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炒房,它才是大趨勢,5年前曾秒殺房地產

2019-08-27     錢耳朵

房住不炒已經成為調控的主基調,7月的政治局會議明確聲明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防止樓市繼續膨脹已經到了不得不為的地步。

房產投資已經走到了夕陽階段,未來的大趨勢是金融資產。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看看已開發國家的資產配置情況。

美國居民資產配置,金融資產占比70%,房產占比僅為24%。金融資產主要包括股票和基金、保險和養老金、現金和存款,它們三者分別占家庭總資產的32%,24%,9.3%。


美國人如此偏愛金融資產,當然跟美股的大牛市有關,從1980年到2019年,標普500指數漲了21倍。

股市上漲,吸引的進場資金越來越多,同時進場的資金隨著股市上漲不斷升值,所以金融資產的蛋糕越來越大,在家庭資產中的比重也就越來越高。

日本的家庭資產配置和美國比較相似,其中64%是金融資產,36%是非金融資產,但日本的家庭資產配置要比美國保守很多。

現金占比32.5%,保險占比17.5%,股票和其他金融資產占比約為11%和3%。看得出來,日本人更喜歡低風險,收益穩健的資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房子和股市都一落千丈,至今表現也很一般,這就是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既然房子和股市都不行,那就踏踏實實買點穩健型資產,所以說錢是很聰明的,哪裡有利可圖,就去哪裡,總會給自己找個好去處。



韓國的家庭資產配置和我們比較像,非金融資產占比達62%,土地和房屋占比為44%,金融資產中又以現金和保險類為主,分別占比16%和12%,股票和基金僅占8%。

非金融資產占比較高,因為韓國也是一個比較喜歡炒房的國家,如前段時間離婚的宋慧喬和宋仲基都有不少房產,一個是房姐,一個是房叔。

從2000年到2019年,韓國房價翻了一倍,當然這個漲幅和我們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足以推動財富配比向房產傾斜了。

最後說說我國的家庭資產配置,對投資來說,資產價格越漲,吸引力越大。20年來,我國樓市一路上漲,因此投資房產的也就越來越多,所以目前我國的家庭資產配置和美國正好是相反的,房產占70%,金融資產占30%。


而在金融資產中,存款就占了50%,保險和銀行理財分別占14%和13%。

股票、基金和信託的占比小的可憐,在金融資產中的占比分別為6.3%,5.2%,4.6%,在家庭總資產中的占比分別是1.9%,1.6%,1.4%。

造成這種極端配比的有兩大原因。一是我國的樓市太猛了,20年漲了4倍多,二是股市太不爭氣了,除了兩波大牛市,其他時間基本是橫盤的。

資金總是逐利的,金融資產也並非一直敗給地產。如股市走牛的2014年,新增金融資產占居民新增總資產的比重達55%,秒殺了房地產。

未來這一現象還會發生嗎?當然會!這種轉變正在潛移默化地進行。

一是人口紅利見頂,住房需求下滑,二是房地產投資對經濟的擠出效應已經大於拉動效應,政府不得不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房地產周期一般是18-20年,全世界沒有一個經濟體能脫離經濟周期的規律,所以說房地產正在進入夕陽階段。

北京的很多小區房價基本停留在2016年9月份,房子的租售比不到1.5%,還不如到銀行買理財收益高,從機會成本上來說,持有房產每天都在賠錢。

而股市現在卻是相對的底部區域,估值較低,是中長期布局的好機會,等牛市來了就是收穫季節。

對於普通投資者不建議直接投資股市,大多數人會在追漲殺跌中迷失方向,跟隨錢耳朵定投基金是更踏實,也是更務實的選擇。我們推薦的基金上半年的綜合收益高達36%,已經幫5000+家庭實現了財富增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eIt1mwBJleJMoPMmpc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