量突破100萬單的「冠軍農貨」。  

2018年,王廷金和團隊一共銷售了2200噸紅枸杞和400噸黑枸杞,共計實現銷售額8000萬元,線上銷售占到一半,其中70%的線上銷售在拼多多上完成。今年上半年,全公司已實現6000萬元的銷售額。  

王廷金透露,今年全公司有望實現1.6億元的銷售額,其中枸杞銷售額能達到一個億。  

在寧夏做枸杞生意的商家有很多,但王廷金團隊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長期穩定的需求量,倒逼種植戶不斷提高種植技術。王廷金說,「我們會和種枸杞的村子按照行情談好價格,全村包銷,合作時間久了,彼此就有了信任」。  

  

晾曬枸杞。

寧夏枸杞獨一無二。為了走得更遠,從貨源採購到銷售渠道,每一個環節都是精益求精,每一個步驟都苛求完美。王廷金表示,長期合作的村子都知道,公司對品控非常嚴,農民必須對每棵枸杞樹都認真打理,用最優方案種植。  

目前雲貴川等地的發貨量正在不斷增加,這說明寧夏的枸杞正在走向全國大市場。王廷金說,讓他們驚訝的是,以前認為枸杞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在我們的客戶群體中,25歲到40歲的年輕人購買比例非常大。年輕人追求性價比,也喜歡新玩法、新吃法,除了泡水喝,果蔬汁也可以加入枸杞,甚至有黑枸杞冰激凌,他們現在把枸杞消費當成了一種生活時尚。  

寧夏枸杞還有更大的市場空間,王廷金給自己定了個新目標:明年,實現銷售額2.5個億!(寧夏日報記者李衛東/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2ac8G4BMH2_cNUgP2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