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學」視頻出圈|深刻解讀影像中的田園浪漫……

2021-11-29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張同學」視頻出圈|深刻解讀影像中的田園浪漫……

第3375期文化產業評論

「張同學」的抖音短視頻的出圈,又一次把鄉村生活的景觀文化呈現在大家眼前。隨著短視頻社交平台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青年通過影像打破人們對農村固有的土味認知,試圖完成自我形象和意義的重構。對此,有人喜歡,有人質疑,有人好奇。無論如何,影像中的鄉村文化景觀的呈現,讓人們看到了鄉村生活認知的另一種可能。讓我們跟隨行文,一起來解讀影像中的田園浪漫……

作者| 馬冬梅

編輯| 盧敏

來源| 知著網

正文共3090字 |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一天不看,渾身難受。」最近打開抖音,就能看到霸榜刷屏的「張同學」。他是一個來自遼寧營口普通的農村青年,每天用視頻記錄著自己簡單的鄉村生活。早晨睡醒了,收拾一下床鋪,加工昨晚的剩飯,日常來點六味地黃丸,有時和親朋好友在家裡聊聊天。 就是這麼樸素的「流水帳」式記錄,僅僅兩個月,39條視頻,張同學漲粉便已超過700萬。

「張同學」抖音帳號

而這並不是農村景觀的第一次出圈。無論是李子柒視頻的爆紅,還是「清水河」家門口打鞭,紮根於農村生活的景觀文化藉助短視頻在社交平台上建構了屬於它自己的意義存在。

自然, 農村景觀也面臨著「土味」「奇觀」等對農村審美的賽博爭議。喜愛者稱其為城市生活的解壓文藝,質疑者厭棄其是現代審美的後退,好奇者通過視頻細節剖析其背後的製作與運營。然而在審判與非議中,無數人不自覺被「不知道在看什麼,但是一天不看全身難受」的魅力所吸引,也讓我們看到了對鄉村生活認知的另一重可能。

從李子柒到張同學,影像中的田園浪漫究竟有著多少解讀?

懷舊的真實:

有質感的鄉村書寫

與其他鄉村視頻不同,張同學的視頻中並未有著「家庭瑣事」「美食製作」等明確的主題,而是在日常平凡瑣事中用真實的時代符號,勾起人們共同的回憶,建立情感連接。

在「在來噢」視頻中,隨處可見的是床上的碎花被,桌上的鬧鐘、琺琅杯,牆上的老海報,甚至於喝的飲料都是爽歪歪、AD鈣奶,這些老物件細節最大程度地還原那個年代人們的記憶與鄉村生活最真實的樣貌。

張同學視頻中的老物件

主題音樂上,張同學也選取與港劇音樂節奏、旋律十分相似的bgm,以此喚醒曾在那個年代生活過的人們的情感記憶與追思,每個人都或許能在視頻中找到摻雜著自身經歷的影像碎片。

除了代入感極強的細節,張同學視頻的懷舊質感還來自於其 第一視角的影像敘事與銜接緊密的敘事手法。視頻開頭的第一個鏡頭往往就是張同學自己。沒有額外的解說詞,人們通過張同學起床後的一系列活動,在張同學「我」的視角中,看到最普通的東北農村青年一天的經歷。

不僅如此, 張同學還善於利用儀式化的事件打造時間基調與生活場景。兩周一次的趕集,親朋好友的慶生,初雪到來時清掃門口積雪,與老闆娘討價還價的交談,在生活化的紀實影像里,人們看到了回不去的曾經。

代入感極強的敘事方式,營造出張同學視頻里溫暖的懷舊真實,而在質感豐富的鄉村生活中,網友們也藉助懷舊逃離現實的重負。

「無房貸,無車貸,張同學的生活可真舒服啊。」這是對張同學視頻分析的解說下,頻繁出現的關鍵詞。事實上,張同學作為一名農村青年,同樣面臨著求職、生存的困境。「求職面試」一期視頻中,張同學雖未展現求職的全過程,但通過擦皮鞋、整理頭髮、討論年薪的細節拍攝,部分還原了當下求職的艱難。

張同學視頻解說

在艱難的現實困境的與簡單的鄉村生活衝突之下,張同學的視頻呈現出了一種奇妙的和諧, 這種和諧或許來自於他不過度渲染的細節拍攝,又或許來自衝突中的真實質感,既有生活的無奈,又飽含著純粹的熱愛。

隨著張同學視頻爆火後,對張同學視頻的模仿拍攝也層出不窮。無論是高樓大廈的原住民,或者是從偏遠的鄉村中走進大城市的「打工人」, 他們在都市視角的觀看中,對農村景象進行再想像、再生產,從而建構出「懷舊的想像共同體」 。

模仿張同學拍攝視頻

儀式化的模仿,給人們提供了製造、保持、修補與轉換懷念的影像場域,展現鄉村景觀的獨特審美,重塑了鄉村在都市人心中的現實景觀。 城市居民從第三視角進入鄉村,在鄉村影像中完成他者對農村的想像,深化人們的懷舊情結的同時,也展現了都市人在重壓現實下的疲憊不堪。

「土味」的高級:

被誤讀的田園浪漫

農村景觀的影像記錄,最初起源於快手。竹鼠又中暑了,趕海又抓住了幾隻大蟶王,從觀察到參與,從「看見每一種生活」,到「擁抱每一種生活」,記錄者們不再是生活的旁觀者,他們被鼓勵用最簡單的方式描繪最真實的內容生態,擁抱生活本身。

隨著短視頻平台的不斷發展,視頻製作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專長,分鏡、景別、幀率等專業概念也逐漸被更多人熟知。同時,精緻審美文化的衝擊使得只會簡單製作視頻的農村用戶們面臨著無人關注的困境,於是,最初的「記錄生活」變成了獵奇的土味視頻製作。至此,土味不再是紮根鄉村的原味景觀,而是轉向城市與鄉村的直接對話中獵奇的審美下沉。 而李子柒的出圈,打破了土味的風味轉向。

優美的風光,美食的製作,古色古韻的中國女孩用慢鏡頭的講述使人們看到不同於土味的精緻田園景觀。當精緻與土味被擱置在共生語境之中,閎宇崇樓中的俯視與批判同原味卻仍然朦朧的鄉村形成了潛意識的窺探。

李子柒視頻截圖

城市居民們沉醉卻又迷失在鋼筋水泥的生活中,一邊忘卻了現實的重壓,一邊難以拋棄「俯視、施捨」的心態。看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螢幕不再是觀看的屏障,更成為了城市人們隱匿的、不願明說的優越。

「原來還有人在這麼生活。」

張同學的爆火,打破了人們對「土味」的鏡像審視。短短几分鐘的視頻,涉及了314個鏡頭切換,絲毫不遜色於專業視頻製作人的視頻剪輯,張同學用高端的拍攝手法,記錄著雖不精緻卻最接地氣的鄉村生活。

在張同學最新一條視頻中,他主動揭秘了「張同學」帳號後的剪輯與運營。可以看到,他僅用幾部手機,簡單的手機支架,樸素的田園生活就這樣呈現在人們面前。

早晨起床,為了迎接第一縷陽光,他掀開碎花窗簾,將簡陋的床鋪收拾的乾乾淨淨。一頓簡單的早餐里,要有牛奶,有米飯。給親朋好友慶祝生日,要準備蛋糕、啤酒、水果、花生米,要高歌一曲。張同學用自己的方式,無聲卻有力地對抗人們對鄉村的土味誤讀,還原最真實的田園浪漫。

張同學最新視頻「揭秘張同學」截圖

自然, 土味的誤讀並不完全來自城市審美的先入為主。為了迎合精緻的資本審美,許多鄉村視頻製作者們甘願自我矮化,放棄描繪田園生活中詩意、美好的部分,追尋偏執的土味期待,創作出太多詭異的土味視頻。在快手、抖音平台中,許多農村用戶為了還原農村婦女吵架,配上十分詭異的bgm,指著鼻子對著對方罵人,誇張地拍手、跺腳,觀感十分令人不適,從而換回追求獵奇的年輕人們的關注。

然而,正是出軌於消費社會中的土味與精緻,混沌與有序,使得人們丟失了對本土浪漫的追求。

詩意的吟唱是浪漫,真實的懷舊又何嘗不是浪漫?浪漫並不是城市審美的舶來品,而是「爛漫海棠花,多謝東君留得」的樸素情懷。

「高端的生活,往往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

張同學的視頻里,拍出的不僅是樸素的田園浪漫,更是人們迷失在土味與精緻爭奪下的躁動與想像。

出圈背後:

鄉村青年自我呈現與意義建構

事實上,鄉村青年的短視頻出圈已不止一次。從快手的 「瀟洒哥」,到爆火的 李子柒,再到如今的 張同學,網際網路技術賦權使得鄉村青年的自我呈現與意義建構在影像中展現出多重的可能性,他們有的在家做著家鄉美食,有的在外打工,有的走出小鎮,通過教育改變人生,活得滾燙而璀璨。

與此同時, 短視頻的快速發展給鄉村青年們打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影像空間,他們在影像表達中試圖消解著身處在城市與鄉村夾縫之中的搖擺與不安。

不難發現,如張同學般鄉村青年的短視頻中,透露著對淳樸鄉村文化濃濃的熱愛,同時也在影像中展現著對都市生活的嚮往。而當他們嘗試融入都市生活卻發現無法獲得群體認同時,孤獨感油然而生,從而陷入對自我身份認同的懷疑。於是,鄉村成為這些邊緣青年個體敘事的情感來源,而在鄉村敘事中,也呈現出土味與積極正面形象共存的媒介景觀。

鄉村青年抖音視頻截圖

如今,在對土味的批判與解構中,鄉村題材的短視頻頻繁出圈,滿足人們窺探欲靠的不再是新奇的造型與誇張的對話,而是現代社會凝視下逐漸消失的田園景觀。人們在鄉村視頻中觀看的,是青年群體積極努力的生活狀態與複雜情感,感受到的是對生活本質的追求與純粹熱愛,而這正好是都市生活所缺乏、所丟失的。

我們需要這麼活著。

張同學的出圈,不是鄉村題材的第一次出圈,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不僅是一個故事講述的年代,也是講述故事的年代。在逆托邦的當下,正是因為厭棄了商業文本的刻意追逐,不願再陷入精緻身份招安的人們因此才明白,世間並非是消費文化描繪的那般非黑即白。回歸到在鄉村視頻里,或許可以找尋到一個粗糙卻更悅己的「舒適圈」。

觀看農村的同時,有人看見迷茫,有人看見熱愛,然而共同觀看的,實則是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可以被時代坦然承認的,隱隱約約卻帶著憂愁的幸福。

參考資料:

[1]楊萍.賦權、審丑與後現代:網際網路土味文化之解讀與反思[J].中國青年研究.2019,(03)

話題互動

您短視頻中的田園浪漫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推薦收聽

江小白,酒香靠廣告?

陳漫作品:審美可以多元,態度不可雙標

恕我直言,3D電影確實可能是智商稅

《國王排名》太上頭,童話繪本風為何「真香」?

為什麼我們總說「再無梅艷芳」?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7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4333403_1526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