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神內耗的 5 個真相:內耗不是矯情,是真有問題

2022-07-27     丁香醫生

原標題:關於精神內耗的 5 個真相:內耗不是矯情,是真有問題

從昨天到今天,B 站 up 主 @ 衣戈猜想的一段視頻成了幾乎所有人都討論的對象,視頻中二舅平凡卻強悍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與二舅同時出現的,還有「精神內耗」這個詞。

近幾年,精神內耗變得越來越常見,甚至幾乎沒有人能躲過它。

精神內耗不是一個心理學的定義,通常來說指的是一個人頭腦里像是有 2 個小人,不斷在拉扯、打架,表現為過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做事猶豫不決等,就像是消耗體力一樣在消耗自己的精神。

知乎上一個博主@繆斯譚對精神內耗的形容是: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精神內耗不痛不癢,但長期陷入其中,給人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糟糕的——不僅僅是精神痛苦,甚至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比如抑鬱、偏頭痛等。

以下關於精神內耗的 5 個真相,也許可以幫助到你。

01

精神內耗是矯情?不,是真的遇到了問題

當一個人不能靈活地活在當下,並對生活中的事情感到耗竭,無法提起興趣時,精神內耗就出現了。

精神內耗從不憑空出現,它通常來源於現實層面或心理層面。

Up 主@衣戈猜想接受新京報的採訪時說,「我生活在北京這麼大的一個城市,一直在平衡出人頭地和過好自己的生活,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

不滿意的工資待遇、難處理的人際關係、職業發展的迷茫、分手後的痛苦,都可以造成精神內耗。

或許,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精神內耗不是矯情,是真的遇到了問題。

02

覺察自己,是打破內耗的開始

內耗很容易讓人們陷入比較低迷的情緒狀態中,相應地,人們的行動能力也會降低。

  • 不過是什麼導致了內耗?
  • 當下究竟在發生什麼?
  • 是什麼讓我遇到了現在的困難?
  • 目前內耗對我的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
  • ……

知道當下發生了什麼,通常是改變的開始。

在困境下依舊知道自己在做啥,能做啥,你就已經邁出了擺脫內耗的第一步。

03

尋求幫助,面對自己的脆弱,本來就很勇敢

在當下的環境里,遭遇精神內耗、心理困擾的人們在尋求幫助的過程中,很可能要面對污名化與病恥感。

可願意坦誠面對自己的脆弱與痛苦,本就是一件勇敢的事。

在很多內耗嚴重的時刻,我們的確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值得信任的家人朋友、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許能給我們最需要的支持。

但要注意,如果你的生活被內耗嚴重影響,不能正常學習工作,此時你更需要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04

1 分鐘也能走出內耗

在認知行為療法中,研究者認為我們的想法、行為、情緒組成了一個認知三角。只要任意一端發生改變,剩下的兩部分都會改變。

圖片來源:網絡

當我們在情緒上感到內耗時,我們可以從行動上打破:

  • 暫停 1 分鐘手頭的工作,給自己 10 個深呼吸的時間;
  • 喝一杯喜歡的飲料,獎勵下一直以來辛苦的自己;
  • 不帶手機去樓下閒逛 5 分鐘,正念當下,把需要處理的信息暫時拋在腦後;

走出內耗,也許也很簡單~

05

照顧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來,先來打個分。

1 分是非常耗竭,很不開心,10 分是非常開心,沒有困擾:內耗時:

你有多少分?

你又希望自己達到幾分?

你覺得可以做些什麼提升你的情緒分數?

也許,捏空快遞包裝里的泡沫袋能提升 0.5 分,把衣櫃里的衣服疊整齊能增加1分,關掉手機、和朋友下班後看場電影能增加 2 分。

我們可以嘗試列出自我照顧清單,這樣就可以在了解內耗的同時,最快地照顧好自己。

當下社會的內耗非常普遍,但普遍不等於正常。

在我們個體有限的空間內,多一步了解自己、照顧自己,就能少一點精神痛苦。

畢竟,愛自己才是美好生活的開始呀。

本文合作專家

策劃製作

策劃:小乙 | 監製:Feidi

封面圖來源:自己做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f6b22bbfe2f6981f49c42741745f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