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車、無路燈、門常壞……「三無小區」如何更新改造?
場中路2260號小區推進非機動停車道規範化,建設小區照明設施,翻新了樓棟的大鐵門,清理了殭屍車,並增設晾衣架。
海運小區修繕了污水管道。
幸福第一公寓新增了電子螢幕,還增設綠化箱。
綠泉家苑小區翻新了健身器材。
記者了解到,
彭浦鎮幸福一村居民區的
多個小區在2023年度
完成了更新改造,
居民居住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望聞問切」查問題
在這一輪的社區更新中,場中路2260號小區是首個進行微改造的小區。
場中路2260號小區建成於20世紀80年代,截至2023年8月,小區內常住36戶,居民75人。它的前身是上海鐵路局的職工安置房,由於原始資料的缺失,導致該小區建成至今仍無法成立業委會,由靜安置業託管,是一個典型的無業委會、無公共收益、無維修基金的「三無小區」。
居住在此小區的居民
多以老年人為主,
面對公共設施設備破舊落後的現狀,
居民渴望改善居住環境、
提升生活質量的呼聲
日益高漲。
「我們2260號的門又壞了,到底誰來管?」
「我們都是老年人,小區里沒有一盞路燈,晚上出門我們都擔心會出事情,你們居委會能不能和物業溝通反映一下?」
針對居民反映的情況,經過實地走訪,幸福一村居民區黨總支的確發現存在樓道大門經常壞的現象。
因為一部分租客晚上回家晚,租客索性就讓樓道門常開以便於回家,導致樓道門物業修一回壞一回,長此以往,物業不願再維修。此外,小區路燈的設置牽涉到費用問題,排線和設備費用無處可來。
當時,場中路2260號小區不僅配套設施破舊落後,而且願意站出來服務的志願者也寥寥無幾。
「對症下藥」開良方
針對在走訪中了解到的問題,幸福一村居民區黨總支開出了硬體軟體雙提升的良方。多次召開樓組會議、支部會議,羅列出居民最關注的問題、矛盾最突出的問題。
確定問題後,居民區黨總支火速召開總支擴大會議,決定開展黨建微整治項目,以居民最關切的問題為出發點,集中治理小區突出的環境問題。
在該項目中,居民區黨總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召集區地區辦、區鎮人大代表、鎮規建辦、房辦等部門,攜手幸福實業有限公司、靜安置業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幸福一村居民區兩委班子成員、第五支部黨員、樓組微網格長、社區達人、熱心居民等共同商議謀劃解決。
項目包括設計非機動車停車道規範化、小區照明設施建設、鐵門翻新、殭屍車清理、晾衣架增設、黨組織宣傳欄增設等。該項目於去年五月份啟動籌劃 ,9月份動工,10月份基本完工。
居民區主動向前跨一步,積極推動問題解決的同時,吸納了熱心居民、居民代表加入到志願者隊伍行列,擴充了志願者人數,為小區的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一系列的社區微整治,
小區瞬間「減齡」。
鐵門翻新前後對比
門頭煥然一新,樓道燈照亮了夜行路,溫暖了居民的心。從過去的飛線拉網曬被子到有曬衣架,80多歲阿婆高林孝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說道:「我現在晾曬方便多了,再也不擔心繩子會斷、會掉了。」
在居民的訴求得到合理解決、小區環境變得更好後,居民比過去更加愛惜自己的小區了,從我是「局外人」「旁觀者」,慢慢轉變為「我是小區的志願者」。如今,看見小區有不文明現象,居民都會主動去引導。就這樣,場中路2260號小區在這次更新改造中,越變越好。
將實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
除了場中路2260號小區,幸福一村居民區的海運小區、綠泉家苑小區、幸福第一公寓也都進行了更新改造。
幸福一村居民區對管轄的海運小區人行道地下污水管道進行挖掘、檢查和修繕,解決了居民長期反映的污水反水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及過路群眾的安全隱患和環境衛生問題。
據了解,每年,物業都會針對海運小區污水管道問題開展疏通工作。但2023年下半年以來,問題尤為嚴重,多戶底層住戶家中污水返水,影響到正常生活。相關的修繕於2023年10月動工,2023年12月初完畢,基本解決問題,還居民安寧生活。
近幾個月來,綠泉家苑小區拆除了舊的健身器材,進行了新建。
幸福第一公寓在大門入口主幹道處新增了電子螢幕,同時,增設了綠化箱,美化了小區環境。
微小的改造,讓居民看見了實打實的變化,也讓居民找到組織,找到歸屬感,從而逐漸改變了過去居民對小區事務漠不關心的態度,進一步推動了社區自治,在社區內形成「奉獻於心、志願於行」的良好氛圍。
幸福一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鴻雲說:「作為基層的幹部,我們就是要為居民辦小事、做實事,居民的滿意和肯定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
民有所盼我有所憂,只有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百姓裝在心裡,才能將工作做得更接地氣。幸福一村居民區黨總支表示,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主動作為向前邁一步,解決矛盾,將實事辦在群眾的心坎上。
來源: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