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周恩來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這時他才26歲。他憑什麼被任命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呢?
一他此時是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
這個廣東區委,不只是管廣東,而是負責廣東、廣西、香港和廈門黨的工作。地位在黨內非同一般。
二此時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並不重要。
起初,黃埔軍校政治部的機構極為簡單,也很不重要,不為人重視。
黃埔軍校政治部第一任主任是戴季陶,副主任是張申府,除主任和講課的教官外,幾乎沒有別的人,並且誰也不待見這個政治部。張申府只乾了一個月,就走人了。不久,戴季陶也離校而去。結果,中間好幾個月沒有負責人,只有兩個擔任記錄的書記。
後來,邵元沖代主任。他也不重視政治工作。他平時住在廣州城內,每隔一兩天去軍校一次,辦辦例行公事。他除舉辦過兩次政治討論以外,也沒幹過什麼事。他搞了一兩個月,政治部死氣沉沉,更加成了一個毫無作用的機構。
可是,師生們十分不滿,喊出口號:「加強政治工作,撤換邵元沖」。11月,邵元沖隨孫中山北上,一走了之。於是,正兼任該校政治教官的周恩來,接任了政治部主任之職。
周恩來出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是一項完全陌生的工作。
但是,他一到任,便顯示出引人注目的才華,井井有條地而又富於創造性地開始了政治部工作,很快使得軍校的政治工作步入正軌,變得生氣勃勃。有作為,就有地位。於是政治部在軍校的地位便大大提高,後來成為軍校最重要的機構之一。而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也成為了周恩來在中國政壇上崛起的重要一步。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追隨毛澤東》和《大河向東:他們為什麼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一套)記述了周恩來為什麼能成為中共主要領導人的全過程。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銷量已過百萬冊,也是讀者喜愛的紅色歷史暢銷書。
(友情提示:本書已出現盜版,謹防低價盜版書,請到正規渠道購買「自營」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