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吐槽為主,師長粉慎入)
看過具有超現實意義的11集前半集中在禁閉室默默發光的顧一野,再看後半集的鄭師長、陳團長、秦連長,那就跟看樣板戲一樣了。
一水兒的李雲龍式英雄(沒有說李雲龍不好的意思),中間夾著一個左右為難的宋建設。
宋建設有多難?從前半集就看得出來了,他推心置腹悉心教導高粱,道理掰開揉碎了也沒能阻住高粱心中那一股子英雄意氣。
而眼前那麼多的英雄意氣,他得小心翼翼去呵護,儘量避開鋒芒不讓自己撞上去,還要防著那些鋒芒們相互衝撞。所以宋建設的難啊,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是他搭台來他們唱戲,自己還落不了好的難。
別覺得我三觀不正還太誇張,請看鄭源大師長跟陳大山秦漢勇他們的互動。鄭到九連廚房視察,秦報告說糧食不夠,鄭問為什麼比別的連多吃,秦說要摘掉後進連帽子只能多練。鄭順口就是「多練就要多吃,那長征怎麼辦?」秦低頭無語。
鄭懟得氣勢十足還絲滑無比。但實際上,多練就是要多吃,這是小孩都懂的道理。鄭在1983年拿將近五十年前的長征來做比,實在沒有說服力。但這就是那一代經過艱苦卓絕的抗日和解放戰爭走到今天的領導們的普遍共識,多吃那就是享受,就是不應該的。對此秦漢勇其實也是認同了的,否則不會默契地低頭無語。換了陸平凡也許就不是這個反應,而會儘量把理由解釋給他聽了。
當然懟得絲滑也有他倆是老上下級,性情又相近,父子兵味道很濃的原因,包括鄭源跟陳大山也是這樣的互動模式。秦漢勇衝動地說句我給高粱頂罪,大不了脫軍裝,鄭回他你是軍閥嗎,別給我來這套。來來回回就是個人英雄意氣和父子兵情分的震盪反饋。
這要是舞台夠大,夠他們的英雄戲你方唱罷我登場那還好說,但要是舞台不夠大呢?那就是偷光宋建設家的雞再把宋建設這個人偷了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好在,宋建設不行,編劇行。於是鄭師長說野豬,大白天就真來了頭貨真價實還直往他槍口上撞的野豬;鄭師長說要有糧,那就有了兩萬斤糧;鄭師長說要有豬,於是就有了十幾頭豬。看,如果這豬能夠早點弄到九連食堂,至於要去為了打個野豬闖出這等禍事,把一個官兩個兵折進去嗎?
領導之所以能夠打個野豬還能親手宰殺,懷舊一把,那也是大傢伙給面子,心照不宣搭起舞台讓領導盡興表演,不然難道真能把廚子撤了等著鄭師長殺豬做飯給全連吃?
當然大家都要表現出崇拜的樣子(其實誰沒點才藝啊,炊事班的不僅會殺豬也會打仗呢),因為都是一個價值觀薰陶出來的兵,都奔著這種模式去發展的,這就是所謂的「向強者認同」。
所以鄭師長的手下,陳師長、秦師長(如果他在有勇的同時還能動點腦子別動不動鬧著脫軍裝,能夠實現有謀的話)目測是會代代相傳下去的。
艾瑪李雲龍的粉絲表打我,我不是在說他不好,而是說,他的方式方法已經不那麼適合這個年代了。
說白了,個人英雄主義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兩萬斤糧和十幾頭豬又能吃幾天?要真正解決問題,難道不是該大力提升師部農場的生產力,讓伙食能夠跟上訓練強度嗎?
當然豬的事情只是舉個例子,實際上,鄭師長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只表現在一頭豬上,更表現在繼上次在河邊釣了一整天魚充當了高粱的金大腿之後,這一次又凌空伸手把高粱從脫軍裝的境遇中拎出來扔到自己身邊當公務員上。
明明他在打野豬之前還不知道高粱事情的前因後果,怎麼打了野豬剛殺好就直接批評宋建設說軍務股機械照搬條令,對事情前因後果缺乏了解,要重新考慮對高的處理了?難道是野豬告訴他的?
宋建設說處理沒問題,無法改。陳大山說農戶告到司令部,司令部直接督下來的事情宋建設沒法推,而且夜射的好苗子也不是高而是顧(他不說我還不知道,原來師長一直以為夜射第一是高,絕了,這金大腿居然還能搞批發)。
這一通解釋立刻再次激發了鄭師長的個人英雄主義,誓要以身作則把高帶成個好兵給他們看看。「軍事素養不高的怎麼了,就該死嗎」這話成了提拔高粱的理由,實際就是又建立了一個展示自己英雄主義的舞台。
但其實,軍事素養更高的顧一野不是更可能成為一個好兵嗎?師長為什麼不提拔他?明明陳大山都告訴他夜射的好苗子是顧了。
OK,說這些主要不是為顧鳴不平,而是想說,當時的部隊里,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上級領導看起來是個很普遍的存在,好像非要為了證明自己如何不一般一樣,做事不是憑理性,而是憑義氣憑直覺。在人才選拔和資源調撥上,都無法做到科學高效可持續性發展。這樣的部隊,要如何提升戰鬥力?軍改的需要其實已經顯露出來了。
當然以上想法是建立在編劇是正常甚至高明的基礎上,如果他只是為了找個理由開條金大腿給高粱,那當我沒說。
後邊在食堂的劇情,也是一樣的樣板戲。師長說要撤了桌上的葷菜,給炊事員和值班人員。好傢夥,本觀眾要穿到見到顧一野在師部外站軍姿等師長的宋建設身上,字正腔圓說上一句「收起你的表演吧」。
師長粉表罵我,要罵罵編劇。這種樣板戲劇情套到哪個領導身上都是適用的好閥,能不能走點心給師長量身定做一款新穎的?他鄭師長親手打親手殺的野豬,陳大山宋建設秦漢勇他們能不安排到主桌上嗎?能自己做主說給炊事班和值班人員嗎?
倒霉催的宋建設明明伸手只是想要夾一筷子孝敬他,還被他嗆「別動,這不是給你們吃的」。老宋這叫一個冤哪!
換上普通飯菜,他倒是開動了,但大家誰都不敢吃了,然後繼續挨懟。說起來,貌似是一種集體潛意識,兔家的領導都喜歡在基層面前懟下級,這樣可以營造自己愛民如子,體恤下士的形象。而基層看到大領導公開懟平時管著自己壓著自己自己敢怒不敢言的小領導,心理上那種「大人為我做主」的安全感頓時就上來了,那股子惡氣啊,也就借著大領導的口出去了,治癒的感覺真好。
於是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大領導光輝形象又被鍍上一層金,而小領導們耳濡目染,自然也把熬成這樣的大領導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所以啊,年年歲歲代代相傳的東西,哪裡是能夠輕易改變的。
對了,人民的名義里李達康就是這種類型的領導,清廉,耿直,工作狂,但也霸道,強硬,一言堂。就像老殘遊記中說的清官害民一樣,清官是清官,許多壞事卻也是他們干出來的。李達康愛惜羽毛嫉惡如仇,然而貪官丁義珍卻就是他親手提拔上去的,究其原因,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強硬作風經常跨越甚至破壞制度和規則的原因。然而等到丁義珍出事了,李達康也就是罵罵娘,覺得自己看走了眼,沒有深刻反思是自己的做事方式出了問題。
本劇里,軍區督辦的事情,宋建設說破嘴皮也沒能妥善解決,他鄭源一兩句話就直接跨過軍區把人撈走了,這種個人山頭主義怕是影響不小。
吃完飯,師長繼續個人舞台表演。問陳大山吃飽了嗎,陳大山當然只能說吃飽了(難道還能說沒吃飽讓師長等嗎),於是被說撒謊。賣糕的,能不能給條路走,非得把整個舞台都一個人霸占了嗎?自我批評說沒解決吃飯問題是犯了官僚主義,其實小半集看下來,他的官僚主義一直在犯,這一刻都沒消停。
這個師長半集就在我這裡把粉掉光光了。還真不是我挑刺,實在是套路太樣板了,編劇的鍋,找他。
食堂一節,好不容易高不在,顧一野跟江南征卿卿我我,一頓飯吃得甜甜蜜蜜。作為補償,編劇讓師長給禁閉室里的高送了兩碗紅燒肉不說,還將他直接傳送到有江南征在的師部。近水樓台先得月,誰敢不服?
接下來,編劇又在軍旅劇上直接嫁接瑪麗蘇家庭倫理劇了。八十年代的軍旅劇愣是演出了古裝劇甚至戲曲才有的劇情,來個失散的父女軍中認親梗,真是滾滾天雷天雷滾滾(槽點太多實在懶得細吐了,略過)。
還堪比早期港劇在劇情上的直接跨越一樣,讓高一到師部住進宿舍就直接被舍友將重要線索送到手上。賣糕的,咱就是說,能不能緩緩,好歹過幾天,情節上稍微迂迴一下,能不能不要這麼急功近利?
編劇說還有更急功近利的呢,你等著。於是我們看到了,高把江騙到練習場跟鄭師長打了一場,以促成父女相認。直接能把人雷飛的劇情,又水又油又油又水。
話說這種脫離主旨的無效劇情就這麼簡單粗糙地加在男主高身上,真的能加成嗎?他現在還像個軍營劇男主嗎?進補不是這個進法呀,還連帶又影響了師長這個角色。
顧一野在捕俘訓練中受了重傷進了醫院,高粱批評他急躁冒進那一段台詞挺順滑,也挺在理。用宋建設的話來說,保護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何況他是要成為戰略家的人。
不過看後面劇情,又嚴重懷疑這是急功近利的編劇為了讓顧江戀愛暴露,讓眾人棒打鴛鴦,從而讓促成父女相認而立下大功的高粱上位強行編的。要棒打鴛鴦沒問題,但能不能再迂迴一下不要影響人設穩定度啊喂!
而且高粱那麼高調地要追求江,甚至直接說要跟顧一野競爭江的「革命友誼」,他在外人面前勢必也不會掩藏(不符合他高調的性格,而且實際上他跟江相處送東西什麼的,很多人也都見到了),為什麼他的心思大家都視而不見沒人去警告他,顧江則一有接觸就喊打喊殺呢?何況顧傷得那麼重,作為在演習中一起送過信一起戰鬥過的戰友,關心一下怎麼大家都看出來是戀愛呢?再來,要說暴露,豈不是第十一集裡大庭廣眾之下兩人坐一起你給我夾菜我給你說小話那個樣子更親密?為什麼那裡沒讓人起疑,反倒一個昏迷不醒一個照顧一下就暴露了。簡直不可理喻。
秦漢勇和張飛為了顧江戀愛在病房外爭吵那樣,太像兒子早戀爹媽爭執了。爹媽架沒吵完,親家也打上門來,於是兩親家再跑到醫院門口相互指責。這兩段還挺好笑。
韓班長把自己的提干名額讓給了明明發揮失常的江南征,理由還是很感動人的,充滿了那個年代的人從集體利益出發的實事求是和犧牲精神。
對了,這一集裡還出現了李雲龍和他的官配趙剛政委的同框穿越,這可是爹系上級VS媽系上級的典範啊,必須提一句。
話說,顧一野在病房裡聽的那個紅燈牌收音機,真的好有年代感,記得我家也有一個這麼大的。我外婆家那個更大,變壓器耦合的,有個十來斤重,很笨重,信號還不好,只能收到一兩個清晰的台,別的都是一片片充滿年代感的噪聲。
總的來說,這兩集的劇情編撰水準天上地下,差距過於明顯,都不像出自一個編劇之手了。希望後面的不要這麼簡單直接,適當增加細節,迂迴一下。
最後,必須提一句,徐洪浩的宋建設演得真很好,在禁閉室引導教育高粱那一段,表情神態語氣拿捏都很精準,加上那段戲的深刻意義,令他那段表演更給人清晰不滅的印象。再次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