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襁褓不是包「蠟燭包」,包錯了孩子遭罪不說,還會影響身體發育

2023-09-25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包襁褓不是包「蠟燭包」,包錯了孩子遭罪不說,還會影響身體發育

寶寶剛出生時,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這使得他們在睡眠狀態時時常會出現四肢亂動驚跳反射。與此同時,新生兒時期的寶寶下肢常呈現自然彎曲狀態,其與成年人筆直的小腿腿型有所不同。於是在寶寶出生後,有不少新手寶媽傾向於給寶寶包「蠟燭包」

所謂的「蠟燭包」,指的是用棉布或者薄被將寶寶包裹起來,然後再分段用寬布條捆綁,尤其是腿部一定要捆綁得筆直。老人們也經常常會將包「蠟燭包」說成是「綁腿」,並且認為這樣會讓寶寶的腿會越長越直

前不久王穎的婆婆從老家趕來看望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孫子。老人剛一進門就看到兒媳正在給小寶寶包襁褓,在一旁默默地觀察了一會兒後,她忍不住出聲制止,「王穎,你這樣包寶寶不行的,下麵包得太鬆了!寶寶以後會羅圈腿的!」

聽到婆婆說「羅圈腿」,王穎心裡一激靈,她連忙解釋說,「我真是和醫院裡的護士學的,這叫包襁褓,講究的就是上緊下松。」婆婆一聽有些不高興地說道,「你們年輕人就是容易輕信他人,護士說的話也不一定就對!我兒子小的時候都是包蠟燭包的,你看他現在1米8的大高個,腿也特別直!」

聽到婆婆這樣說,王穎也不好再多說什麼,於是她虛心地請教道,「蠟燭包是啥樣的,我還真不知道呢,媽,你教教我吧!」聽到兒媳如此說,老人心裡有些得意,「要我說還得是我們老人帶娃有經驗,寶寶的腿必須捆得直直的才好看。」

老人手腳麻利地給小孫子包了個「完美」的蠟燭包,末了還不忘稱讚道,「這樣包多好看,咱家寶寶長大後保准像他爸爸一樣有雙大長腿,是個大帥哥!」

可是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寶寶42天體檢的時候,醫生居然說寶寶的髖關節有些脫位,需要住院治療。「你們給寶寶包得這麼緊完全沒必要,髖關節脫位與包蠟燭包脫不開關係。」聽到醫生這樣說,王穎和婆婆一時間傻了眼

寶寶「綁腿」不會越綁越直,發育反倒受影響

有些老人認為只有給新生兒綁腿,寶寶的腿部才會因為受到了外力束縛而越長越直,否則就會出現羅圈腿等腿型。

但是事實上,新生兒寶寶原本的腿部形態,就不是完全筆直的,自然向內彎曲的形態完全是正常現象,而且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們的腿型會逐漸發育變化趨向於成人。

至於所謂的「羅圈腿」,這和寶寶是否綁腿沒有直接關聯。羅圈腿是一種腿部畸形,是因為孩子長期缺鈣導致的,其也是佝僂病的一種症狀表現。如果寶寶是因為缺鈣而導致的羅圈腿,那麼即便是有進行過綁腿訓練,寶寶的腿部發育也會出現畸形

給寶寶包「蠟燭包」不可取,不如試試「包襁褓」

美國兒科學會提出,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周內,包襁褓有助於新生兒安全感滿足,能夠起到一定的情緒安撫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仍然會對母體子宮內的包裹感有所懷念,襁褓的包裹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替代作用

另外,新生兒的神經髓鞘尚未形成,他們對於外界的環境刺激較為敏感,襁褓適當的束縛可以減輕來自外界的強烈刺激對其產生的驚跳影響

在新生兒階段,寶寶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睡眠的,包襁褓的方式,不僅可以減輕寶媽的護理負擔,其對於寶寶而言,也將會幫助他們收穫舒適的睡眠體驗

此外,新手寶媽在給寶寶包襁褓的時候也要注意,根據美國兒科學會2020年給出的育兒建議,寶寶包襁褓入睡時儘量保持仰臥的姿勢,並且在寶寶想要翻身的時候及時地褪去襁褓。

Tips:平時注意觀察寶寶的體溫狀態,適當通風更換包被,避免襁褓內溫度過高,不利於寶寶身體散熱。

那麼,給寶寶包襁褓的時候家長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遵循上緊下松的原則,避免包裹過緊,同時也要注意不必將雙腿故意伸直

2、合理控制寶寶包襁褓的時間,避免時間過久

3、選擇適合的包襁褓材料,避免寶寶過熱

枕邊育兒寄語:

新生兒階段寶寶的日常護理,確實需要寶媽們多費心思,有了襁褓的幫助,相信寶媽們可以擁有更多解放雙手的機會,在哄睡、喂奶方面也會更為輕鬆一些。你學會了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12007684f3d688d2761d7f873f0eb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