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是西漢第三任皇帝。漢高祖駕崩後,太后呂雉一手遮天,擅權專政,漢室江山險些被呂氏家族篡奪。後來,陳平、周勃等忠於漢王朝的老臣平定了「諸呂之亂」,並擁立漢高祖第四子、代王劉恆為帝,漢文帝就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漢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革除了諸多朝政積弊。而在個人生活方面又厲行節儉,在位23年,車騎服御等物品都沒有增添。在他的努力下,西漢王朝逐漸走向強盛,開啟了「文景之治」 的發端。
古人奉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理念,因此在父母祖輩去世後往往要不惜財力予以厚葬。而在所有厚葬中,帝王陵寢當屬首屈一指。比如秦始皇陵光建造時間就用了39年,期間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計其數。至於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雖沒人知道確切情況,但不會有人懷疑其豐富程度。
漢高祖劉邦的長陵雖然遠遠比不上秦始皇陵,但整體花費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其中守陵人就多達七萬九千四百六十九。
漢文帝一生都注重節儉樸素,要在陵寢上花費這麼多,他自然是捨不得。根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中的記載,漢文帝決定將自己的帝陵建在山中,以山為陵,這樣就可以節省許多營造費用。此外,漢文帝還考慮到防盜問題,他對臣子們說道:「以北山石為槨,用絮陳漆其間,豈可動哉!」(用北山的石頭做槨,用切碎的苧麻絲絮充塞石槨縫隙,再用漆粘塗在上面,誰還能打得開呢?)
大臣們都認為此法可行,只有一個叫張釋之的人說:「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南山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假若裡面有了引發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封鑄南山做棺槨,也還會有縫隙;假若裡面沒有引發人們貪慾的東西,即使沒有石槨,又哪裡用得著憂慮呢!)
根據上面這段君臣對話,大家自然認為漢文帝的陵寢是建造在山體上的山陵。後世的史學家們再依據其他一些史料佐證,大致推斷出漢文帝的霸陵位於今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的霸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的地方。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發生在2002年的一樁文物拍賣事件卻推翻了人們此前的認知。當時美國索斯比拍賣行準備拍賣6件西漢時期的陶俑。我國文物部門發現後,通過外交途徑,及時終止了這6件陶俑的拍賣,並將其迎回國內。後經文物專家研究發現,這6件陶俑是盜墓分子從江村古墓盜挖的。
根據這一線索,文物專家開始對江村古墓進行考古研究。結果發現,這座在白鹿原上悄無聲息湮沒了兩千多年的古墓,規模之大,規格之高,都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
201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通過考古研究認為江村大墓才是漢文帝霸陵的真正所在。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也就是說,《史記》上關於漢文帝以山為陵的這段記載被我們後人理解錯了。司馬遷寫這段內容的本意可能只是想說明一下漢文帝勤儉節約,藉此提醒漢武帝,而並沒有考慮到解釋霸陵的具體方位。可後人在看到這一記載的時候想當然就認為霸陵是位於山體上了,從而造成了一個長達千年的謬誤。
最後再來說個題外話,類似霸陵這樣被長期搞錯位置的事情並不是頭一回。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槐泗鎮槐二村的隋煬帝陵占地三萬多平方米,自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經多次整修,已經成為揚州著名旅遊景點,門票都賣了好多年,1995年還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然而在2013年,經最新考古研究發現,隋煬帝的陵墓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總面積僅41平方米。也就是說,此前那個規模浩大的隋煬帝陵只是個偽陵,去看過那座陵寢的遊客結果只是看了個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