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網12月2日訊 (記者 王修遠)「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日前,為全面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路長制」管理模式的部署要求,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濟南城管系統在全市試行「路長制」,歷下區作為全市先試先行的試點區,路長制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專業「道路管家」上路 把馬路當成辦公室
「所謂路長制,就好比把某條路當成一個房子,房子裡的大小事務都需要一個管家來管理,而路長就是這個管家。」歷下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長趙峻鵬在解釋路長制時形象地說到。據了解,目前歷下區已摸索推出包括21條主幹道和3條次幹道在內的24示範道路,每條示範道路都配備了一名一線路長,負責每日對所包道路從牆根到牆根沿線立體綜合精細巡查,用濟南市數字化城市服務中心主任陰潔偉的話來說,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
11月29日上午,記者在大明湖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示範道路明湖路路段看到,這裡的一線路長趙宇勇正在進行巡查。「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7點之間,我都會不間斷地在馬路上巡查,幾乎相當於在馬路上辦公了。」
趙宇勇告訴記者,他是明湖路曲水亭街至黑虎泉北路路段一線路長,每天的巡查內容非常多,包括路面垃圾、占道經營、私搭亂建、市政設施破損等等。「能處理的問題我會直接處理掉,不能當場處理的就拍下來上傳到智慧城管平台。」趙宇勇說,比如路上發現垃圾、寵物糞便,他會拿清潔工具直接清理乾淨,但也有一些他需要協調其他部門解決的,比如路燈損壞、違章停車等,需要將照片和相關問題描述上傳到「智慧城管」平台,由平台來分派至相關責任部門解決。
全民城管共治共享 人人都是"路長」
在明湖路與趙路長一起巡查的,還有一位名叫陳振剛的愛心市民,只見他身穿「愛心街巷長」的黃綠色馬甲,時而抬頭低頭,細心觀察著路上的各個角落,一旦發現路上的「小毛病」「小瑕疵」,他便和路上工作的城管義務監督員一起,把問題解決掉。「解決不掉的,我就反映給一線路長,或者給辦事處城管科打電話,讓他們來協調。」
老陳說,他今年70歲,就在大明湖附近居住,「愛心街巷長」的隊伍一招募,他覺得是一件好事,就報名加入了。「既鍛鍊了身體,也充實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好了,城市更美好了,市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據了解,「愛心企業」「熱心市民」等隊伍加入路長制,負責組織社區市民及時發現社區街巷的城管問題。「在工作中我們還發現,很多市民非常熱心於身邊的城市管理問題,經常通過城管熱線直接向我們反映問題。」大明湖辦事處城管科科長楊珂告訴記者,百姓有問題可以通過電話直接聯繫街辦城管部門,同時,未來隨著「一路一牌」制度的完善,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將問題反映給相關路段的一線路長,以百姓的眼光發現問題,真正做到民眾參與共治共享的管理理念。」
首創"1+1+N」新模式 讓問題解決形成閉環
歷下區推行「路長制」,首創了「1+1+N」的新模式。據歷下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長趙峻鵬介紹,第一個「1」就是一線路長,第二個「1」就是一套「路長制」案件流轉系統,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可以從網上接收路長們上傳的各類問題,派發給各責任部門進行整改。「N」就是多元發現渠道,是分布在轄區的所有發現人員,比如「愛心街巷長」、熱心百姓,全方位發現問題。
歷下區「路長制」工作運行流程圖
「『路長』制的6個層級,分別是區級總路長,街辦路長、一線路長、愛心街巷長、發現人員、數字化監督員。這樣的城市管理運行結構做到了層級分明、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監督有力。歷下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巡查科科長趙峻鵬說到。趙峻鵬說,這樣層級分明的機制還有一個好處,「路上的問題一旦出現漏報,數字化城管監督員會像遊走的眼睛一樣,及時補位,查缺補漏,保證每一個問題都能落到實處,得到及時解決。」
「當然誠實地說,『路長制』也存在難點。」趙峻鵬說,「路長制」的難點之一在於權責不清,比如路上的有些問題比較多樣、複雜,牽扯到多個部門,存在著責任方不明確的問題;另外,也存在著問題流轉時效低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根據路長案件類別,繼續完善責任清單制度,同時協調更多的部門加入問題流轉平台,攜手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問題解決。」據了解,隨著「路長制」的進一步完善,明年1月份開始,歷下區將在全區81條主次幹道全面推行「路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