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8年後超中國:印度搞了60多年計劃生育,為什麼沒搞成?

2019-07-22     正解局



大量年輕人口的確代表更多的可能性。

正解局出品


印度有許多讓人感覺印象深刻的景象。比如,打扮艷麗的女郎,技術高明的摩托車手,古樸巍峨的宗教建築……

然而,最為常見的,恐怕當屬印度人坐火車的盛況。

從車頂到車尾,從車頭到車窗,目之所及全是人頭,買了掛票的乘客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借力的地方。當然,今天印度幾乎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但這並不妨礙對印度的直觀認識:人多,而且是特多。




其實,印度在60多年前,就已經深受這個問題困擾,並且開始推行計劃生育,只是,效果不明顯。

1. 再過8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網上有個段子:印度兩摩托車相撞,後果是70人受傷,3人死亡。

印度人口密度已經突破440人每平方公里,而中國在145人左右,印度人口密度是中國的3倍左右。

印度的一些邦的人口就超過很多國家的總人口。比如,人口第一大邦北方邦擁有人口2.21億人,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廣東也不過1.13億。如果把北方邦單獨拎出來,在全世界各國(地區)人口排名中,能排到第5位,比巴西還多出約1000萬人口。



主要國家在世界人口中的占比


目前,印度人口已經突破13.69億(中國是13.95億),按現在的發展態勢,印度人口數量超越中國只是時間問題。1901年印度人口僅為2.38億,到了1961年已經翻了一番,到了2000年更是突破十億大關。

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聯合國近期發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預測,印度在2027年左右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到2050年,印度人口將達到16.39億,而中國人口則為14.02億。

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最多的20個城市除了部分在非洲,其他將主要分布在印度,比如孟買人口可能超過6000萬,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



印度人口總量將超過中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印度醫療水平逐漸提高,新生兒保健條件變好,高出生率讓印度人口不僅多,還相當年輕。中國勞動力的平均年齡已經接近40歲,印度才28歲。

站在當下看,對比被老齡化問題困擾的很多國家,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但若把時間往前倒半個世紀,因為高速增長的人口,印度政府一直非常苦惱。



2. 「未來印度已經無可救藥。」

出乎許多人意料,印度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家庭計劃的國家。

這完全是形勢所迫。

首先,吃飯都成了一個大問題。

糧食產量增長在急劇膨脹的人口數量面前,顯得捉襟見肘。印度早先糧食根本無法自給,需要美國援助。1960年時印度人吃掉美國的1/8小麥,到了1966年,因為印巴戰爭及饑荒,美國運往印度的小麥比1960年翻了一倍。

所以,人口學家們以1770—1950年30次的印度饑荒為例,認為印度不控制人口,絕對不行。

甚至還有觀點說,人口高速增長,讓「未來印度已經無可救藥。」



印度比哈爾邦1967年一個村莊的饑民


印度獨立後,原本生產力水平就不高,加上快速增長的人口,經濟發展成果很快被平均下去。

所以,在1952年,印度政府決定實施人口控制計劃:在中央及各邦設立計劃生育委員會,為計劃生育工作撥款,提供避孕藥具和服務,給予絕育者物質獎勵。

此外,印度政府還用上所有可能的手段去宣傳計劃生育:火車站旁的絕育站、收音機里的小歌曲、廣告牌上的宣傳畫,處處都表明了政府控制人口的決心。



一張印度宣傳少生孩子的郵票

(小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


只可惜收效甚微。印度人該生還是生,從1950—1970年,印度人口數量幾乎翻番。

屢屢碰壁後,印度政府覺得,鼓勵政策太過溫和,唯有通過強制性措施,才可能真正控制人口。

1976 年,總理英迪拉·甘地(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直接授意,國會修改了憲法,授予政府以更大的權力推行計劃生育。

全國各地建立起絕育營,開展強制性的絕育運動。

政策措施力度之大,手段之強硬世所罕有:計劃生育指標被納入公務員的績效考核,完成指標是升職加薪分房的硬性前提,連拿三輪計程車執照、低保證明都和絕育證明掛鉤。同時,完成絕育的家庭可以優先獲得水電供應、農業灌溉等等。

當時有口號:「不絕育,無執照」。

為完成指標,印度基層公務員和警察下鄉進村,挨家挨戶逮人做手術,哪怕這些人並不滿足絕育條件,手術也照做無疑。

在這樣的執行強度下,印度一年後接受強制絕育手術的人數高達800萬。



印度常常採取的是給男人做絕育手術


3. 印度搞計劃生育真的很難

一年後,英迪拉·甘地政府在大選中垮台,強制推行計劃生育是其中重要原因。儘管後期英迪拉·甘地在選舉中重新奪回了政權,但包括她在內,再也沒有一個領導人敢再推行強制計劃生育。

此後,印度政府繼續採取了許多人口控制措施,從1952—1999年,在計劃生育方面的撥款累計達1670億盧比。

但總體成效卻不大,人口仍然快速增長。



印度2016年時與2020年家庭計劃目標的差距


產生這種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於歷史遺留,印度土地問題尤其嚴重,75%以上的農民(無地僱農、分成農和小農)僅占有25%的耕地,而2%的大農戶卻占有全部耕地的20%。

大量無地農戶不斷流落到城市裡,隨意劃地而居,如何管理好這批人都是個難題,更不要說持續而有針對性地實施人口計劃。



印度城市裡的流民


宗教也是個問題。印度教派有許多,但幾乎每個宗教都會鼓勵生育。

這一方面是因為宗教教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印度教派間常常發生衝突,每個教派都不想限制自身的人口數量,以免處於劣勢。

比如,為安撫穆斯林(約占12%),印度政府一直對其實行寬鬆的人口政策,這曾誘發印度教徒(約占82%)的不滿,但由於穆斯林人口總數偏少,在反對計劃生育的時候,他們容易抱團,也格外堅定。



圖片來源:微博@我就是個畫地圖的


另外,印度教重男輕女也是人口激增的一大誘因。

根據印度教傳統,父母死後,需要兒子親自點燃火葬柴堆,否則,靈魂就無法升入天堂。相較之下,女孩出嫁時,需要昂貴的陪嫁,還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在宗教和經濟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印度形成重男輕女的社會氛圍也就不足為奇了。一般印度家庭里都會有一個男孩子,即便已經有了七八個女孩,也要一直生到有兒子為止。

印度不僅人多,男女比例也失衡。比如,在印度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7歲以下兒童中,同齡男孩女孩比例是120:100。



印度男女不平等是十分嚴重的


更根本的一個因素是,印度政府管控能力有限。

印度是聯邦制國家,其行政層級分為中央政府、邦政府、地方政府,政策貫徹的力度逐級遞減。

而印度有國大黨、人民黨、民眾黨等多個全國性政黨,還有幾十上百個地方性政黨。比如,瓦傑帕伊的執政聯盟就有24個政黨組成。

儘管大部分黨派都認為,計劃生育有必要,但在具體人口政策上,各黨態度不一。即便在一個政黨里,也常常會因領導對人口問題的認知不一而出現差異。

基於這樣的情況,從決策層下達的生育控制目標,往往難以獲得有效落實。

英迪拉·甘地即便擁有深厚的家族政治資源,都落得慘痛結局。

所以,印度搞計劃生育真的很難。



印度擁擠的街道


4. 福兮,禍兮?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一定是印度。

直到現在,還有印度官員在推動出台「二胎法案」,要求除非有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生育超過兩名子女。

雖然專家對二胎政策能否奏效持懷疑態度。但有議員們堅持認為,「飲用水、道路、保健、衛生設施......如果人口持續增長,你說要怎樣給人們提供這些設施?」



美國媒體關於印度兩孩政策的討論


但換個角度來說,人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要素之一,大量年輕人口的確代表更多的可能性。

事實上,印度這些年經濟增長相當迅猛。有研究機構預測,今年印度GDP將超越英國和法國,上升到全球第5,而在6年後,將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3。

用莫迪的話就是:一個有著8億年輕人的國家有什麼奇蹟不能創造?



正解局,一個有見識、有深度、有誠意的時勢財經大號。在這裡,穿透信息的迷霧,在這裡,發現真實的中國。局長是各種報告愛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業報告,關注正解局回復關鍵詞「行業」,可獲得多行業最新報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_TGGwBmyVoG_1ZMU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