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王彬
針對網友「為何罵人」的詢問,雷軍回復了三個憤怒表情。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號
近日,短視頻平台上出現了大量「雷軍AI配音」的惡搞視頻。在視頻中,「雷軍」銳評了堵車等熱門話題,其中還有一些不雅謾罵。除了吐槽外,視頻里的「雷軍」還稱要投資某某大學。這些視頻中的聲音、語氣都很像雷軍,甚至還有雷軍的「出鏡」。據悉,這些發言和雷軍本人並無關係,而是AI配音所成。目前,相關短視頻已被平台逐步下架。
估計連雷軍自己都沒想到,他會因為虛假的AI配音再「火」一把,但如此「火法」,肯定不是他本人想看到的。「雷總,最近你怎麼在罵人」「每次都是開屏暴擊」,這些詢問和討論也在雷軍的社交帳號留言區下刷屏,對此,雷軍回復了三個憤怒表情。不只是雷軍,但凡是正常人,都不願意和這樣的虛假AI配音沾邊。
不少網友都把此事當成一種「玩梗」與「惡搞」,所產生的反應也都是對雷軍開玩笑式的「調侃」。這說明網友還是有一定辨別能力的,沒被「段子」給唬住,沒把「假的」當「真的」。但還是要提醒下廣大網友:這事別只當個樂子看。
這些惡搞視頻,在未經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用了雷軍的視頻與聲音進行編輯合成,而且合成的內容,還不乏具有辱罵和誹謗性質的。這樣的內容,即使再可樂再好玩,也改變不了其侵犯當事人肖像權、名譽權等正當權益的本質問題,是赤裸裸的違法行徑。
尤其是這些視頻還如此容易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出現在我們面前,且得到極大的傳播,就更應該有所警惕了。當虛假的AI配音不可控,今天是雷軍,明天就可能是我們,理論上每個人的正當權益,都有被侵害的風險。今天我們調侃雷軍,可當我們自己身陷其中,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近幾年,生成式AI發展之快,遠超我們的想像。AI圖片、視頻與音頻從「一眼假」、「一聽假」,逐漸到了「真假難辨」「以假亂真」的程度,具備一定的蒙蔽性、欺騙性和誤導性,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用於造謠、誹謗與詐騙,以及其他不法行徑,就會給民眾和社會帶來嚴重困擾。
這並不是誇張之語,通過AI「換臉」「擬聲」,進而詐騙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還有人利用AI技術惡意拼接他人照片,使用AI軟體配侮辱詆毀性言論、音樂,並通過短視頻平台散布傳播。就拿雷軍這些惡搞視頻來說,萬一真的有人信了,並產生了實質性的惡果,後果誰來承擔呢?
一個更典型的案例是,前一段時間,在一起輿論事件中,一段虛假的「AI錄音」,就把水給攪渾了,且製造了不小的混亂,也伴隨著新一輪的質疑、謾罵與網暴,而大眾根本沒有辨別真假的能力,最後還是警方介入偵查,經過專業機構鑑定,才還原了真相,還了相關人員清白。而在這個過程中,受害者們,不僅是無辜躺槍,被潑髒水,還會陷入「自證清白」以及「有口說不清」的尷尬境地。即使事情最後順利得到糾偏,但所帶來的傷害,產生的惡劣影響,並不是那麼容易消彌的。
AI生成的假視頻、假錄音,可能只需要一個軟體,甚至是幾秒鐘時間,造假成本可謂極低,同時,違法越軌成本也並不高。那在獵奇、流量和利益的驅動下,生成式AI被濫用,便是一個能看到的必然結果。若要扭轉這一情況,必須要把生成式AI關進法律的「籠子」里,使其可管控、守規矩,存在於道德倫理可接受的範圍內。
前不久,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起草了《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包括顯式標識和隱式標識,且不得惡意刪除、篡改、隱匿標識。未對生成合成內容進行標識造成嚴重後果的,由網信等有關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而對於規範生成式AI內容,提高AI假視頻假錄音的違法越軌成本而言,這只是一個開始。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efd5e60ce0b4b029a11c34ad6e08f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