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李嘉誠,迷上人工智慧

2023-10-09     AI狐頭條

原標題:95歲李嘉誠,迷上人工智慧

原創 | 21世紀商業評論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丨王睿 江昱玢 編輯丨江昱玢

李嘉誠,瞄準如火如荼的人工智慧。

9月底,其向香港兩大醫學院捐款共6000萬港元,發展AI醫療教學。

「AI正在改變世界。」

李嘉誠表示,在醫學科研、課程等方面,推動AI有效應用,已不可或缺。

幾乎同一時間,香港首富的旗下維港投資,領投Kneron耐能的4900萬美元戰略融資,他已四度出手這家晶片製造商

從十多年前投中Skype、Facebook、Siri等科技公司,到如今加碼醫療、晶片等AI細分賽道,李嘉誠一直以姿態低調,展示著在科創領域的獨到投資眼光。

一日雙投

李嘉誠投資,放長線,釣大魚。

9月26日,他向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各捐出3000萬港元,將用於AI在醫學交互上的應用拓展。

這兩所香港名校,已在醫學人工智慧領域有所突破

去年7月,港大牙醫學院宣布,藉助生成式人工智慧,研發出智能製造牙冠的核心技術,可以自動設計假牙;

同年11月,港中大宣布研發出人工智慧系統,能通過分析視網膜圖像偵測阿茲海默症,為全球首個。

在港大醫學院,李的捐款將投入數碼醫療教學,利用生成式AI技術,模擬真實病況,訓練學生採集病史、臨床推理等技巧;

來源:香港大學官網

港中大則推出「人工智慧醫學教育」計劃,讓學生掌握AI在臨床醫學等的應用,鼓勵學生共同開發醫療領域的AI解決方案。

現年95歲的李嘉誠,對科技前沿傾注頗多心血

醫學院獲得捐贈的當日,邊緣AI晶片廠商耐能宣布,獲維港投資領投的B+輪融資。

資金將用於推進AI研發和落地,尤其是汽車領域輕量級GPT解決方案開發。

加上此前A+、A++和B輪,李嘉誠已連續四輪注資,助力這家AI晶片公司的融資總額達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

耐能主攻邊緣人工智慧晶片,核心產品為低成本、低功耗的AI計算晶片、算法等,客戶包括歐菲光、德施曼、格力電器等。瞄準城市安防、智能駕駛、終端設備等場景。

創始人劉峻誠曾就職於高通、三星研發中心,是諸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技術審稿人。

「光聽彙報是不行的,要感受『子彈飛的過程』,我會參與技術討論,到前線跑客戶。」接受《21CBR》專訪時,劉峻誠表示。

掌舵人專業過硬、鞠躬盡瘁,無怪引得李嘉誠青睞,數次揮動大手筆。

狂投AI

「投資於能夠推動人類走向更美好未來的深厚科學和技術。」維港投資官網上的標語,展現了李嘉誠的投資追求。

面對人工智慧,李嘉誠該出手時就出手。

據《21CBR》記者梳理,天眼查收錄的維港投資113個投資項目中,投向人工智慧領域的就有19個,占比約17%

尤其是去年,李嘉誠出手的投資項目中,超七成與AI相關。

細數其中,生物醫學技術、深度人機互動、語音語義識別,成了李嘉誠布局最廣泛的三大AI細分領域。

他非常關注生物計算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4月,維港投資領投了Cortical Labs的最新一輪千萬美元融資。

這家澳大利亞初創公司正將實驗室培養的人類腦細胞與電腦晶片結合起來,這類生物計算機晶片能執行特定任務,比如玩網球類視頻遊戲。

「混合型人工智慧與合成生物學模型相結合的可能性是無限的,它以更強大、更可持續的方式加速了數字人工智慧的可能性。」Cortical Labs創始人鍾宏文表示。

此外,人工智慧細胞生物技術研發商Deepcell、化學計算技術開發商Chemify等,都在年內拿下維港投資的數千萬美元資金,用於細胞、分子層面AI技術的研發,應用於醫學、農業、材料科學等。

深度人機互動,與此前爆火的「元宇宙「概念有關。

AI技術提供商Wonder Dynamics、VR遊戲技術獨角獸Improbable、觸覺反饋公司Lofelt等,先後於2021、2022年收到李嘉誠的投資。

語音語義識別,則踩中ChatGPT的風口。

早在15年前,李嘉誠就慧眼相中了Siri,後者很快即被蘋果收購,成為當下人盡皆知的IOS系統AI助手。

疫情期間,實時AI語音轉錄公司Otter創造了使用量激增五倍的成績,旗下Otter.ai可執行多人語音識別與轉錄,在會議、訪談、演講等場景下,將語音對話自動生成為文字筆記。

李嘉誠當機立斷,維港在其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中現身。

頻頻出手

2002年,彼時74歲的李嘉誠創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瞄準科技創業公司,往往選擇在B輪或更早期進入,以小博大。

2007年,李嘉誠僅用5分鐘就決定投資Facebook,注資1.2億美元,到公司上市時,李嘉誠收穫5倍回報。

「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大多缺乏收入,遑論盈利,投資者就是買一個吸引人的概念,5分鐘大概是講解上限。」李嘉誠解釋。

據官網介紹,維港的投資團隊僅23人,中國成員占比超七成

該基金不對外募資,資金主要來自李嘉誠個人,也由李嘉誠承擔風險,收益則全部進入慈善信託基金——李嘉誠基金會。

作為家族基金,維港投資的投資立足更長遠,那些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本金雄厚的李嘉誠更有押注的勇氣。

天眼查顯示,維港投資近八年的投資項目達130個,遠高於行業平均值。

一旦成功,回報率也驚人。例如,對視頻會議服務商ZOOM的投資。

十年前,維港領投ZOOM的B輪融資,兩年後,又跟進C輪融資,累計投了850萬美元,持股8.5%。

疫情期間,線上會議和教學頻率激增,ZOOM在2020年時股價飆漲,最高市值突破1390億美元,李嘉誠的持股市值一度超百億美元

2023福布斯香港50大富豪榜中,李嘉誠以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40億元)蟬聯榜首。

多筆明星投資的幕後推手,是商界女強人周凱旋。她和李嘉誠相識近30年,是李的左膀右臂,維港投資日常運營也由她打理。

周凱旋

周凱旋說,維港投資的投資策略只有兩個類別,一是與李嘉誠的傳統業務有協同價值的項目,二是能解決巨大問題的、探索未來願景、推動前進的顛覆科技。

「未來的投資焦點將圍繞,與傳統板塊的IA(智能增強)和能夠推動未來的AI(人工智慧)。」周凱旋表示。

手握一眾AI新創公司,李嘉誠的科技帝國潛力無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cab443151e32ee2ef49468a8dd2d8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