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春來,「百果園」里生產忙

2020-03-23   麗水日報

臨近春分時節的雲和,鶯飛草長,微風拂面,3月16日,記者來到位於白龍山街道沙溪村的雲和縣大田水果專業合作社。一走進合作社大廳,仿佛進入了雲南的熱帶雨林地區,袖珍椰子樹、扇芭蕉、巴西鐵、蓮霧樹……一株株熱帶樹種生機盎然。而一排排整齊排列的陽光乙女、紹興一號等各類大田葡萄品種,無不向外界展示著合作社負責人季偉平「葡萄大王」的身份。

花香四溢 萬物可期

當記者跟隨季偉平走進更為開闊的種植基地,發現整齊排列的果樹方陣仿佛在向人頷首致敬。「這裡是葡萄大棚,那邊是藍莓大棚和櫻桃大棚……」基地幾乎算是個「百果園」,每個季節都有可供採摘的水果品種。「過兩天再來吧,上周末草莓都被摘光了。」季偉平接完電話,告訴記者,春節期間本該是草莓採摘最為火熱的時機,但受疫情影響,草莓一度爛在了大棚里,4畝草莓地,按照當時市場價一斤35元的價格,他損失了2萬餘元的收入。好在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基地在嚴格執行防控規定的基礎上,有序開放草莓採摘,挽回了一定損失。

「雖然疫情對草莓基地收成產生了影響,但我現在努力做好葡萄、油蟠桃的種植工作,前景還是很可觀的。」季偉平信心滿滿地說,自家基地水果品種多樣,4月櫻桃即將迎來採摘,接下去還有油蟠桃、葡萄等,基本上每個月份都有水果豐收。而目前雲和人流物流已基本暢通,他相信接下去基地的水果不愁銷路。

採訪中,有件「寶貝」一直被季偉平掛在嘴上,原來今年他提前購買好了一批對整個基地極為重要的東西——塑料薄膜,可以說是做到了未雨綢繆。「我提前對種植園裡的冬棗、葡萄等水果進行了扣棚增溫。」季偉平說,今年2月份他就提前完成了這項工作,可讓每樣水果的成熟與採摘期都將比往年要提早一些。「上市早的水果才能搶得先機,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季偉平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目前有30餘畝冬棗基地,到9月份採摘時可收穫每畝3500斤左右的冬棗,如果提前上市,比上市最火熱的時期要多賣一塊錢一斤,也就能彌補疫情期間造成的部分損失。

記者了解到,季偉平的水果基地除了直供杭州、青田等水果生鮮超市外,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遊客前來採摘購買。寒冬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臨,基地也因為有了人氣煥發出了生機。「你看這些塑料薄膜,它的作用可大著呢。不僅可以規避各種極端天氣,還可以讓工人在各種天氣條件下都能方便操作,不耽誤水果種植的工期。」季偉平告訴記者,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自己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秉持「技術決定論」的他相信,水果基地將從此次疫情危機中脫穎而出,產量和銷路甚至是農旅融合發展都不愁。

沐浴著迎面撲來的春風,季偉平脫下厚重的外套,擼起袖子又開始忙碌起來,這片他栽培了十幾年的基地在寒冬之後又迎來了五彩斑斕的最美時刻,花香四溢,瓜果可期,等待著一批批遊客前來觀光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