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還死得很慘?

2019-11-05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315

這是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背著雙肩包的男生,和一個長發及腰的斯文女生,一同走到賓館前台。

男生小聲地說:「大媽,請問有空房嗎?最近要考試了,我們想要一間安靜的房間學習。」

大媽會心一笑,偷偷在樂:「哎呀,自從開了賓館之後,有好多大學生來這裡自習啊,我乾脆把床撤掉、放上書桌,再擺上一些書籍,還能賣書,這樣肯定能賺翻!」

說干就干,大媽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改了十幾間房間,坐等客戶上門。

但是,最終她的賓館倒閉了。

大媽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啊,原因很簡單,大學生們是來幹啥的?你懂的。

別只相信客戶嘴裡說出來的需求啊,因為那很可能是偽需求。

現實中,我們很多企業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偽需求,那些讓人激動萬分的,往往都是坑。

那到底什麼是偽需求呢?

剛剛說的大學生去賓館自習,就是偽需求。再舉個例子——方便麵。

人們購買方便麵圖的就是方便,所以,說到底,方便麵就是一個非理性、重口味、重方便的快速消費食品。

市場上,有一種號稱是無油炸的健康方便麵。人們的確是有需求,但它的市場份額一直沒有超過20%。

不過有家公司卻過分樂觀,它對市場份額的預估大得驚人,因此公司急劇擴張發展,最終玩完。

這家公司就是「五穀道場」。

總有很多公司像五穀道場一樣,「前赴後繼」地摔倒在偽需求這個坑裡頭。

比如我最近看到麥當勞竟然發布了「健康宣言」,說要進行菜單改革,比如去除所謂的人工添加劑、停用抗生素雞等等。

其實,無論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幾年前就開始打起了「健康營養」牌,但很多人並不care這個事情。

是啊,人們去肯德基難道是為了補充營養嗎?別逗了,以前人們去肯德基是為了裝逼吃點外國貨,現在更多是為了更快地填飽肚子。

所以,「安全便捷」應該是人們對於那些快餐店的主需求,而什麼營養美味都是偽需求。

簡單來說,偽需求就是那些用戶不痛不癢、消費頻率很低的需求。

對於企業來說,一定要避免掉入「偽需求」這個大坑。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做呢?

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從用戶的使用場景中去發現真正的需求。

不要只聽用戶怎麼說,更不要只是想當然地閉門造車,而是要去看用戶怎麼做。

在這點上,有家小超市做得不錯,這家超市在馬路邊,它發現有40%的顧客會在清晨購買酸奶,而且越濃稠的酸奶越受歡迎。

此外,顧客通常不會購買其他東西,比如麵包、甜甜圈、包子等早餐。

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里,超市的老闆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於是,他就讓超市員工去調查和觀察。

最後才發現:原來這些顧客都是獨自開車的,他們喜歡一手開車,一手拿著酸奶用吸管喝。

因為開車無聊,酸奶越濃稠就能吸得越久。而其他東西,則不具備這兩個特點。

超市老闆恍然大悟,就大量進貨酸奶,還有可以用吸管喝的粥品等等,並且還在裡面添加有嚼勁的芋頭、紅豆等。

在早上的時候,就把它們擺放在最靠門邊的位置,方便司機購買。

最終,超市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司機客戶。

有了固定的客戶群後,它還和汽車4S店達成合作,賣起了藍牙耳機、洗車卡等,並且成為了Uber的代理商。

各位發現了嗎?

用戶對超市的主需求是什麼?就是買吃的喝的。

超市的聰明之處在於,它能夠真正去深挖用戶的主需求。

最終,它在商業模式上,也擁有了無限可能。

而如果這家超市在一開始就推出藍牙耳機、洗車卡等,那會很慘澹。因為這些對於超市來說,都是低頻的偽需求,難以聚集用戶。

其實,偽需求也算是用戶的需求,只是很多時候它不足以去支撐起一個商業模式。

舉個例子,現在有很多人在做所謂的生鮮電商,去送菜或者送切好的菜,但往往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因為它們解決的往往不是人們的主要需求和痛點。

就拿送菜來說,的確,買菜的便捷性很重要。

但是消費者更大的痛點需求應該是:菜品的質量,但這一需求又帶有很強的主觀判斷力。

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送菜上門的商業模式很難持續。

現在很多創業者的問題就在於:很容易把偽需求當成真需求,把弱需求當成主需求,最終讓公司死於自己的意淫。

或許,創業者是時候重新思考下這個問題了。

責任編輯丨石 川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16aPm4BMH2_cNUgtU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