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下小花之間情商的參差...
問劉浩存:你覺得自己算是有天賦嗎?
劉浩存:怎麼不算呢(嘻嘻)。
但她口中的張譯和易烊千璽都是努力型的演員
。
同樣的問題問到任敏:你覺得你算天賦型還是努力型演員。
任敏:可能啥也不是。
但是她覺得如果非要選一個的話,那她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努力。
所以勉強說自己可能是天賦型演員;
因為努力這個詞在她看來更高貴。
需要有多少努力,才能有資格稱謂自己是努力型演員。
對比之下會覺得任敏這番話說的舒服又得體。
相反,劉浩存的那個「怎麼不算呢」已經成為教科書級別的反面案例了,逢出現相關採訪,她一定被拉出來鞭屍...
這話還頻繁的出現在她的評論區,成為一句陰陽話術。
可能對於劉浩存來說,她從小學舞蹈,一直被老師們認定為天資聰穎。
後來進圈子又是被張藝謀發掘,拍的第一部電影是別的演員需要奮鬥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達到的高度。
因為太容易太順利了,她潛意識裡覺得她得到的這些,就和天賦有關。
(其實劉浩存在跳舞方面確實挺有天賦,但演戲就不是)
任敏和劉浩存的答案都是一樣的,認為自己是天賦型演員。
不同的是任敏從開始到最後一直是謙虛的態度,後面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還特意說明了努力更高貴。
年輕演員嘛,能回答成這樣情商已經很高了。
再加上倆人的作品成績有差。
劉浩存雖然演的是張藝謀的電影,但演技並不好,對比電影中其他戲骨的表現更明顯。
而任敏出道演的是郭敬明的作品,導演口碑和作品質量都比《一秒鐘》要差得多。
但無論是她在電影中的表現,還是後面她參加演技綜藝時候的導師反饋,都肯定了她作為青年演員的業務能力。
所以任敏說自己是「天賦」演員,明顯比劉浩存更具有信服力。
而且劉浩存很明顯就是不會接受採訪的那類演員。
之前接受採訪的時候前言不搭後語。
記者問她什麼都不能正常回答,總是笑嘻嘻的帶過,回答的不利索還問記者可不可以把那段剪掉。
覺得這些採訪回答影響了自己的路人緣,回家痛定思痛的好好寫了稿子。
現在接受採訪又是一副不把稿子背完不罷休的狀態...
前面已經說了一大段了,記者都不想采了之後又接著表示她還有些想說的。
emmm,有點過於刻意了。
不止任敏,同年齡段的小小花裡面,文淇的回答也要比劉浩存好得多。
同樣也是天賦還是努力型演員這個問題,文淇說表演這個東西無法說是天賦還是努力。
因為演戲不久就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女配嘛,文淇一直被業內外稱為「天才少女」。
所以就算她說自己的天賦型演員,也說得過去。
但文淇沒有,就覺得每次大家說她是天才少女的時候,她自己內心也會在想,其實她也有努力啊。
這不驕不躁的態度比她拍了大導演的片子更值得學習。
因為其實很多時候大傢伙兒看明星,除了看他們的作品之外,更會看他們的三觀和作為一名演員的職業態度。
採訪中情商高會表達態度三觀正的明星就是比情商低的更拉好感。
正面典型高圓圓。
知道觀眾都認可她的美貌,明白自己是形象大過於角色的女演員。
天賦和努力的問題到她身上時,她也會接受自己作為一名演員天賦有限的這件事。
清楚自己漂亮的外貌帶給了她很多的運氣。
但她也說,因為外貌的漂亮而得到別人的誇讚,實際上也意味著一次次對她演技的暴擊。
她清楚如果要擺脫這種單一的評價,就要證明自己在其他方面有更多的才華,可惜直到現在她也沒做到。
這是一個已經成名女演員的自知和謙遜。
實際上高圓圓不僅僅長得美,演戲在女演員裡面並不算很差,起碼也有代表作。
正面典型賈玲。
一眾女明星中路人票選她是心目中的最佳女神。
賈玲笑呵呵的反問回去:那不是咱節目組的暗箱操作嗎?
一番話說得給足了那些女明星的面子。
正面典型楊冪。
在《金星秀》裡面被問到新四小花旦裡面誰動刀最多。
這題坑可大了,動刀誰都知道,和整容划上了等號。
但楊冪不慌不忙的回答是自己,因為她生孩子了。
這回答不著痕跡的把自己放在問題的中心,也把別人給摘了出去,難怪圈內人都認證的她智商情商雙高。
接受採訪,起碼得知道別人問了個什麼問題,怎麼答才能更符合現在的身份,也要知道怎麼回答更能讓人聽著舒服。
所以難怪。
劉浩存被嘲還不是因為她太不會說話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毒舌一姐
更多娛樂新鮮事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