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褲襠里藏手榴彈」,這部抗戰神片,為何會被國內觀眾寬恕?

2022-01-05     愛美食的小麗麗

原標題:比起「褲襠里藏手榴彈」,這部抗戰神片,為何會被國內觀眾寬恕?

電影《獵殺T34》,國內上映了。

皮哥也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最大的感受是:

為何這麼說?

皮哥先簡單介紹下劇情——

影片故事取材自二戰真實事件,圍繞T-34坦克展開。

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上,剛從坦克學校畢業的尼古拉因為有坦克駕照被委以重任,他駕駛著唯一一輛T-34坦克,以一敵六抵擋住了德軍耶格爾上校一個連的進攻,但是畢竟寡不敵眾,最後他自己成了俘虜。

3年後,尼格拉在監獄裡和耶格爾成了亦敵亦友的關係,耶格爾為了訓練德軍坦克新兵,命令尼古拉和另外幾名蘇聯戰俘去修繕他們繳獲的T-34,然後駕駛著這倆坦克成為訓練的活靶子,以此來測試這倆坦克能承受的極限火力。

簡單來說,就是把他們吊起來打,這幾乎是死路一條。

可尼古拉將計就計,他在美女翻譯的幫助下,帶領幾位戰俘,駕駛著T-34逃離德軍軍營。

耶格爾震怒,帶著豹式坦克隊殺氣洶洶地追來,於是兩位老對手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的「坦克大戰」。

皮哥評價這是一部「抗戰神片」,因為全片在故事及角色設計上做了三點誇大:

德軍白痴化,戰爭浪漫化,主角賣腐化

全片先是過分拔高了蘇聯的實力,把德軍刻畫成了白痴。

比如開篇以一敵六的橋段,在真正的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比如德軍繳獲了蘇聯的T-34坦克,竟然沒有查出內部還有一批彈藥,傻傻等待男主駕駛坦克完成反殺。

男主角身陷囹圄,竟然不忘浪漫一把,和漂亮女翻譯來了一次月下浪漫,女翻譯為了男主角簡直是赴湯蹈火。

因此電影里給他們加一場愛情戲也無可厚非,可是接下來的內容皮哥就難以理解了。

著名影評人安東·多林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本片不過是滿足了青少年的幻想,是對「保家衛國戰爭」的一種娛樂化解構,如果想通過電影了解T-34坦克在二戰中的作用,純粹是徒勞之舉。這部電影的邏輯很簡單,就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你完全可以當成玩了一場坦克大戰遊戲。

聽起來這樣的形容也和國內那些「抗戰神片」極其類似。

我的理由也是三個:

本片特效震撼,故事很特別,雷點點到即止

先說特效,這是我看過最棒的坦克電影。

最好的特效就是真實,像很多好萊塢大片,很多戰爭場面固然震撼,但全部都是用CG製作出來的,經費燒了不少,震撼度差了很多。

而本片很多都是玩真的。

片中的演員為了完成拍攝任務,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特別訓練,他們是真的學會了駕駛坦克、裝彈和開炮等操作,這要是戰爭年代,這些演員可以直接上戰場了。

而影片中大量場景都是實物拍攝,使用CG特效的很少。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里,主創把全世界唯一一輛能駕駛的虎式坦克搬上了銀幕,引發軍迷集體高潮。而本片玩得更野,許多懂行的軍迷就指出,從影片中坦克的內飾來看,都不是臨時製作的道具,而是貨真價實的真東西,包括德軍的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和豹式G坦克、以及蘇聯的T-34/76坦克和T-34/85坦克,這些坦克幾乎都來自於博物館的倉庫,有些坦克真正參與過二戰。

本片的視覺特效鏡頭很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慢鏡頭,通過特效將時間慢化處理,坦克射擊出炮彈的運行軌跡線,造成的爆炸輸出,以及戰場上士兵那一刻驚恐的表情,都纖毫畢現。這些慢鏡頭全片出現了16次之多,僅在影片前半小時的戰爭戲裡就使用多達8次。

本片視覺特效師古謝夫提到這一點,自豪地表示,為了真實呈現這些時間慢化鏡頭,他們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相關實驗,甚至花費巨資,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坦克炮彈的飛行、爆炸和化學實驗,聘請相關軍事專家進行了多次論證,最後才達到了視覺上極致的逼真效果。

再說故事,本片的故事極為特別。

一般的戰爭片,交代完背景,敵我對立,然後就開始大開大合的戰爭戲,這樣的片子容易拍得假大空,內涵的東西沒有一個具體的落腳點。

而本片在半個小時的戰爭戲後,畫風突轉,男主角被俘,上演了《監獄風雲》+《越獄》,立刻將鏡頭的焦距調整,從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戰爭對準到一個具體的事件上,這種「變焦」作用下, 正派反派的雙雄模式得以確立,最後他們惺惺相惜的片段也就顯得真實可信了。

同樣巧妙的戰爭片還有前段時間的《八佰》,那一座橋將兩岸分隔成天堂地獄兩個世界,四行倉庫不僅是進行一場戰爭,更成了一座人性的修煉場。這種「變焦」作用下,防守的戰士,進攻的日軍,圍觀的群眾都置身在放大鏡下,這樣的戰爭片也就好看了。

最後就是影片劇情、角色上的雷點,本片雷點確實明顯,但基本都點到為止。

主創在打造一部高還原度硬核戰爭片的同時,自然也是需要迎合大眾欣賞目光,因此設置這些噱頭其實增加影片的一些看點,降低觀影門檻,也可以接受。只要掌握好了度,能拍出別樣的唯美,也是一個很巧妙的手段。

這也是為何知名直播張泉靈在朋友圈裡安利:「戰爭片拍出英雄主義不難,而英雄主義演出浪漫主義要審美!」

當觀眾走進影院,軍迷可以欣賞T-34和三號坦克對轟,情侶可以欣賞男女主角的神仙顏值,年輕觀眾可以調侃正派、反派之間的敵友情愫,這不是一石多鳥的事情嗎?

《獵殺T-34》的成功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抗戰神片」不背鍋,歸根結底,菜是原罪。

你的特效做好了,故事精彩了,那些雷點不過是個點綴,觀眾一笑而過。

但你由里到外從內容到製作都很稀爛,就指著那些噱頭博眼球,也別怪觀眾罵得你狗血噴頭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14566607_12125746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