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強國】回望2023:宇宙探索不停歇

2023-12-13     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科學強國】回望2023:宇宙探索不停歇

將近年末,回望2023年,人類向木星、月球、小行星等天體派出了「使者」,以進一步揭示其「廬山真面目」;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為宇宙拍攝了前所未有的高清圖像,向人們展現了宇宙的廣袤無垠和絢麗多姿;關於伽馬射線爆發等在內的一些宇宙奧秘也在科學家的不懈追求下,展露出部分「真容」。

韋布照片展示星空大美

自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開始發回照片以來,它拍攝的很多圖像令世人驚艷,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斑斕色彩。

今年,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了令人驚奇的環狀星雲的新圖像。圖像顯示,整個星雲被一層氧氣包圍,當恆星發出的光經過時,這層氧氣讓該星雲發出綠光。環狀星雲距地球約2600光年,位於天琴座方向,是一顆垂死恆星噴出外層形成塵埃和氣體的產物。這張圖像揭示了一顆恆星生命的最後篇章,也可看成太陽未來命運的預演,有助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未來。

土星顯然是太陽系中最「上鏡」的行星。今年6月3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張由韋布空間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拍攝的土星照片,揭示了土星在其他波長下看不到的精細結構。

英仙座分子雲中一顆年輕恆星釋放出令人驚嘆的星際激流,形成Herbig-Haro 211天體。原恆星和剛剛誕生幾萬年的「嬰兒」太陽類似,韋布對Herbig-Haro 211的高解析度近紅外觀察和相關光譜分析能讓人們一窺太陽系的演化歷程。

向宇宙派出更多「使者」

2023年,科學家向宇宙派出了很多「使者」。

今年4月,歐洲空間局向木星發射了木星冰月探測器(JUICE)。按照計劃,JUICE將經過8年太空旅行,於2031年抵達木星系統。屆時,它將對木星及其周圍的3顆冰衛星(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開展探測,研究木星的大氣層和磁場、冰衛星表面的冰殼,以及化合物成分,並探尋冰衛星存在生命的可能。

月球可謂宇宙探索領域的超級「網紅」。今年8月,印度的「月船3號」在月球南極著陸,這是第一艘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的太空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運行了一個月球日(相當於地球上的兩周),然後在月夜的嚴寒中「喪生」。它在月球上收集的數據尚未分析和發布,但該任務的目標是在南極附近尋找水源,這可能對未來幾十年的載人任務甚至永久月球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

10月13日,NASA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共同發射了「普賽克」(Psyche)太空飛行器以探測同名的金屬小行星。該探測器預計將於2029年8月抵達目的地,總計飛行里程可達35億公里。探測器將圍繞小行星運行26個月,並通過掃描來分析其重力、磁性和成分。

「普賽克」小行星主要由金屬構成,並非像許多其他小行星那樣由岩石構成,因此可能是人們近距離觀察行星中心的最佳機會,有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地球核心的組成部分。

突破與希望交織

今年探索宇宙奧秘的科學家也收穫了不少高光時刻。

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合作組科學家,利用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精確測量了迄今最亮伽馬暴GRB221009A的高能輻射能譜,並據此獲得了對伽馬暴的全新認知,為檢驗愛因斯坦相對論適用範圍、探索暗物質候選粒子等前沿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今年3月,天文學家在水星軌道上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神秘塵埃環。此前人們只知道在地球和金星的軌道上有這樣的塵埃環,這些塵埃在行星引力的影響下聚集在一起。但人們認為水星太小,離太陽太近,強烈的太陽風和太陽磁場會將塵埃捲走,因此不可能會出現此類塵埃環。2018年10月20日發射的貝皮·科倫坡探測器預計2025年12月5日抵達水星軌道,屆時其將分析水星的結構、內部動力、磁場產生及其與太陽和太陽風的相互作用。

宇宙探索並非總是一片坦途。今年4月,SpaceX的星艦開啟了首次太空之旅,但整個旅程只持續了4分鐘便轟然解體,化為一團大火球。今年11月,星艦再接再厲,迎來二次試飛,但仍以爆炸告終。儘管如此,SpaceX稱這兩次測試都取得了部分成功。如果星艦要在未來幾年將太空人和貨物運送到月球,持續的測試不可或缺。

END

圖片:《新科學家》網站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劉霞

編輯:趙狄娜

審核:龔紫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bec1b89f13a0af327b7610ff437b2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