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預警,這些疾病也要預防

2023-12-18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寒潮預警,這些疾病也要預防

近日,我省氣溫大幅下降。進入寒冬,是流行性感冒、支原體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除了關注預防以上疾病,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一氧化碳中毒等也要注意。

注意寒潮

寒潮為高緯度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侵襲造成劇烈降溫的天氣活動(根據《冷空氣等級》 GB/T 20484-2017的標準,寒潮指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時、72小時內降溫的日最低氣溫連續下降)。

寒潮健康風險:氣溫下降可導致人體血管收縮,呼吸頻率加快。寒潮期間,寒冷天氣:

易造成淺表皮膚損害而形成凍瘡,加重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患者的疼痛。

易誘發氣道痙攣、呼吸系統免疫功能異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

易引發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暫性腦供血不足、腦卒中等。同時還可能加重泌尿系統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

重點防護人群主要有三類:

1.

第一類為敏感人群,如嬰幼兒、兒童、孕婦、老年人等;

2.

第二類為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人群;

3.

第三類為戶外作業人員,如交警、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

《寒潮公眾健康防護指南》點擊連結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CMOVGaEMZmTGfyEChT8K2g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我們過去稱之為「痄腮」,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之間傳播的一種傳染病,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為感染腮腺炎病毒的人。江蘇省腮腺炎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規律,高峰出現在4-6月份,次高峰在11月份-次年的1月份。發病高峰與學生在校時間基本吻合。

腮腺炎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餐具、玩具或與帶毒者、患者直接接觸而傳染。凡是沒有罹患過腮腺炎、沒有接種過麻風腮疫苗的兒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是罹患腮腺炎的易感者,易感者一般在接觸病人2-3周內發病。

腮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什麼?單側或雙側腮腺腫大(耳垂的下方、耳垂的前面、耳垂的後面)並有發熱、頭痛、咽痛、腮腺部位疼痛等症狀,一般是先有一側腮腺腫大,而後再有另一側的腮腺腫大,孩子吃飯張口、咀嚼食物、吞咽,尤其是吃酸性食物時疼痛加重,小一點的孩子患腮腺炎時易流口水。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併發症,一般1-2周腫脹逐漸消退,疼痛緩解。

腮腺炎本身並不是嚴重的病症,但當孩子出現頭疼加重、嘔吐、脖子強直、面色青紫、呼吸加快的情況時,應及時就醫,警惕胰腺炎、腦膜炎、腦炎和心肌炎、卵巢炎和睪丸炎等併發症。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按時、按計劃免疫程序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另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

遠離腮腺炎的患者和腮腺炎的帶毒者。

2.

在腮腺炎流行期間,孩子的餐具、玩具等應該注意清潔消毒,外出回家後要洗凈雙手,家中應該經常通風換氣。

3.

均衡飲食,休息充足,適量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肺結核

冬季室內人群擁擠,增加了肺結核的傳播風險。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傳染病。

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盜汗、發熱、氣短和胸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統及全身症狀,傳染性較強,當出現疑似症狀時需立即就醫。

要避免與肺結核患者同居一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等用紙巾捂住口鼻,所居住的環境常通風。新生兒及時接種卡介苗(BCG)。

其他

(一氧化碳中毒、凍傷)

使用燃煤爐取暖燃燒不完全易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輕者出現眩暈、心悸、噁心、嘔吐,重者出現意識模糊、深度昏迷,甚至發生死亡。

使用燃煤爐一定要合理安裝煙囪,取暖應保證通風。

正確使用燃氣,設備定期檢修,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一旦發生泄漏,要採取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

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凍傷,注意自我保護,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寒冷環境中,適當增加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來源:江蘇疾控、江蘇氣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f0e80a2f7c14d6512f77f92f1e90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