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市的AMD銳龍3代處理器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一經上市就已經在德國和日本的電子消費市場上銷量超越英特爾,甚至還需要搶購才能買到AMD銳龍3代處理器,而銳龍3代處理器的綜合性能也確實將今年的九代酷睿按在地板上暴捶,雖然在遊戲性能上,目前AMD銳龍3代處理器依然稍遜於英特爾系列處理器,但是已經無傷大雅了,因為日前英特爾總裁Bob Swan表示,英特爾最快將會在2021年推出7nm工藝,所以對AMD來說,有的是時間來追趕遊戲性能上的差距。
根據英特爾目前給出的技術路線圖,英特爾的7nm工藝上線時間是2021年,但是請注意,使用英特爾的7nm工藝的第一批產品並不是酷睿系列的CPU,而是英特爾的XE獨立顯卡,也就是說7nm的酷睿處理器最快也是2022年推出,因此對於AMD來說,現在有的是時間來好好的設計架構和優化遊戲性能。而英特爾則會和AMD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當然造成這一局面並不是現在的英特爾技術不行了,作為PC行業的巨頭,英特爾目前依然保有2000多億美金的市值,並且擁有毋庸置疑的行業領導力,旗下的伺服器CPU產品英特爾鉑金和志強系列在伺服器領域是無敵的存在。而之所以英特爾現在在PC市場被追著打,完全是因為模式問題。
由於英特爾目前的模式是自研自產自銷的模式,因此從CPU的設計到研發到製造工藝的方方面面,都是英特爾自己負責的,因此目前市面上英特爾處理器遲遲沒能用上10nm工藝,正是由於這種自產自銷模式。自家的晶圓工廠的工藝完全是由英特爾自己研發的,好處是英特爾可以完全掌握從設計到生產的每個步驟,從而可以從底層優化CPU的每個環節,而缺點就是這樣的模式,讓英特爾不斷的優化優化再優化,從而耽誤了快速推進位程工藝升級,有消息稱十代酷睿將會繼續使用14nm+++工藝,而這也已經是英特爾14nm優化的第三個版本的工藝了,繼而讓英特爾繼續在製程工藝上落後AMD。
而反觀現在的AMD,實際上準確的說,應該是AMD+台積電共同對抗英特爾。得益於過去十年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讓台積電也乘風快速發展,因為台積電集合的是蘋果/高通/華為等大客戶,台積電的營收快速的增長,截止2018年台積電的營收就達到了342億美金,如此高的營收水平也讓台積電有了不停快速推進位程工藝的資本,按照台積電的技術路線,2024年最快將量產2nm製程工藝,而那時英特爾可能才剛剛邁進5nm的大門。
對於晶片製造來說,製程工藝就是基礎的性能增長,比如7nm EUV工藝就會比現有的7nm DUV工藝,功耗上在降低40%,性能上再提升15%,同時晶片面積再縮小37%。所以說製程工藝的提升對於晶片性能的提升至關重要,過去AMD積累的優秀CPU設計理念,再加上台積電優良的製程工藝,這樣的組合是即便英特爾這樣的巨頭也無法抵擋的。
因此現在的英特爾技術雖然依然非常領先,但是在模式上已經徹底輸給了AMD,等2022年英特爾用上7nm工藝,那時的AMD已經用上了台積電的3nm工藝,真正詮釋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真理。所以英特爾再不改變就真的要落後挨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