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熟知的中國經歷的戰爭大抵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在建國之後志願軍仍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赴中越邊境進行了一場殊死拼搏。這場戰役的結果自然是以我國的勝利而告終,一場戰役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向整個世界宣布了中國的主權不可侵犯。如過往裡數次的戰役,在這場中越之戰中戰士們視死如歸的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今天所講到的便是在中越之戰中的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在國家的號召下兩個來自同一地方卻互不認識的方海鷹和胡興龍在前往雲南邊境的一場列車上相遇,互不相識的兩個青年男子因為相仿的年紀,和相近的老家,讓素未謀面的倆人在三言兩語之間產生了友誼。倆人在奔赴戰場的路途中便結成夥伴,並約定日後共進退,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個好的選擇。方海鷹和胡興龍倆人本就是志在四方的少年,但一場戰役必定是要流血犧牲的,條件環境也肯定會異常艱苦,在隊伍中能夠碰上這樣一位能夠互相交流的人是實屬不易。
在列車上談論的戰爭的殘酷遠不如實際經歷的要現實的多,雖說我國的軍隊發展到七八十年代較建國初期又有了一個台階式的跨越,但戰爭勢必是要有刀槍劍影,槍打炮擊的情況,我們很難保證戰士們在戰場上不流一點鮮血,沒有一處犧牲。倆位青年在經過簡單的訓練之後便被送到了前線來完成自己的使命,聽著不遠處傳來的炮聲,方海鷹和胡興龍內心都被不斷的戰火聲所震撼。方海鷹告訴胡興龍,為國家戰事犧牲自己並不會退縮害怕,但是想到家中的父母親人就覺得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方海鷹的話也正中胡興龍的心懷,誰不是家中父母心心念念的孩子,但是刀槍無眼,戰爭的殘酷不是你我之間的不願意就能夠結束的。所以倆人互相約定,如果有一方不幸犧牲,那麼活下來的一位便要養活兩家的父母。在囑託完後,方海鷹又附加上,拜託胡興龍更要照顧自家年幼的妹妹。在戰事節節告勝時,倆人接到隨部隊一起突圍的任務,在執行任務的途中卻不慎落入越軍的圈套。
士兵們深知此行是有去無回的道路,但還是要抓住一線生機突圍。戰士們一個個的奮起抵抗,卻還是不幸的被敵人擊中倒下,方海鷹在這次戰役中不幸身亡,最後只留下班長和胡興龍倆人。中越之間的戰役在不久之後結束,胡興龍因為在戰場上卓越的表現被上級看中,想要留他在部隊深造。被上級器重胡興龍內心覺得很興奮,但是他為了完成和戰友的約定還是決定退伍回家。
於此同時方海鷹的父母接到了兒子去世的消息,正當夫妻倆人因為兒子的離世整日淚流滿面時,胡興龍走到了他們的面前。向方海鷹的父母問好之後,便表明他的來意,表示願意替方海鷹來盡孝道。然而方父完全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對於胡興龍的示好一時間很難接受,他並不是不喜歡胡興龍的為人,只不過年紀相仿的胡興龍更容易讓方父想到自己逝去的兒子。但胡興龍毫不氣餒,用一言一行來證明自己的許諾,慢慢的被方家所接受。
胡興龍這麼一堅持便是九年,方海鷹的妹妹因為和胡興龍日久天長的接觸,在朝夕相處間也萌生了情愫,這些都被父母看在眼中。在長輩的安排下,倆人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或許這也是方海鷹曾經的遺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