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程村派出所:「三到」警務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2023-12-06     海淀公安

原標題: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程村派出所:「三到」警務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程村派出所:「三到」警務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程村派出所民警在南站社區鼓樓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活動。

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程村派出所轄區總面積523平方公里,其中南站社區是廣西多民族群眾聚居的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搬遷入住脫貧戶4588戶,全縣14個鄉鎮侗、苗、壯等16個少數民族群眾聚居於此,少數民族占比94.52%,是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

近年來,程村派出所以「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警務機制改革為抓手,創新「三到」警務模式,探索祥和鼓樓化解矛盾、風雨橋上議平安、侗寨村落送服務等特色警務機制,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三江侗族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22年,程村派出所被命名為全自治區第二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並榮立全市公安機關集體三等功;2023年,榮獲公安部、共青團中央通報表揚為全國公安機關成績突出青年集體;派出所多任所領導先後榮獲全國、全區優秀人民警察和全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等榮譽。

防範「身到」,祥和鼓樓化解矛盾

程村派出所利用侗族群眾在鼓樓議事的民俗傳統,將矛盾糾紛調解室「搬」到侗族鼓樓里,著力構建具有侗族特色的警務機制。他們強化黨支部聯建工作,13名民警黨員全部兼任社區(村)黨組織副書記,積極與28個社區(村)和企事業單位黨支部攜手,發揮「穿制服」副書記職能優勢和橋樑紐帶作用,依託「紅色書吧」「紅袖標義警隊」「扛紅旗警務室」等,樹立紅色聯盟標杆,激發紅色動能,打造黨建聯誼、反詐共治聯盟、聯動打擊防範等「1+N」黨建交流平台,推動黨建與警務、隊伍同向發力、同頻共振。他們創新調解方式方法,將矛盾糾紛調解室「搬」到侗族鼓樓里,依託「三老調解室」「楊顯清工作室」重點攻堅和化解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藉助鼓樓「款師」、金牌調解員和「三老」力量,讓侗族文化調處更靠前。同時,加強湘黔桂交界公安機關協作,創新「五聯」工作模式,突出對三省(自治區)接邊地區搬遷群眾糾紛進行調解。2018年以來,轄區內395起矛盾糾紛化解率實現100%。

走訪「心到」,風雨橋上議平安

程村派出所秉持「侗族風雨橋是群眾平安吉祥的交流紐帶」的理念,做實預防警務,確保社區民警每天8小時以上在社區、村屯工作,在風雨橋上共話平安,對4588戶搬遷戶開展5次以上全覆蓋走訪排查。賦能「線上技防」,做實科技賦能和警務融合,社區民警輔警利用走訪入戶時機,引導群眾主動安裝和使用平安家園監控攝像頭開展技防。共建「線下人防」,借力黨委政府「搭台」,將脫貧戶納入警務助理、治安巡邏員和樓棟長等崗位進行管理,定期開展業務培訓,與民警輔警、駐村工作隊員組建「紅袖標」義警隊伍,並於每日零時至6時在警情、案件高發區開展夜巡,2018年以來轄區刑事警情、治安警情逐年同比下降。完善「事前物防」,社區民警輔警根據社區隱患特點,指導社區和物業設置電動車集中充電區、防盜系統等物防設施,做到應防盡防,社區成立以來實現侵財類案件逐年下降和安全事故「零發生」。

為民「情到」,侗寨村落送服務

針對侗族群眾集中聚居實際,程村派出所將服務關口前移,在18個社區(村)配齊少數民族警務人員解決溝通障礙,設立「侗語窗口」,通過預約、代辦、上門等方式延伸服務觸角,做實「六送」服務(送保障、送助學、送就業、送文化、送技能、送法治),推動45項「農事城辦」惠民政策實現「一站通辦」「一點通辦」,幫助搬遷群眾及時解決戶籍轉移、就學等難題,實現24小時自助服務不打烊。他們將宣教陣地前移,巧借每年開展百家宴、侗族大歌、賽蘆笙等民俗活動,常態化開展鼓樓普法、民族政策法規宣傳等活動,讓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深入人心,南站社區於2022年6月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他們將「鄰里守望」前移,以「創人民滿意公安」「螺警官護平安」活動為載體,組織和邀請扶貧工作隊員每月召開向人民彙報警民懇談會,並與43名留守老人、兒童等群體開展結對幫扶,幫助11名留守老人和兒童處理低保申請問題、多名脫貧戶實現再就業。

來源:中國警察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fa44f93fc105a4c60c30c9e9540f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