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尼克森訪華時,想給周總理掃墓,秘書一番話卻讓他感慨萬千

2024-05-13     文史風雲

原標題:1976年尼克森訪華時,想給周總理掃墓,秘書一番話卻讓他感慨萬千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尼克森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的一位具有爭議的領導人,在他執掌美國政界期間,為中美關係的破冰做出過努力。

作為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此後卻因「水門事件」下台,又未能兌現美國給予中國的承諾。

歷史上的領導者們做出的決策,往往是從本國的利益出發,以利為先。

但尼克森的訪華,也第一次讓美國高層真正認識到了中國領導者的風度。

尼克森在他的回憶錄中,高度評價毛主席和周總理。

周總理主要負責外交工作,與尼克森接觸較多,從照片和史料中都可以看出,尼克森對周總理的風度尤為敬佩。

1976年,尼克森經歷政治風波後第二次訪華,但聽說昔日與他交談,使他受益匪淺的周總理已離開人世,大為惋惜,發自內心的想為其掃墓。

在周總理秘書的一番話下,他更是潸然淚下。

為何尼克森如此敬佩周總理?周總理的秘書又說了什麼,讓尼克森都為之落淚呢?

中美破冰

尼克森上任美國總統後,在世界冷戰格局下,為了敵對和孤立頭號社會主義強國蘇聯,從美國自身利益出發,多次表達出想要與中國接觸。

那時的中國剛剛建國不久,但由於蘇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強權政治,忽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主權,包括強行干涉中國內政,與中國產生了矛盾。

1969年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關係惡化達到頂峰。

美國看準時機,對中國伸出橄欖枝,1969年7月放寬了對中國人員和貿易交往的限制。

且在之後還停止派遣驅逐艦在台灣海峽巡邏,並多次表現出想與中國談話。

美國的種種表現,讓周總理細微地察覺到了國際局勢的變化。

同毛主席商量後,認為此時是一個歷史機遇。

與目前強大的美國緩和關係,對剛剛建國的中國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回血機會,讓人民免受戰亂之苦,發展經濟。

於是,中美雙方在各自的利益下,進一步推進著彼此之間的破冰。

但大國博弈,往往考驗著領導者的能力,周總理故意設計了一場戲,讓美國記者斯諾和夫人在天安門與毛主席見面,並只讓人拍下主席和斯諾夫婦在一起的圖片。

如此便是在向美國尼克森政府,發出了十分巧妙的信號。

美國也十分重視與能中國交談的機會,自然也接受到了周總理的信號。

在1971年,中美進行了「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的成功,極大的促進了尼克森訪華的進程,周總理在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特別助理基辛格吃烤鴨時說了一句話:「我們不如先吃烤鴨,不然就要涼了。」

此後中方正式邀請美國尼克森總統訪華,也正合美國心意。

尼克森在1971年的7月15日晚,在電視上表達了要去北京的消息。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乘坐「空軍一號」抵達了北京,開始了具有時代意義的訪華之旅。

尼克森剛下飛機時,迎接他的正是周總理,這也是他第一次正式與這位中國總理見面。

在尼克森下飛機距地面還有四五步台階時,周總理就已經伸出了手。

尼克森下飛機後緊緊與周總理握手,時間長達兩分鐘之久。

中外記者紛紛對這一畫面拍攝,這張照片的誕生,也標誌著中美的破冰之旅的正式開始。

周總理在機場迎接了尼克森後,中午就準備了豐盛午宴。

午宴後,周總理帶著尼克森會見了毛主席,尼克森與主席的交談時間長達65分鐘。

此後,周總理便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國宴,歡迎尼克森的到來。

在國宴上,被醫生囑咐過少喝酒的周總理依然拿起茅台,以禮儀之邦的傳統歡迎尼克森一行人。

在共飲之前,周總理對著大家說道:「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的人民一向是友好的……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友好往來的大門終於打開了。」

尼克森也站起來祝酒,並且與周總理交談甚歡。

尼克森說:「我聽過您講的笑話,有人喝酒後說要抽煙才舒服,結果煙剛點著,酒精就爆了。」說完大家就哈哈大笑起來。

周總理也笑著往酒里點了一把火,藍色的火焰冒出,讓尼克森驚嘆不已。

茅台在火焰下發出的濃香,使得美國一行人紛紛拍手。

敬酒期間,尼克森看到周總理的杯中酒減的很少,就問道:「我聽說您酒量很大,為何今日如此保守?」

周總理也不失風度,表示自己年齡大了加上身體有疾病,醫生是不建議喝酒的。

這樣一來,尼克森也認識到了周總理的誠意,不再強求,並且仍然讓記者拍下了自己與周總理友好舉杯,微笑互敬的照片。

23日,尼克森和周總理在釣魚台,再一次進行了正式的會談。

在周總理的車到達釣魚台後,先前已經到了的尼克森主動前來迎接,並主動幫周總理脫下了大衣。

這一幕也被記者媒體記錄下來,傳到了世界各地。

尼克森的這一舉動,也體現出他對周總理的敬佩。

可以說尼克森的首次訪華,十分成功,中美關係也成功進入了正常化。

尼克森也對世界說:「我此次訪問中國的一周,是改變世界的一周。」

尼克森對周總理的評價

中美關係的破冰,離不開大國領導人們的魄力。

尼克森作為美國的總統,在那個時期,與世界的各個領導人都有見過面。

但他尤其對周總理印象深刻。

其實尼克森早期,是個堅決反對共產黨的美國政客,在他當了總統後也不例外。

但他對周總理,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在尼克森訪華之前,為了確保美方商談成功,尼克森就讓美國智囊團對毛主席和周總理有過細緻的分析。

他們認識到中國人有自己特有的個性和風格,認為中國人的原則性很強,只要美國答應原則上的東西,例如台灣問題,中美很多問題就有協商空間。

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人不屑於在一些蠅頭小利上,像俄國人一樣和美國爭個你死我活。

但是對中國領導人,美國了解的還是太少了。

中國領導人具有中國人特有的智慧。例如在基辛格和尼克森的談話檔案中,他們就指出周總理很善用迂迴的談判策略,但他們理解不了其中周總理「中庸」的中華大道理。

而且他們也認識到周總理並不是好說話的人,有時態度極其強硬,基辛格和黑格將軍全都領教過周總理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他們也給尼克森指出,周總理或許有鋒芒,但他從不罵人,也不會人身攻擊,這點讓人安心,和其他國家領導人完全不一樣。

尼克森或許只是在這時,稍微了解到過周總理的風度。

但當他與周總理見面後,他才真正感受到了周總理的外交魅力。

在訪華期間,尼克森與周總理交談過很多次,他曾經聽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說過:「要是你們認為我們難打交道,等你們遇到周恩來時再看吧!」

但是在訪華期間,尼克森並不覺得周總理是俄國人口中一個強詞奪理,無法溝通的人,但似乎也不是一個懦弱好說話的人。

周總理在與尼克森談話中,曾告訴過尼克森:「作為一個掌舵人,一定要順潮流而動,不能反潮流行之,和平現在是中美共同的願望。」

這也讓尼克森記憶猶新,寫在回憶錄里。

在尼克森的回憶錄中,《領袖們》一章既有毛主席、周總理也有蘇聯的赫魯雪夫,英國的邱吉爾等人。

書中尼克森和周總理的交談,與尼克森和赫魯雪夫的交談完全不同。

這也可看出為什麼尼克森對周總理,充滿著人格上的尊敬。

在尼克森譴責蘇聯專制主義時,他和赫魯雪夫差點吵起來。

赫魯雪夫當著尼克森和翻譯以及記者的面,說尼克森剛剛的一項提議「就像是馬剛拉出來的屎,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臭!」

這樣的表達讓尼克森火冒三丈,他直接回懟赫魯雪夫「還有一種東西比馬屎更臭,那就是豬糞。」

因為赫魯雪夫曾經當過喂豬的,這句話無疑讓之後的赫魯雪夫暴跳如雷。

尼克森在回憶錄里,也談到了英國首相邱吉爾,這位在二戰中赫赫有名的英國領導者。

他聽過邱吉爾不好溝通,在見面前特意精心準備了發言稿。

邱吉爾

但邱吉爾坐飛機到達美國後,絲毫不見疲憊,開始他的演講,講完便徑直走了,歡迎儀式便結束,尼克森精心準備的發言稿,居然都沒有機會用到。

這些外交場景,絕不會發生在中國。

尼克森在中國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周總理的交談中,他評價周總理是一個頑強堅毅的人,懂得尊重別人,不打斷別人說話,讓人真心敬佩。

他說周總理在處理分歧時又是靈活的,態度強硬但也不是不溝通,辦法可以一直商榷,在會談中始終鎮定自若,從未失態。

尼克森曾經說道:「周從不敲桌子,從不強迫別人做出讓步,從不打斷別人說話,總是在你說完之後表達他的觀點並反駁你。」

這就是周總理的氣度,也是我們中國的氣度。

尼克森還表示,周總理和毛主席一樣,都是詩人,在和他們交談中,雖然自己是美國總統,但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懂,也許這就是五千年文明留下的魅力。

尼克森在周總理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周總理的為人和外交智慧,都被他寫進了回憶錄中。

他在與基辛格的談話中,也評價毛主席和周總理:「他們將是一對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令人敬畏的搭檔。」

二次訪華

1974年8月8日,尼克森因為「水門事件」醜聞,不得不在電視上宣布了下台。

在美國這種政治體制下,他的政治生涯徹底葬送。

因此,之前中美所做的外交努力基本全部倒退,歷史就是這樣無法預料。

不過在1976年,毛主席決定再次邀請辭職後的尼克森訪華。

尼克森也想再來一次中國,想再與他欣賞的周總理見上一面,談一談。

但是不幸的是,他到中國後卻聽說周總理已經在1月8日離世了。

尼克森也表達出了哀痛之情,去看望了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女士,他也聽說過這對共產主義夫婦之間的愛情。

周總理年輕的時候,曾在給鄧穎超的信中寫道:「我一生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想讓我再有來生。」

尼克森慰問了鄧穎超,詢問周總理逝世後的墓在何處,想去為其掃墓。

周總理的秘書告訴他,周總理生前特意囑咐過:若是自己去世後,儀式要從簡操辦,讓鄧穎超將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裡。

尼克森聽後感慨萬千。

這位他一直敬佩的老人,為了國家的事業鞠躬盡瘁、燃盡燭火,為了中國人民奉獻了一生。

周總理的離世,是中國人民的損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損失。

十里長街,中國人民自發組織送別周總理,聯合國在當天為周總理降了半旗。

這樣的領導者,永遠都會活在中國人民心中,也會被世界人民所銘記。

周總理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偉人,人民心中的巨人。

參考資料:

國際問題資料《尼克森談周恩來的外交魅力》

理察·尼克森《領袖們》

理察·尼克森《尼克森回憶錄:時代的破冰者》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29f5f031b7d0af31bf197f22fb026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