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聲媽媽,我等了37年!」
在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的會議室,法醫黃雯宣讀完DNA鑑定報告後, 65歲的楊群芳與失散37年的兒子強強(化名)抱頭痛哭。
37年前
4歲男孩在武昌火車站走失
據楊群芳回憶,37年前,1987年2月6日,楊群芳的母親甘碧英帶著4歲多的外孫強強,從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鎮回四川老家。
到了武昌火車站等候換乘時,強強喊餓,甘碧英便 把孩子交給同行的老鄉幫忙照看,獨自到站外給孩子買包子 ,等她回來時,同鄉睡著了,強強不見了蹤影。
甘碧英頓時慌了神, 趕緊和同鄉一起在站內站外四處尋找,卻都沒有找到。隨後,老人到鐵路公安部門報警,但限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尋找未果。
得知兒子走失的消息,楊群芳癱倒在地。姥姥甘碧英一連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也曾聯繫多家電視台刊播尋人啟事,卻依然一直沒有強強的消息。
這些年來,為了找孩子, 楊群芳一家跑遍了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37年了,每次一想到我這個孩子,這眼淚就止不住。」楊群芳說。
2017年,楊群芳來到武漢,找到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求助。 接警後,民警採集了楊群芳的血樣, 並錄入DNA資料庫進行比對, 遺憾的是,沒有比中。
同時,辦案民警還前往武昌火車站,尋訪當年的工作人員及周邊人員,試圖了解當時孩子走失的具體情況,均因年代過於久遠,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
2017年以來,辦案民警只要一發現相關疑似人員的線索,都會前往核查,足跡遍及廣東、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北省內的多個地市,可惜都沒有收穫。
DNA新技術
提供重要線索
「只要有一線希望, 我們都會盡100%的努力!」 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辦理此案的民警藺永康說。
2021年,藺永康接手此案後,再次採集了楊群芳的血樣,然後送至技術部門,繼續細緻梳理相關線索。
「由於楊群芳的丈夫已經過世,我們只有母親的DNA,而男性還需要比對Y染色體。僅是單親比對,只能排除親緣關係,或者給出雙方存在遺傳可能性的結論,無法直接認定,尋找工作存在不小的難度。 2021年,我們重新採集了血樣, 運用最新的技術 提取了更多的DNA位點。」 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黃雯介紹。
今年8月初, 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接到公安部下發的線索,一名42歲的男子與強強的特徵很相似。
巧的是,該男子就住在武漢市青山區新溝橋某小區。民警立即上門對他開展核查走訪。 經了解, 該男子是其養父母30多年前從福利院領養,且保存有領養證。
獲悉這個消息,辦案民警為之一振。湖北、湖南兩地公安行動起來,採集了該男子、楊群芳及其 小兒子等3人的血樣。
8月13日,4份DNA樣本被送至,武漢市公安司法鑑定中心。
9月4日,喜訊傳來, 比對成功,強強找到了!
這一聲「媽媽」
等了37年!
9月9日上午9時許, 強強在 民警 的陪同下, 來到了武昌區分局刑偵大隊, 他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喜悅。
強強表示, 「怎麼走失的完全沒印象了, 只記得我當時睡著了, 等醒來時已經躺在床上, 後來才知道,那是兒童福利院。 」
「幾個月後,我被養父母領養。 這些年來,養父母對我很疼愛, 如今,兩老都已過世, 我也早已成家立業, 有一兒一女。 」強強說。
10時許, 從湖南老家趕來的楊群芳, 在小兒子、兒媳的陪伴下 快步走進會議室。 「像! 像他爸! 」 她走到強強跟前, 上下打量著。
「依據現有資料和DNA分析結果, 支持楊群芳系強強的生物學母親。」 隨著法醫黃雯宣讀完鑑定報告, 楊群芳和強強原本的笑容漸漸收斂, 母子倆四目凝望。
「媽媽!」強強的一聲呼喚, 讓楊群芳再也控制不住情緒 兩人緊緊相擁,抱頭痛哭。
「孩子,這一聲媽媽,我等了37年啊!」
楊群芳 一家人鄭重地把一面 錦旗 贈送給辦案民警, 她拉著民警的手激動地說: 「要不是你們, 我這輩子都無法見到我的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