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
3月31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終評結果,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在20個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與四川稻城皮洛遺址、河南南陽黃山遺址、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湖北雲夢鄭家湖墓地、陝西西安江村大墓、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一起,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也是繼敦煌漢懸泉置遺址(1991)、禮縣大堡子山遺址(2006)、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2006)、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2008)、敦煌旱峽玉礦遺址(2019)後,甘肅省考古界第六次獲得此項殊榮。另外,張家川圪垯川遺址入圍終評。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位於甘肅省武威市西南,地處祁連山北麓,主要分布於武威南山區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崗之上。通過持續的考古工作,初步將武威吐谷渾王族墓葬群分為以慕容智墓等為代表的岔山村區(「大可汗陵」區)、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等為代表的青咀-喇嘛灣區(「陽暉谷」陵區)和以黨氏墓等為代表的長嶺-馬場灘區(「白楊山」陵區)三大陵區。
2019年,項目組發掘了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這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墓內出土大量精美的隨葬品。其中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風、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備等,皆為國內同時期相關文物首次或罕見的發現。甬道正中出土《慕容智墓誌》一合,墓誌首次提及武威南山區「大可汗陵」的存在。該墓葬的發現為研究後期吐谷渾王族譜系、葬制葬俗等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是吐谷渾墓葬考古的重大發現。
一圖帶你看懂
吐谷渾王族墓葬群里發現了什麼
2020年,項目組對冰溝河與大水河中下游地區進行了系統的調查,調查面積400平方千米,確認吐谷渾王族墓葬共計23座。同時整合國內多家單位資源,對慕容墓出土棺木進行了實驗室清理。慕容智墓棺木保存完整,墓主身著朝服,頭枕雞鳴枕,挽髻,戴幞頭,頭套金質下頜托,面罩絲織覆面,腰束嵌金蹀躞帶,身前放置象牙笏板,蓋絲質斂衾,身旁放置有盤、碗、勺、胡瓶等金銀餐飲器具;筆、墨、紙等文房用具;漆奩、銅鏡及鏡衣、粉盒、木梳、骨簪等梳妝用具;嵌金匕首、豹皮弓韜、貼金花漆木胡祿、箭等武器裝備。墓主身著絲織衣物多達十四層。棺內還出土白葡萄酒、筆墨紙、種類多樣的絲織品等文物,也為國內外罕見。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的發現使我們能夠從文字和實物層面,生動揭示吐谷渾民族逐漸融入中華文明體系的歷史史實,並從中窺見歸唐吐谷渾人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文化認同等歷史細節的變遷,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提供典型案例,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學術支撐。
文丨奔流新聞記者 王夏菁
設計丨奔流新聞插畫師 劉露露
視頻剪輯丨奔流新聞記者 葉滿山
編輯丨竇虹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