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老師睡了嗎?」「我秒睡!」

2023-02-14     壹讀

原標題:「張朝陽老師睡了嗎?」「我秒睡!」

最近,短睡達人張朝陽又上熱搜了。

在某直播節目中,張朝陽再次談到自己奉行的「4小時睡眠法」:

「要是想深度睡眠、很快入睡的話,首先得把睡眠時間縮短,你就得睡4個小時,不能睡7個小時。形成一個規律之後,就能逐漸快速入眠。」

他還補充道:「(我)每次睡覺的長度不超過3個小時,就兩個半小時。因為我睡得少,就不可能睡不著覺,我秒睡。」

許多網友苦睡眠不足久已,但多對「4小時睡眠法」深表懷疑,甚至有人貼出一張張朝陽在2014年第一屆網際網路大會打盹的照片,表示「張老師在會議嘈雜的環境下都能進入深度睡眠模式,和我們這種普通人根本不在一個境界。」

2014年第一屆網際網路大會

快十年過去了。1964年出生的張朝陽今年已經快59歲了。都說人的睡眠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59歲的張朝陽的4小時睡眠理論適合推廣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神奇的四小時睡眠法

四小時睡眠在國外有個更加響亮的名字——「達文西睡眠」。

相傳達文西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他發明了一種方法來提高時間利用率,即每4小時睡一次,一次睡15-20分鐘,這樣下來一天只睡2小時左右,節省了大把的時間搞藝術創作,而且能保持精力充沛。另相傳,許多名人都採用這個睡眠方法,愛因斯坦、愛迪生、邱吉爾,甚至還有李小龍!

1918年,德意志科學家J.S.西曼斯基在研究動物睡眠時,發現動物都是睡一會醒一會,人類也有類似的睡眠方式,於是提出了達文西睡眠,也叫「多相睡眠」。

通常,成人在一天中只睡一個持續8個小時左右長覺的,叫做單相睡眠(monophasic sleep);在一天中睡一個6-7個小時長覺,外加一次0.5小時左右午睡(nap)的,叫做雙相睡眠(biphasic sleep)。

單相睡眠和雙相睡眠是大多數人的睡眠模式

而多相睡眠,就是把人類習慣的單次睡眠拆開成多個睡眠周期,以減少整體睡眠時間。

實行達文西睡眠的人,一般會把一天24小時平均分割成六個部分,每4小時睡15-20分鐘,一般是2點、6點、10點、14點、18點、22點,期間徹底地甦醒過來,做平常工作生活會做的事情。

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多相睡眠方式,基本都是拆整為零,追求高效的思路,譬如「Dymaxion睡眠」,換一個拆分方式,把一天24小時拆成4個部分,每6小時睡30分鐘,加起來也是30x4=120分鐘,共計2小時。

還有「Everyman睡眠」,不是平均劃分,而是一個主睡眠時段加上若干小睡(每個小睡20分鐘左右),有多種搭配方式任你選擇:

1.5小時睡眠 + 4至5次20分鐘短睡=3小時

3小時睡眠 + 3次20分鐘短睡=4小時

4.5小時睡眠 + 2次20分鐘短睡=5小時

4.5小時睡眠 + 90分鐘午睡=6小時

相比之下,後兩個選項簡直是睡眠富翁,居然能夠睡到五六個小時。遺憾的是,嘗試「Everyman睡眠」的人類,採用最多的還是第二個選項——3小時主睡眠,總計睡4小時左右——因為這樣才能發揮多相睡眠的優勢,高效、節省時間。

Everyman睡眠比達文西或者Dymaxion更適合普通人,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睡眠時長也更可觀,但本質來說,多相睡眠還是違背了成年人類的睡眠習慣,大多睡不到四小時,這樣真的靠譜嗎?

達文西,真的靠譜嗎?

一個正常成年人需要多少睡眠時間?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組織的研究結果顯示,人在18-64歲需要7-9個小時睡眠時間,具體因人而異。如此看來,張朝陽的睡眠時長是遠遠不夠的。

但睡眠除了時長,還有一個睡眠節律的問題。

當我們睡覺時,我們大腦會進行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狀態循環。一個睡眠周期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NREM(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REM(快速眼動睡眠期),前者是深度睡眠狀態,後者是淺度睡眠狀態。

深度睡眠和淺度睡眠循環交替為一個睡眠周期,一般來說,一個完美的夜間睡眠是4-5個周期,每個周期約90~110分鐘,按照90分鐘5個周期來算,大概就是7.5個小時。

人體只有在經歷過完整的睡眠周期,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才能算作有效的睡眠。

深度睡眠對於大腦非常重要,隨著這套機制運行的,是人體內分泌狀態的改變,在大腦觸發器開關撥動到睡眠階段時候,神經系統內部會開始分泌血清素這樣一類物質,血清素壓制大腦皮層的興奮水平,隔離緊張感,讓人放鬆。這就是你睡覺醒來會感到神清氣爽的原因。

血清素還是重要的免疫系統調控因子。如果血清素分泌不到位,譬如長期採用多相睡眠,會讓睡眠不同階段的時間都縮減,擾亂生物節律,最終可能會造成類似睡眠剝奪和睡眠節律紊亂症的負面效果,例如身體和心理的機能減退,焦慮和緊張感增強,免疫功能降低。

你想要最大限度地欺騙大腦神經,最終就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以損壞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為代價。

而受吹捧的達文西睡眠,也存有疑點,至今未有確切資料證實達·文西是個多相睡眠者,而他本人曾講過:「正如充實的一天會帶來愉快的睡眠,好好度過的一生也會帶來幸福的死亡。」

聽起來,達文西也在喊你到點去睡覺。

少睡是成功基因嗎

「少睡」和「成功」總是形影相隨,不知是誰成就了誰。

除了一天只睡4小時的張朝陽,還有大把大佬級人物:

香港首富李嘉誠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一天只有20%的休息時間,睡眠時長不到5小時;

蘋果CEO前庫克庫克每天凌晨3:45起床,起床第一件事並非洗臉刷牙,而是查閱郵件,看有什麼事需要處理;

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雖然每天6點起床,有時候連續三天不眠不休,等工作完成後再睡十小時;

唐納德·特朗普和伊萬卡·特朗普都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

大佬們睡得少,每天還活蹦亂跳,很可能是他們真的天賦異稟,擁有「少睡基因」。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傅嫈惠教授研究發現,確實存在一些短睡者,他們的DEC2基因中存在一種輕微的突變,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類,每天只用睡4個小時,但依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注意力。

這個團隊在老鼠中培育出相同的基因突變,發現這種齧齒動物也會減少睡眠時間,但在相同的體能和認知任務中的表現仍然與普通老鼠無異。

科學界普遍認為,大腦需要通過睡眠來進行一些日常修復工作,因為它在白天不太能「停機」。很顯然,有DEC2突變的人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相同的清理工作——他們的睡眠效率高於普通人。

在所有人類中,大概只有不到5%的人擁有神奇的少睡基因。很多成功人士能夠獲得成功,很可能跟這種基因脫不了干係,如果張朝陽也是,那4小時睡眠對他就是完全合理的睡眠模式。

英國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也是其中的一員——她曾經表示自己每晚只需要睡4個小時,就足以應付所有的工作事項。與之相比,美國著名流行女歌手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 號稱要睡15個小時。

瑪麗亞·凱莉

這時,你會發現睡眠像美貌一樣,是一種天生分配不均的資源。有些人天生睡眠時間少,而有些人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去修復大腦。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難改變人類基因,使每個人都擁有秒睡、短睡又能高效運轉的大腦。

相比改變基因增效,我們或許先該改變看待睡眠時長的方式,以多元、健康、科學的方式對待睡眠時長差異。

社會上總有一種觀點認為睡得少是好事,應當得到鼓勵——我們總是把柴契爾夫人們當成榜樣。事實上,睡眠時間是由基因決定的,這一點與你的身高、樣貌沒什麼不同。

沒有必要去追尋成功人士的睡眠時間,有些人天生就需要睡十一、二個小時才能恢復精力,這不是羞恥的事情。

點擊圖片閱讀|知名男星爆上熱搜,我為什麼勸你「閉嘴」?

點擊圖片閱讀 |高鐵機場界的臥龍鳳雛,是怎麼煉成的?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b88f3aa4845a1024bb87f0c0367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