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但千萬不要用這5種,沒用還有毒!

2023-04-21     CC爸媽

原標題:夸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但千萬不要用這5種,沒用還有毒!

昨天接DD放學,前面有對爺爺奶奶,一接到娃就猛夸:

「我們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就沒哭,別的孩子都哭,就你不哭」。

「從老師到門衛爺爺個個都誇你最棒,寶寶真厲害啊 。」

「明天咱來還不哭昂,讓大家都誇你!!」

聽得我一激靈,這人設起的,可夠高的啊。

要我是這孩子,第二天想哭之前,都得先掰著手指頭數數,一對不住爺爺奶奶、二對不住其他小朋友、三對不住老師門衛爺爺……

人家都那麼「高看」我,我得讓自己配得上這份表揚,不讓別人失望啊?

得~對不住的人這麼多,哭聲我還是憋回去吧!

雖說夸孩子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日常的彩虹屁也一定不能少。

但,不得要領的瞎夸,也挺嚇人的。

趁熱總結了5大無效式誇獎,尤其是第4種,不僅沒用,還有毒!

1

誇得太高,超出實際能力就會變成壓力

我們總喜歡,把孩子往上抬一抬,讓他做事更有動力!

  • 看這麼難的數學你都會,你肯定是有數學天賦!
  • 這麼難的舞蹈動作,你都做到了,你天生就是舞蹈家的材料啊!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尤其有了周圍同學的參照他就會感覺到,自己在某方面可能沒你誇得那麼好。

這時候容易出現什麼問題呢?

遇到真正的坎兒, 就放棄。

為了維持你說的「聰明、厲害、棒」的狀態,他就不願意、不敢嘗試新的、負有挑戰的任務。

他們會擔心如果自己失敗了,他就不再是父母心中「優秀」、「棒」、「乖」的孩子了。

對失敗的恐懼,已經遠遠大於成功的慾望。

所以更願意躲在表揚之下,維持這份讚美;而不願走出去,暴露自己的無能。

而避免失敗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努力,不嘗試就不會失敗。

如此,我們的誇獎反倒摧毀了孩子前進的勇氣。

2

誇得太猛,優秀的門檻太低,就很難去努力

朋友抱怨,自己的孩子就不知道什麼叫 「精益求精」

彈琴,你糾正手勢,他反駁你,「我不是做的挺好了嗎?」

疊衣服,你讓他疊整齊點,他抗議「這樣還不行嗎?夠整齊了啊」!

好像在任何方面,孩子都沒有精益求精的動力,沒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幹什麼都是點到即止。

為什麼?

因為一味表揚,讓孩子優秀的門檻變低了。

剛會彈琴就夸「太棒了,簡直是音樂天才」。

剛會疊衣服,就夸「太棒了,疊得太完美」。

孩子剛寫字,寫得歪歪扭扭,你卻一直說「 真棒!寫太好了!

優秀的門檻太低了,出道即巔峰,誰還願意更努力呢?

所謂捧殺,也不過如此了。

很簡單的事情,都被誇上天,孩子難免飄飄然、生出傲嬌之心,不再追求進步。

作為親媽,我非常明白,自己的孩子放個屁,都可能忍不住夸。

但是看見孩子的潛力很重要,看見孩子的弱點和盲區也很重要!

捧殺,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

更容易讓孩子有種錯覺,我只要付出一小點努力,就該得到天花板級別的回報。

3

設限式誇獎,誇了還不如不夸

你承認自己作為父母的局限性嗎?

如果自己看不到,就讓隊友看看吧,他一定能列舉出你 N條不希望出現在娃身上的特質。

如何不讓自己的局限延續,避免「套娃式養育」呢?

那就得注意遠離「設限式誇獎」。

有個朋友家的孩子喜歡畫畫,但筆下的公主,都是一種模式 (波浪卷、大眼睛),畫畫班的老師也多次反應這個問題,孩子的畫特別局限,好像自己有一個模板,誰也不能打破。

後來老師問,是有人教她公主就要這麼畫嗎?

朋友反思,沒人教,但是也等於教了。

她回想,就是有次她突然發現孩子畫的頭髮是一頭波浪的,特別驚喜,就大誇特夸,好像從那之後,孩子的公主就都是波浪頭!

後來帶DD去商場樂高中心玩,我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DD想要摩天大樓,旁邊一個小哥哥就總是說,你搭的不整齊,房子不是你那樣的!

如果我們總是以自己的喜好去評價孩子「波浪頭真好看」、「積木搭的好整齊」, 孩子就會有意的,按照你設限的偏好偏離

比這些小事更嚴重的,是 思維模式的設限式誇獎。

「寶寶真棒,選了淘氣堡就放下了玩具,二選一是對的,你不能什麼都要。」

你怎麼就知道孩子以後過不上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的人生呢?

被這種認可左右的孩子,未來找工作「工資和顧家,好像總要選一個」;嫁人「性格和學歷,好像不能什麼都圖」,就會成為ta的底層思維模式,未來ta很大機率上也會這麼堅信人生必須有取捨,而不會努力創造兩全其美。

類似的:

看付出總沒錯的吧?你只有付出許多苦累,才可能有所回報。

——未來很大機率,他會選擇掙一分辛勞一分收穫的辛苦錢,而不是選擇那些聰明的工作模式/職業/行業。

看我們寶寶多懂謙讓,你只有很慷慨善良,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未來很大機率,她會走上一個老好人之路,而不是過自我滿足的肆意人生。

你傳遞給孩子的任何「限制性」的信念,都會削減他未來的發展空間。

本來他可以有更廣闊的天空,但我們的這種誇獎會不知不覺給孩子給孩子織一張網,把孩子圈在了網裡面。

所以, 如果孩子沒有求著你表揚,就,不太要太去刷存在感。

4

操控式誇獎, 明面是夸,背後卻是深深的控制

很多時候,我們的誇獎並不是出自真心,而是 潛意識的控制。

就比如開篇爺爺奶奶送幼兒園,真實的目的——當然,也是欣慰孩子第一天沒哭。但更真實的目的, 是希望她第二天也不要哭!以後上學都不要哭!

這種典型的帶有目的的誇獎,是最容易讓孩子抗拒的。

  • 「看我們寶寶多乾淨啊,咱們不玩土。」(其實孩子也想玩)
  • 「你最棒了,每次都吃很多蔬菜」(其實孩子並不愛吃菜)
  • 「你上次彈的就很好啊,這次再認真點,肯定也能彈好」
  • 「哇,你數學考了100分好厲害,要是其他科目也能考100分,老師一定會大吃一驚!」

這種誇獎,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帶有大人自己的目的。

潛台詞是:

  • 「這次你彈得沒有上次好」。
  • 「你必須多吃蔬菜/保持乾淨」。
  • 「你還是考得不夠好」。

表面是夸,暗裡是否,實則是控制。

《無條件養育》的作者Alfie Kohn說過:有時候讚美像是懲罰的另一面,只是為了滿足成年人控制或者影響孩子的一種手段。

把孩子架上一個道德高地,甚至引入第三方,讓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下來。 只能「違心」的站在上面,扮演你想要的樣子,享受你的表揚、別人的圍觀,唯獨不敢說自己想說、做自己想做。

5

敷衍式誇獎,誇了也白夸

也不是咱非要夸孩子,很多時候,孩子也會主動求表揚。

但誇得太假太飄,你自己都不信,還指望孩子信?

這點在各位姐妹估計在與隊友的交流上就深有體會,比如商場試衣服,當你滿心歡心試穿了一件,問隊友怎麼樣時,隊友答:嗯,好看。

你再試一件,對方也會說,嗯,好看!

哪怕是你拿了一件死亡芭比粉,襯得你跟成了精的煤球似的。

隊友也能豬油蒙心地說一句:好看。

可能不是情人眼裡出西施,而是他眼皮都沒抬一下,閉眼就夸。

但跟姐妹逛街就不一樣了,姐妹會很中肯的說這件顯白、那件顯瘦、第三條褲子最顯腿長!

敷衍的回答VS具體有效的回答,一對比就原形畢露。

所以,對於孩子也是一樣。

要麼別夸,要麼咱就夸到點上。

簡單的方法就是 減少大人的評價,只描述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再聯合下感受到就好了。

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自然行為帶來的結果,就夠他滿足了。

「唉?你剛用筷子夾的菜啊」——DD感受:我終於會用筷子了,我還挺厲害的

「今天你的作業半小時就寫完啦」——CC感受:我的效率還挺高的)

「媽媽出差的日子,每晚都是你給DD讀的繪本啊」——CC感受:我也能照顧弟弟,我也是個好姐姐

最強的套路,是真心!

你多看看孩子,比瞎誇誇孩子,有用的多!

從外部的評價轉向對事情內在的關注,也更容易讓孩子做自己,而不是活在別人的評價里。

PS:書香節正當時,本來放棄寫書單了,但架不住後台的熱情,還是連續熬夜肝出來三篇,CC/CD/CE各放一篇,年齡段匹配的可以閉眼入啦!

《喂書長大的孩子,那些讀100遍也不夠的繪本推薦》0-3歲篇

《 刪刪減減無數輪,最捨不得刪的繪本,都在這裡了》3歲+篇

《讀千冊書,竟還'閱讀營養不良'?自查你家書價缺啥》5歲+篇

本期視頻話題:孩子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秘密

姐弟互掐,卻被心理師叫好?原來孩子有這種行為,說明你養得很好

看了這個視頻,才知道原來的性教育,竟然錯了(附帶資源)

我也沒想到,靠這幾個日常小習慣,娃就提高了作文

我們是CC爸媽,家有一雙兒女CC&DD。

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醫師;

C媽:報社育兒主編,暢銷書《家長好脾氣,才有好教育》、《吃好睡好不生病》作者;

覺得文章有用,就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吧!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2a8f741c3c3ce345bac590e33a6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