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深度報告:上游競爭持續激烈,中下游格局日趨穩定

2019-05-13     未來智庫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電影行業產業鏈概況

中國電影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製片—中游發行—下游院線(影院)三大環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自於下游影院放映電影產生的票房收入,因此上下游的結構和議價能力十分之一,而收入分成是決定產業鏈上下游話語權和發展空間的關鍵因素。

2.上游製片領域:影片數量持續增長,競爭激烈

2.1、製片環節分解:包括開發、立項和生產

電影行業的上游製片環節主要包括劇本開發、立項、電影生產構成,其中導演服務、演員演藝服務是對外採購的主要服務內容,此外還需要採購攝影器材、耗材、道具、服裝、化妝用品等各類產品。

(1)劇本開發:劇本開發是影視製片製作的起點,是整部影視作品成功的保證。製片公司會根據市場上電影的總體發行情況綜合考慮電影的投拍製作規劃,測算電影的拍攝周期、後期製作周期和發行宣傳周期的關鍵時間點,從而初步制定整部電影的製作及發行計劃。

(2)立項:根據製片公司內部劇本選題和項目開發部門的創作規劃的情況,製片人、導演、核心演員等主創團隊的檔期計劃,結合影片投資預算、期望票房、財務安排等綜合考慮確定立項項目;將就選定項目的開發完成內部立項流程,與合作方簽訂投資發行合同或聯合拍攝合同;由主投方將影片報廣電總局進行備案公示,備案公示通過後,影片將獲得《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

(3)電影生產:在完成備案公示後,執行製片方負責組建製片管理組和製作團隊。製片管理組主要負責統籌電影生產過程中的溝通、監督和宣傳等事項,製片團隊主要負責執行電影拍攝計劃並完成製作工作。劇組通常為電影拍攝過程中的主要組織形式,主要依據拍攝計劃和初步預算完成拍攝、後期製作等工作。劇組總負責人為製片人或執行製片人,生產負責人為製片主任,實行製片、導演、美術等部門責任制,按照職能細分為若干工作組。

製片人通常擔任劇組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製片管理組的主要職能或與執行製片方代表共同承擔製片管理組的主要職能。執行製片方與製片人簽訂協議,約定作品創作的投入和產出預期。製片人根據所獲得的劇本與執行製片方進行溝通,明確製作方的要求,對影片拍攝工作進行定位,協助從人事、財務、法律、運營等方面宏觀調控管理劇組工作。導演是劇組藝術創作層面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劇本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結合製作機構、製片人及劇本需要,對演員、場景等作出選擇並全權負責拍攝現場的事務。

劇組完成工作後,後期製作階段主要對拍攝形成的素材帶進行剪輯、錄音、作曲、特效、精修等技術處理。

2.2、監管制度:涉及三大資格許可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其他相關規定,電影行業製片領域涉及的監管准入措施主要包括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許可、電影攝製行政許可、電影內容審查許可三大方面,具體情況如下:

(1)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許可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和《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國家對從事電影製片製作業務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電影製片製作業務。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對電影製片製作資格准入履行行政許可審批。

(2)電影攝製行政許可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依法設立的電影公司從事具體的影片拍攝工作必須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批准,並獲得《攝製電影許可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攝製電影許可證分為《攝製電影許可證》和《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已經以《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形式投資拍攝了兩部(含兩部以上)電影片的電影公司,可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申請頒發《攝製電影許可證》。

經許可取得《攝製電影許可證》或取得《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的各類電影公司,可以從事電影的拍攝活動。持有《攝製電影許可證》的電影公司,其拍攝每部影片之前需要向省級廣電局進行備案審核,之後由省級廣電局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攝製電影許可證》需要接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隔年檢驗。未持有《攝製電影許可證》的電影公司,在每次拍攝影片之前都必須申請取得所拍攝影片的《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在取得《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後即享有影片的一次性出品權。《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實行一片一報制度,在影片公映後自動作廢,以後拍攝新的影片須重新履行許可審批程序。

境內電影公司與境外電影公司在中國境內外合作攝製電影,必須取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許可證》。《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實行一片一報制度,在影片取得公映許可證後自動作廢。

(3)電影內容審查許可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和《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影片拍攝完成後必須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查通過並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之後方可進行影片的發行、放映、進口及出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負責具體的許可審查。

國產影片(含中外合拍)經審查合格的,頒發《電影片公映許可證》,之後可進行影片的發行放映活動。通過進口方式公映的電影,包括參加境內電影展、電影節的境外影片等,進口前應當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查,審查的程序與國產影片的審查程序基本相同。電影企業出口其攝製的電影,包括到境外參加電影展、電影節等,出口前均須報送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審查機構進行審查,審查的程序與國內發行、放映影片的審查程序基本相同。經審查通過後獲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參展者持《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及出口批准文件到海關辦理電影出口手續。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於2014年3月下發的《關於試行國產電影屬地審查的通知》,從2014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試行國產電影屬地審查,即由各省級廣電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所屬電影製片單位攝製的各類影片進行審查。

2.3、影片類型:主要分為國產片和進口片兩大類

影片類型上,目前主要分為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兩大類,其中進口電影又分為分帳片和買斷片(批片)兩大類。

分帳片即電影版權所有者不賣斷發行權,而是委託中介機構代理發行,並事先商定比例,按影片的票房收入分成,以使製片方、發行機構和放映單位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進口影片。這類影片大都是好萊塢出品,由一線公司製作,大明星、大投資,有完善的市場運作,以商業大片為主,上映後參與國內票房分成。我國每年分帳片的配額為34部,其中普通分帳片(即2D電影)為20部,大部分都來自好萊塢六大製片廠,但20部中必須保證引進6部非美國影片;特種分帳片(即IMAX3D電影)為14部。

買斷片指電影版權所有者將某段時間內的某國或地區的發行權以固定價格一次出售,由買方自負盈虧,製作方不拿票房分成的電影。這種電影的製作體量往往要比分帳片小很多,由於買斷費用較低,通常多部打包買斷,質量參差不齊,大多不是好萊塢大公司出品,也存在著距離國外上映的時間周期較長的問題。由於近年來由於部分電影表現搶眼,部分優質買斷片也出現了票房分成的合作模式,但買斷電影的審查、審批風險一律由中方承擔,如果審查不通過或者拿不到配額,存在著無法上映的風險,使買斷方出現虧損。

此外市場上還存在著部分合拍片。合拍片類型上可分為聯合攝製、協作攝製和委託攝製三種類型。聯合攝製是指境內外製片公司共同投資(含資金、勞務或實物)、共同攝製、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擔風險的一種合作形式,而且對中外公司各自的出資比例和主創團隊及主演的國內外人員占比等有硬性要求;協作攝製只是協助拍攝,為一部電影的拍攝提供相關幫助,此電影的投資、版權,收入等與協拍方無關,具有服務提供的性質;委託攝製是外方委託中方在中國境內代為攝製,這種合作較為少見。這三種合拍片類型中,聯合攝製片是能夠享受國產片待遇的合拍片,沒有配額限制,分帳比例較高,甚至能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在國內上映也相對容易。而協拍片、委託拍片的版權都歸外方所有,如果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則需要按照進口片的程序進行,成為分帳片或者批片。

2.4、製片行業現狀:數量持續增長,競爭加劇

國內每年上映的電影數量持續增長,使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從數量上看,07年後國內上映的電影數量持續增長,其中18年全年上映的電影數量已經超過了500部,使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單片盈利的難度持續增加。

分類別看,國產片數量占主導,進口批片數量穩步增長。10年後上映的國產電影數量持續增長,18年全年已經接近400部的水平;而進口片由於批片數量的持續增長,使其上映數量也持續增長,目前18年全年上映接近130部(包含38部分帳片)。因此整體看國內製片方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外批片數量的持續增長加大了行業的盈利難度。

國內製片公司目前的競爭仍然很激烈,單一影片表現好壞的影響相對較大。從2018年製片份額來看,目前國內製片行業整體以國內製片方為主導,國外頂級製片方漫威娛樂、華納兄弟也具備很強的競爭力。但整體看國內製片行業的排名波動幅度較大,單一影片表現對公司票房的影響效應仍然較大。

3.中游發行領域:網際網路發行逐步強勢

3.1、發行環節分解:與上下游聯繫密切

發行環節的上下游溝通非常重要。在電影拍攝後期,製片管理組會籌備宣傳發行方案和協調組建發行團隊。待電影製作完成並通過廣電總局審查後,發行方根據影片獲取公映許可證和上映檔期的情況,組織電影宣傳和發行工作,完成影片公映以及衍生品銷售等工作。發行方與製片方的協議主要涉及發行地區分配、發行授權期限、放映檔期、代理形式、發行權範圍、代理形式、收益分配方式、拷貝數量和範圍、發行宣傳工作及計劃等事項。發行方與製片方達成協議後,將組織宣傳發行工作,包括組織各大院線及影院參與試片、獲取院線及影院關於影片及檔期的認可、協同製片方推進影片宣傳推廣工作(通常包括電影首映禮、影片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影迷見面會、媒體宣傳)等;同時協同製作方與院線洽談分帳比例、最低放映場次、票價等具體內容,並協調將影片的數字拷貝傳輸至確定放映安排的影院,並為所涉及的播放機器提供密鑰。

影片上映後,發行方仍將持續關注影片的放映信息反饋,根據實際情況執行或調整宣傳發行方案,提升影片的市場認可度;在完成放映後,確認票房實現情況,匯總包含協議約定範圍內的票房、供分配的衍生品等收入,進行各方的收入分配並完成各層面的分帳回款。

影片類型的不同,使國內發行領域的機構存在差異。其中國產電影的發行可以由國內任意發行公司完成,而進口電影只有中國電影、華夏電影兩家公司具有引進和發行權。其中批片大都是由民營公司引進之後,再向中影或者華夏申請配額指標並支付一定費用。

3.2、監管制度:發行資格准入許可

不同種類電影需要不同的發行許可。電影攝製完成、通過內容審查並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後,就進入了發行階段。電影發行業務由電影發行公司經營,電影放映業務由電影院線和影院經營。根據《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從事電影發行及放映業務均需要取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資格准入許可。

在電影發行業務方面,根據《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受電影出品單位委託代理發行過兩部及以上影片的境內公司(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可以申請設立專營國產影片發行業務的電影發行公司,在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通過後方可取得專營國產影片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其頒發的《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實行隔年檢驗制度。另外,國家允許香港和澳門的投資者在內地試點設立發行國產影片的獨資公司。

對於進口影片發行,根據《電影管理條例》、《關於改革進口影片供片機制的暫行辦法》(廣影字[2003]第418號)的規定,我國進口影片管理按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原則,由國家廣電總局授權中影集團進出口分公司唯一承擔境外影片的進口業務,接受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政策指導和宏觀調控,影片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並引進後,由中影集團進出口分公司負責向原中影集團電影發行分公司和華夏公司供片發行。本公司成立後,根據《廣電總局電影局關於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有關電影進口業務的通知》,由本公司承擔原中影集團電影發行分公司的進口影片發行業務。

為了減少發行層次、增加發行渠道、促進影片流通以及合理分配製片發行放映利益,《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提出實行以院線為主的發行放映機制,減少發行層次,改變按行政區域計劃供片模式,變單一的多層次發行為以院線為主的一級發行,發行公司和製片單位直接向院線公司供片。此後,國家廣電總局先後於2002年3月5日及2003年11月21日頒布《關於成立電影院線報批程序的通知》及《關於進一步推進電影院線公司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於電影院線制度相關事宜進行了進一步規定。

3.3、發行類型:分為傳統發行和網際網路發行兩大主體

電影發行業務主要分為傳統發行和網際網路發行兩種形式。傳統發行主要依賴依靠發行人員與各地影院長期的業務合作關係,在影片發行時派出眾多的工作人員形成覆蓋式地網,以人海戰術對電影進行推廣。目前國內傳統電影發行方主要包括:以華誼兄弟、博納影業、萬達影業等為代表的自有院線的發行方;以光線為代表的無院線的發行方。網際網路發行是以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宣發,使在線上售票與線下地推相結合,尤其是票務預售更是成為保證票房的重要舉措。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大數據等技術在電影發行的運用也逐漸深化,網際網路發行模式也得到持續的突破與創新。

傳統發行的優勢在於:基於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與人脈資源,可以優先拿到熱門影片的發行權,使發行在市場行為中更有競爭力;通過不斷參與發行,積累了豐富業務經驗和資源,可以長期近距離接觸影院,了解當地市場的詳細情況,靈活調整思路,制定出適合本地的營銷策略;劣勢在於:過度依賴線下資源,發行成本高;用戶大數據難以獲取。

網際網路公司由於手握大量高粘性流量,因此目前在獲得發行權上逐步擁有了更強的競爭力。網際網路發行的特點有:發行線上化:網際網路票務平台具有「服務+新媒體」的雙重屬性,將業務擴展至發行中的宣傳營銷領域。網絡售票提前了購票時間,並將電影預售和點映、低價等市場行為相結合,為宣傳和營銷創造了更大的空間;線上購票在形式上把影片選擇權完全交給觀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院線和強於線下宣傳的傳統發行方的地位,平台能夠反而能獲得更多觀眾偏好的信息,增強了平台的發行能力和議價權;營銷網絡化:網際網路平台將電影發行和銷售進行了聚合;決策數據化:網絡發行可以通過預售形式對未來市場形成摸底預測,並在此過程中獲得用戶大數據(觀影數據、口碑評價、消費行為),對於後續發行和排片具有重要價值。

3.4、發行市場現狀:網際網路發行逐步崛起

國產電影發行市場競爭激烈,行業格局尚未穩定,主要表現為:

國內民營電影發行公司眾多,並且各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競爭優勢。博納影業、五洲電影發行等為基於院線資源優勢的終端主導型公司,光線傳媒、新麗傳媒等為以優質內容生產為核心的傳統發行公司,貓眼電影、阿里影業為新興的網際網路發行公司;

2017年國產電影發行市場CR3和CR5分別為56.42%和80.48%,同比2016年分別上升19.58pcts和30.90pcts,當年現象級電影《戰狼2》不僅讓影聯傳媒登頂發行榜首,也推高了當年發行行業的集中度;

2018年國產電影票房分布相對均勻,導致發行市場集中度也有所下滑,CR3和CR5分別為44.35%和65.50%,相比2017年分別下降12.07pcts和14.98pcts。

網際網路電影發行商擁有後來居上整合行業的機會。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歷程尚短,尚未產生擁有統治地位的電影製片公司,龍頭公司體量遠小於美國的電影巨頭,不足以支撐起「製片+發行」一體化的模式,因此對於專業發行公司的依賴強於美國片商;以貓眼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發行公司已經形成了先進且成熟的網際網路發行模式,體現出較強的平台優勢,在目前較為分散的發行市場迅速獲得市場份額。

4.下游院線(影院)領域:集中度持續提升

4.1、院線環節分解:院線是基本單元

電影院線制是我國電影放映行業所採用的一種特殊的經營模式。國家廣電總局和文化部於2001年12月頒發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試行)》,確定影片發行方直接向電影院線發行影片,電影院線統一向旗下影院供片的發行模式。在此種經營模式下,電影發行公司需要與各電影院線公司就影片的放映業務進行合作,再由各電影院線公司負責對其旗下所屬影院就影片放映做出統一安排及管理。因此,電影院線公司發展成為我國電影行業中連接電影發行方和影片放映方,對影院實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的獨立經營單元。

4.2、監管制度:院線資格准入許可是關鍵

在電影放映業務方面,在影院完成投資建設後,即可向電影行政部門申領《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是電影放映機構開展經營的前置許可,依法由縣級以上電影行政主管部門(內資)或省級電影行政主管部門(合資)核發,實行年檢制度。

從事院線發行及電影放映業務均需要取得國家廣電總局的准入資格行政許可。根據《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組建省(區、市)內院線公司的,由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電影行政管理部門審批,並報廣電總局備案;組建跨省院線公司的,由廣電總局審批。

根據《關於進一步推進電影院線公司機制改革的意見》,組建電影院線公司條件為:10家以上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的影院,可組建一條省內電影院線公司,其中,實行計算機售票的不少於8家,年度票房不低於800萬元且電影專項資金如實上繳;15家以上以資本或供片為紐帶且分布在不同省級區域的影院,可組建一條跨省電影院線公司,其中,計算機售票不少於10家,年度票房不低於1000萬元且電影專項資金如實上繳。

根據《電影企業經營資格准入暫行規定》,經營電影放映業務,須報縣級以上地方電影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在影院完成投資建設後,即向電影行政部門申領《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並開始經營,《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實行年檢制度。

根據《外商投資電影院暫行規定》,外商不得設立獨資電影院,不得組建電影院線公司。中外合資合作影院公司的設立,需首先履行省級商務行政部門的審批,通過後報國家商務部、國家廣電總局和文化部備案審批。經批准允許設立的,取得《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並憑此辦理公司註冊登記手續。在影院完成建設、改造且驗收合格後,可向省級廣電局申領《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然後方可從事電影放映業務。除香港、澳門特區投資者可以獨資形式新建、改建影院外,其他地區境外投資者在合資合作影院公司註冊資本中的投資比例不得高於49%。

4.3、院線類型:主要分為資產連接和簽約加盟兩種類型

目前國內院線與其下屬影院的關係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資產聯結,影院由院線或其控股方直接投資設立;另一種是簽約加盟,影院與院線通過簽署加盟協議、約定分帳比例的方式,建立合作關係。以資產聯結的方式拓展影院,可以有效的把控影院質量和運營水平,提升品牌檔次的深度,但需要較強的資金支持且投資回收期相對較長,該種發展模式以萬達院線為代表。以簽約加盟為主的方式拓展影院,可以快速布局,完成全國網格化覆蓋,增強品牌影響力,但對下屬影院的把控力相對較弱,該種發展模式以上海聯和電影院線為代表。

4.4、院線行業現狀:集中度持續提升

由於院線有牌照准入壁壘,因此近年來國內院線數量基本保持穩定,但近年來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保持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國內共有不到9000家影院和超過5萬塊銀幕,增長勢頭十分明顯。

目前國內院線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清晰,以萬達院線、大地院線、上海聯合、中影南方和中影數字為代表的TOP5院線梯隊成為我國院線市場商業化運作的主導力量;此外TOP5和TOP10的集中度也在持續提升。

5.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我國電影行業具有增長韌性強、發展空間廣闊的特點,未來行業的發展驅動因素在於觀影人次的提高以及中下游衍生品領域的擴展。因此位於電影產業鏈具備競爭壁壘的公司有望持續受益,我們看好行業內具備製片-發行-院線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公司,相較於單一領域的打法,這類公司的綜合壁壘更高、整體盈利能力更穩定。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報告來源:渤海證券;分析師:姚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tUyMmwB8g2yegNDXQ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