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外貿外資黃金期早已結束,本地化和區域化可能是一個大趨勢

2024-10-19   觀察者網

「全球貿易投資減速恐怕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而本地化和區域化可能是一個大趨勢。」10月19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在觀察者網舉辦的2024年第三期「中國經濟季度觀察·圓桌縱橫談」上給出這樣的判斷。

張燕生回顧歷史介紹道,外貿、外資有三個黃金期。第一個黃金期是1870年到1913年,美國和德國把握住了;第二個黃金期是1950年到1973年,日本和「亞洲四小龍」把握住了;第三個黃金期是1991年到2008年,中國把握住了。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

1991年到2008年這一外貿、外資的黃金期有三大動力來源。張燕生說,第一個動力就是關貿總協定和WTO,即經貿的多邊體系推動了全球貿易投資的開放。

第二個動力來自於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上一輪外貿、外資的黃金期期間,IT革命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就是全球的綜合物流革命和全球供應鏈管理。產品內分工,就是一個產品可以到全球不同的地方生產,還可以做到零庫存、及時供貨。

第三個動力是國際合作,無論中國、美國還是其他國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相互依存的地球村。

然而,現在這三個動因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張燕生指出,全球貿易投資減速恐怕是一個基本的事實。

他表示,中美地緣政治、大國競爭可能會形成全球的關稅壁壘、全球的數量壁壘、全球的規則壁壘。面對這些壁壘,全球貿易和投資可能會趨向本地化和區域化。

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和東協區域的一體化明顯加深。今年前三個季度東協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和東協的進出口增長是9.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7%。張燕生總結說,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在中國和東協、中國和RCEP地區的一體化布局,會是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