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救助籌款平台的保險變現:真福利還是純套路?

2019-11-26     市場監管

  河南市場安全網訊 (www.hnscjgw.com) 「X女士您好,今年是輕鬆籌五周年,您是我們的愛心會員客戶,特為您提供兩項答謝服務。」近日,小李接到一通來自「10109500」的電話,來電者自稱是輕鬆籌客服人員,而所謂的答謝服務,其實是一款保險產品。

  作為國內最大的大病救助籌款平台之一,輕鬆籌尋求保險變現並不新鮮。今年9月更名輕鬆集團的輕鬆籌,旗下即涵蓋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平台「輕鬆保」。然而在與輕鬆籌客服人員交談過程中,對方表示,小李的信息來自於他註冊輕鬆籌的會員信息。

  自己並非其保險用戶,為何會有會員信息呢?抱著懷疑的態度,小李隨後下載了輕鬆籌APP,才發現自己此前確實有一筆被遺忘了的捐款,而註冊日期顯示為2016年。

  不過,在接下來的通話中,圍繞開場白提到的兩項答謝服務,卻讓小李體會到了滿滿的套路。「明明是賣意外險,改頭換面說贈送服務。」小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抱怨道。

  更讓小李大跌眼鏡的是,輕鬆籌客服在電話中聲稱的這項針對愛心會員的「專屬優惠」卻只是營銷噱頭,全然沒顯示出對自家會員的誠意:上述客服人員為小李推介的產品名為「真心守護兩全B款保障計劃」,對應10萬保額的價格為387.9元/月,而在同等情況下該產品的官方測算價格為379.8元/月。

  針對愛心會員的保險「福利」

  「首先要贈送給您一項24小時家庭私人電話醫生服務。」該名自稱是輕鬆籌的客服人員接著表示,「第二項服務是一個意外報銷,包含大大小小的意外;還有給到您的一個住院津貼;以及市面上最高的一個意外保障。」

  隨後,該客服開始介紹這款意外險產品責任和交費方式。但當小李再度詢問贈送的第一項服務時,該客服才表示,當該款保險辦理生效後,會員才能享受到前述的增值服務,經小李繼續追問,客服表示,24小時家庭私人電話醫生服務為該保險公司產品的附加服務內容。

  剛剛弄明白所謂的「兩項答謝服務」背後其實就是一款保險產品後,該客服人員向小李介紹了該保險的最高保障內容——意外是100%報銷,最高保額10萬元;住院津貼最高250元/天,每年最高賠付是180天;意外保障最高是1000萬元,保障時間長達30年。

  不過,在接下來的通話中,小李發現客服舉例的保費,對應的保額就沒那麼可觀了。

  該客服根據小李年齡給出的保費測算顯示,其推薦以月繳方式,對應10萬基本保額的情況下應交380元/月,需連續繳納10年,一共需要繳納保費380元/月*12月*10年=45600元。如針對航空意外身故20倍保額賠付的規定,能享受到的最高保障是200萬元,與客服所稱的1000萬元「高保障」相去甚遠。

  更讓小李感覺「套路深」的是,對方強調這是針對「會員」才能享受的專屬優惠。「這份保障不是客戶想參加就能參加的,如果說您給家人、朋友,我們也是不允許的,只能是您本人使用。」該客服人員表示,該產品在輕鬆籌公眾號、商城均沒有銷售,「因為您是輕鬆籌的愛心會員客戶,不需要像其他客戶交20年~30年時間,只需要累計10年。」

  那麼,這項保險是否是輕鬆籌會員才能享有的專屬「福利」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小李的年齡性別在保險公司官網測算的價格顯示為379.8元/月,意味著上述保險「福利」並無價格優勢。而對於上述客服所稱的繳費短「特權」,記者從保險公司官方客服處了解到,「10年交費」與該產品的繳費周期也並無差異。此後記者回撥了「10109500」電話,確認為輕鬆籌官方電話。

  輕鬆集團方面表示:「輕鬆集團輕鬆保現在在和保險公司進行小規模的合作,嘗試通過電銷的方式推廣長期險。」對於該款產品的優惠,該公司認為:「這些用戶本身已經是輕鬆籌的註冊用戶,而輕鬆籌本身又是以大病籌款為出發點,關注用戶健康的全民健康保障平台,所以購買了長險的用戶可以獲得我們提供的1v1的服務,並且有很多健康服務,包括挂號、在線問診服務等等。」

  從網際網路保險跨向傳統電銷

  在業內人士看來,輕鬆籌此次借五周年「噱頭」,瞄準千萬級會員發力電銷保險,然而,由於消費者對於電銷「話術」已有感知,這一銷售方式讓不少「愛心會員」感覺到被消費了一把。

  公開資料顯示,輕鬆籌成立於2014年9月,其首創的大病救助模式,將熟人社交圈應用到眾籌領域。

  起步於網絡眾籌的輕鬆籌,2016年8月拿下了保險中介牌照,開啟了網際網路保險探索之路。啟信寶信息顯示,其創始人楊胤、於亮以個人名義完成了對於廣東宏廣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100%股權的收購,並將該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輕鬆籌流量優勢的保險變現成效顯著。據了解,輕鬆籌旗下的網際網路銷售平台「輕鬆e保」,已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出多款定製化健康險產品。輕鬆籌去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其投保人數就已超500萬,保險規模保費單月突破3億元。

  「輕鬆籌以『答謝活動』為名向會員客戶推售長期意外險,這也是不少OTA平台電話銷售保險的慣用套路。」一位不具名保險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輕鬆籌做傳統電銷,意圖或在於對既有資源的挖掘,通過這一傳統渠道分揀和引流,試圖導入銷售更有價值的產品。」

  然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傳統的電銷渠道早已顯示萎縮跡象,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逐漸捨棄該渠道的布局。中保協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身險公司開展電話銷售業務,較2016年同期減少近兩成。

  「在網際網路時代,客戶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趨向於主動,電銷前景日漸逼仄。」在上述保險業內人士看來,雖然對於已經擁有龐大客戶群體的大型主體而言,還可以「以服務導入銷售」再支撐一陣,但總體趨勢還是下行的。

  「從大型公司電銷中心的數據來看,近年來成功率也是一直在下降的。」一位壽險公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這些數據還是基於對客戶信息掌握得比較充分、客戶信任度較高的情況下得出的,已經比一般的、只是購買客戶信息開展電銷業務的成功率要高出很多。在其看來,未來能不能找到客戶更願意接受的方式切入是電銷業務轉型的關鍵。(記者 塗穎浩 編輯 廖 丹)

  原標題:大病救助籌款平台的保險變現:輕鬆籌愛心會員「專屬優惠」,真福利還是純套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李木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g0orG4BMH2_cNUgWV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