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颱風已確定「遲到」,今年颱風會不會偏少偏弱?分析:不確定

2020-04-10     中國氣象愛好者

這兩天,天氣舞台上大家除了關心正在南下的冷空氣和未來的倒春寒,南太平洋上肆虐的「風王」哈羅德也引發了不少關注,它一度發展至17級以上超強颱風級別,並且橫掃南太平洋上的萬那杜和斐濟。據媒體消息稱,當地時間4月2日晚上,在旋風哈羅德掠過南太島國索羅門群島期間,一艘載有738名新冠肺炎疫情遣返乘客的「MV Taimareho」號輪船未經許可擅自出航,結果半途突遇風浪多人不幸墜海,目前仍有27人下落不明。

​這個時候也有網友要問了:「今年都到4月了,西太平洋怎麼還這麼安靜?」「今年第1號颱風什麼時候會來?」的確,在經歷了極其活躍的2019年颱風季後,2020年以來的颱風平靜期讓人覺得非常的詭異,至今1號颱風也沒有出現,就連颱風胚胎都少得可憐,這種持續平靜的狀態也讓人擔憂「西太平洋是不是在憋個大的?」

從目前來看,西太平洋今年以來的颱風活動的確是有點平靜得過頭,從氣象觀測數據上看,常年平均1號颱風生成的日期是3月30號,而1號颱風生成最多的是1月,所以從今年的情況看,1號颱風的確是遲到了。

為什麼今年1號颱風遲到了?西太平洋如此平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有一個很短的厄爾尼諾狀態,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水溫在數月內持續偏暖,維持在厄爾尼諾閾值附近,雖然這次事件並未判定為發生了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但因為這種變化,海水溫度的偏暖對大氣層產生了一系列複雜的影響,並最終導致西太平洋特別是菲律賓以東的「暖池」地區副熱帶高壓往往肥大而強盛,在副熱帶高壓的壓制下,颱風生成和發展的可能性自然是比較低。

那今年的這種颱風「遲到」能否說明今年颱風偏弱偏少呢?從往年數據來看並不能,比如2016年,那年的1號颱風到7月3日才出現,是本世紀以來最「遲到」的一年。但在那年裡,颱風尼伯特、颱風莫蘭蒂兩個颱風給我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從4月10日的海水溫度監測上看,長期無颱風活動的西太平洋中低緯度已經出現30度以上的暖水域,27度海水溫度線已經爬上了北緯15度,這反而可能有利於今年颱風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dcRZHEBiuFnsJQVrx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