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長白山,人們第一反應會想到東北吉林的長白山,而在山東也有座長白山,它位於山東鄒平、章丘、周村的交界處,鄒平在北麓,周村在東麓,章丘在長白山的東南麓,屬於山之陽。山不高也不險,但幽靜而有文化內涵,長白山之陽一帶有很多的廟宇,小編知道的有姜家套村的聖泉寺、梭莊上方井的雪山寺、孫家村的文峪庵、杓峪庵、石龍庵山的石龍庵、三山峪的石峪寺,萬山的凈土寺等等,在這些廟宇當中,保存完好的就是石峪寺,而有"長白山第一庵"之稱的石龍庵,如今只剩下了一座孤零零的山門。
對石龍庵的認知,是聽老人們的講述。老人們都說,那時候石龍庵可不得了,寺院裡金碧輝煌,古樹參天,人頭攢動,一年四季香火不斷。據韓家村80多歲的張思惠老人講,神龍庵也不知建於何時,是仿泰山岱廟所建,當時神龍庵大小建築共108間,大小不同廟宇十九座,有玉皇廟、龍王殿、關爺殿、老君殿、魯班祠、娃娃殿、眼光奶奶殿,等等建築倚山隨勢,錯落有致,大小殿宇皆有月台柱廈,殿與殿、殿與房之,,有石階相連,殿前院內外。庵外有松柏樹、槐樹等,山泉溪流繞庵流淌,上上下下有九座小橋,每到春天鮮花盛開散發著清香,石龍庵變成一個大花園。庵下大片空閒地桃杏相間,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戲樓,年年三月三、六月六廟會戲班演出,那時鼎盛時期,熱鬧非凡,會上善男善女人流如潮,歷城、鄒平、淄博、萊蕪的香客絡繹不絕。
被當地人們認為了不得的石龍庵,位於長白山的中段,在章丘相公莊街道的韓家村東、辛家的東北,當地人把這一段山稱為石龍庵山,據《章丘縣誌》記載"石龍庵在縣治(今繡惠)東十五里 。長白山之別麓(黌山)側有龍王廟,廟前巨石作龍形,禱雨輒驗,庵名因此。黌山之上多巨石,石多黑色,尤其主峰之上有一巨石,人稱龍頭石,自此石起,沿西側而下,蜿蜒如龍,活靈活現,十分逼真,先人稱為神龍石,相傳為神龍上山所化成。石線止於山腰一峪內,故為龍尾,後人稱此峪為石龍峪、神龍峪。此處建有神龍庵,當地人稱石龍庵,歷史上為長白山第一庵。"
周末與友人進長白山遊玩,遠遠望去,長白山勢蜿蜒如長龍飛舞,我們從辛家村的沙溝峪沿著新修的水泥路一直到石龍庵前。
水泥路盡頭停車下來,遠遠的就看到綠樹草叢掩映著那殘存的山門。順著有車印痕跡的草路走不足百米,就到了山門前。
因沒有人來,山門前雜草叢生,殘存的石碑身和碑帽就堆放在山門前的草叢裡。山門用紅磚壘起來安上木門,被採石人當作休息避雨的小屋了,前幾年禁止開山採石,現早已棄之不用了,裡邊也是很髒亂的。昔日輝煌的石龍庵,如今看到的是殘牆斷壁,那曾經的殿宇遺址院落因開山取石早變成了大小不一的石坑,岩石裸露,很是可惜。
看著草叢中那殘缺的碑帽,不知被哪個好事者放在殘存咋碑身上,像在訴說著滄桑歲月,還沉浸在昔日的輝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