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武漢還是一座「博物館之城」!
在我的印象中,武漢是「英雄之城」「設計之都」「國際濕地之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卻從未注意過武漢還是一座「博物館之城」。
果然,武漢每天不一樣!每天都有驚喜收穫。
大江大湖之武漢,因有120+座博物館而被譽為「博物館之城」。
一座城市的文化與底蘊,被深深濃縮在大大小小的展館內,一件件古老、稀珍的文物在經過千百年的長河沖刷後,我們對武漢的認識、對歷史的探索變得更加清晰、深刻。
明天,就是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盤點一下武漢幾座不可錯過的博物館。
1)湖北省博物館
東湖之濱,最具歷史氣息、體現荊楚文化的地方無疑只有湖北省博物館,還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6萬餘件(套),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
鎮館之寶分別是: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2)武漢博物館
這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學術科研、宣傳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閒娛樂諸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內藏品共有10萬餘件,涉及陶瓷、青銅器、書畫、玉器、竹木牙雕、琺琅器、印章等眾多種類。
值得一提是,該館的鎮館之寶與湖北省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極為相似,那就是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就這兩個梅瓶進行一番探索,會有驚喜收穫喔。
3)江漢關博物館
如果想要了解武漢近代發展史、漢口開埠歷史,江漢關博物館是一定不能錯過的。
館內有各類藏品、文獻資料近萬件,涵蓋了金屬器、瓷器、木器、紙製品等多個類別,常年對外開放的有基本陳列、復原陳列以及鐘樓微縮復原展示等常設展覽。
江漢關曾與上海江海關、廣州粵海關、天津津海關並稱為近代中國四大海關,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三座海關大樓之一。
作為武漢市的地標性歷史建築,它經歷了百年風雨的滄桑。2001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5年,依託江漢關大樓建成的江漢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4)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具有劃時代意義,這就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這場兵變不僅推翻了清王朝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度,它傳播了民主共和國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革,這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走進這裡,不僅是在參觀一座紀念館,更是將目光穿越到100多年前,去感受那場偉大的光輝時刻。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一座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以收藏辛亥革命時期及辛亥革命人物相關的文物見長的專題性博物館。2017年5月,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5)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武漢是一個由三大重鎮所組成的現代城市,分別是武昌、漢口和漢陽。這三大重鎮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共同推進武漢的發展。其中,漢陽造是這座城市最閃耀的記憶之一,漢陽兵工廠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提到漢陽造,就不得不提到這麼一個人:兩廣總督張之洞。有人說,張之洞成就了武漢,武漢成就了武漢。一人一城之間的深厚感情被歷史深刻記下。
如果想要了解他與武漢之間的歷史故事,位於月湖堤畔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不可不去。
6)盤龍城遺址博物院
盤龍城遺址是長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遺蹟最清楚的一處商代前期城址,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是長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商代古城。
考古學家通過已發掘的大型建築基址、墓葬、作坊等許多遺蹟得出研究,盤龍城遺址是我國最早發現的「前朝後寢」式建築格局的實物史料。
7)武漢自然博物館
武漢自然博物館位於武漢市園博園內,北靠荊山,南面楚水,填補了武漢地區沒有自然博物館的空白。它由長江文明館、貝林大河生命館和武漢園博園自然景觀構成。
其中,貝林大河生命館是一定不能錯過的,不論是帶孩子去增加知識,還是自己去打卡,這一展館給我的印象是「真的很酷」。
該展廳以大河為背景、以生命為主題、以長江對話世界大河為布展理念,圍繞大河、生物和人類,利用近3000件古生物、動植物標本和現代多種展陳手段,展示大河相關的地學背景與河流自身的生命史,令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所在的這個自然界。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7大博物館,武漢還有許多值得一去的博物館,那麼還有哪些博物館在你看來是不可錯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