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沒有驚喜的比亞迪夢想日,其實是給智能化的一份「開題報告」

2024-01-18   差評

前天比亞迪夢想日脖子哥也去了,原定一小時的發布會足足超時一小時,

信息量很足,但是表達的很晦澀,給不少人都聽懵了。

問了下公司開比亞迪的小夥伴,給出的反饋都是滾裝船呢?新的刀片電池呢?DM5.0?秦L、漢L好歹來一個嘛。

但其實吧,這次發布會就跟這個「夢想日」的名字一樣,是標誌著比亞迪要來打智能化的下半場了。

先把比亞迪智能化的框架給大家講好,定個大方向,來點技術前瞻,以後再慢慢從「技術魚池」里一條一條撈出來給大家看。

脖子哥也結合現場體驗,分三個部分給大家劃劃重點——NOA背後的技術支撐,易四方技術plus,整車智能。

一、NOA背後的技術支撐

先說個結論,比亞迪的智駕已經追上來了,以前那個車道畫龍的刻板印象在這次的試駕里直接被打破。而且,比亞迪依舊以「安全是最大的豪華」為主,一個貼合駕駛員意圖的人機共駕,比起盲目自信的機器邏輯的「自動駕駛」,更能在當下兼顧安全與智能。

我們試駕的是騰勢 N7 ,體驗路段高速和城市比例大概為1:2,也走了一些雙車道但有不少違停車輛的路段,算是一個非高峰期的日常路況,全長19.8公里,完成時間在40分鐘左右。

在我們試駕的過程中,NOA實現0次接管,在絕大多數的時間裡,它的表現令人放心,變道、超車、上下匝道都能夠輕鬆完成。

比較舒服的一點是,它的變道很聰明,不是傻傻的跟著慢車,但也不是一遇到慢車就立馬要超車,它會根據地圖設置的目的地,判斷路徑是否滿足超車需要。整體駕駛風格接近一個溫和派的人類司機。

而遇到右側違停車輛的時候車子能夠快速識別到,做出變道動作,轉向幅度不大,剎車體感不明顯,比較輕快,與我們人類司機日常避讓的習慣相似。

遇到正常的變道車輛,車子能準確識別到前車意圖,沒有為了保持跟車距離就胡亂剎車。

總的來說遇到的情況就這些,騰勢 N7 的 NOA 行車速度適中,反應及時,人車都有充足的反應時間,起碼不會讓人覺得這車怎麼這麼蠢?這車想殺了我的感覺。。。。。。

當然,這次試駕的時間比較緊湊,試駕還不夠深入,比如 TJA 沒能嘗試到,有點可惜。

但是,比亞迪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將高速、城區智駕做到接近第一梯隊的水平,令人十分驚訝:「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BYD嗎?」

所以,很多人都在發布會中忽視了一點:

當比亞迪事業部的工程師大佬們一個個上台,他們背後,是比亞迪9萬多人的工程師團隊。

在這樣的工程師團隊的支持下,比亞迪這次發布了觀眾感知不到但未來一定用得上的超算中心。

這個東西包含在璇璣架構之下變得玄乎其玄,但其實就是通過車端和雲端雙AI一同進化,車端AI讓你的車越開越符合你的駕駛習慣,雲端AI則有數百萬比亞迪車主的數據支撐終端需求。

而提到海量的車主數據,發布會順著這個思路展示了BEV+occupancy的融合算法,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是怎麼做到的,但是正如楊總的ppt所說,加大投入就完事了。

二、易四方技術plus

這次發布的易四方技術最大的亮點就是「易四方泊車」。

無論是易四方側方停車還是原地掉頭進斷頭車位,都是可以一鍵操作完成,大大降低停車難度。

這個酷炫的功能,難點不僅僅在於車輪由獨立電機來控制,更在於精準的控制力度與對抓地力的精準反饋。

而這次比亞迪在白車身的展示中把,實現易四方酷炫功能的「功臣」之一,旋變傳感器標了出來,

這個東西是用來檢測電機轉子的轉速的,和輪子的輪速傳感器作用差不多,但是電機轉的可比輪子快多了。比亞迪特地在這標出來說明易四方解決了穩定性、精度和反饋速度的問題,從而實現精確的矢量控制。

(你倒是宣傳下啊)

還有一個明顯提升車主使用體驗的功能也藏得很深,就是變速停車

泊車有兩種模式,一個是舒適,會以2.5km/h的時速停車,每一步先把方向打好再開始動;

另一個是極速,以4km/h的時速停車,方向盤與車身隨動,更像老司機。

D、R檔切換過程無縫銜接,可以將點頭抑制到無感的程度,非常順滑。

脖子哥也幫大家問了工程師是不是易四方獨有,會不會下放到騰勢,答:敬請期待

一個細節,就是比亞迪自動泊車的時候,方向盤動作輕柔,不會像友商一樣哐哐打,這點讓駕駛員更加安心可控。

脖子哥每次看著那些在我面前哐哐一頓打方向的車,感覺它在自殘。。。。。。

仰望U8 這次還展示了一個窄道輔助通行的新功能。

如果各位回鄉有過限寬樁需求的話,這個挺好用的,通過融合感知來識別,距離在2、30米,車速在15左右都可識別。兩邊能留12厘米左右,挺極限了

但是我問了上面那些問題得到回答後,產品經理拉著我說:小伙汁,你覺得我們做成5厘米有沒有必要呀?

哈?還能做更窄的?好好好,技術魚池那麼深是吧。

三、整車智能的外化

對於不了解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整車智能中的易四方+雲輦帶來的強大駕控很難說出個所以然,這種電控的魅力門檻也高,但是AI語音、多方式解鎖、K歌玩遊戲、無人機這些生活化場景,就是能夠觸達到的了。

就說其中最重磅的AI智能座艙和無人機吧。

演示視頻里可以看到有很多功能整合的玩法,但這些由於比亞迪的車機是一塊開源的「大平板」,在比亞迪車主自主研發的「迪粉助手」已經可以實現不少相關功能了。

最大的驚喜其實是前面說的車雲結合,以後智能語音這塊所有車主都能用上,包括銷售最多的、20萬以下的比亞迪車型。

而且,還有組隊一樣的功能來支持這個一個開放、共享的生態。

比亞迪、騰勢、方程豹、仰望,不分車型,只要加為好友,車友之間就可以通過智能語音分享音樂、信息、導航等等,便於車隊活動。

從這開始,比亞迪開始有一點建立迪粉社區的感覺了,這也是一家擁有數百萬車主的品牌,開始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汽車文化的過程。

像是後面的K歌、遊戲方向盤,這些都能增強車友之間的文化交流。

而不少人期望的仰望U8大疆無人機,

能夠在55km/h時速內自動跟隨車輛,幫助車主一鍵生成大片,剪都不用自己剪。

作為媒體,到了曠野,看到壯麗河山,無人機絕對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好幫手。這樣一個能夠自己換電、實時圖像回傳、自動跟車,讓單兵作戰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間。

對於越野老炮來說,可附帶的車載衛星通訊,路書描繪,都是十分有用的功能,未來只要整個組件做的足夠小,讓方程豹也能搭載,是有不錯的使用場景的。

整個發布會的內容大概就那麼多,比亞迪主要還是在描繪一個智能化的圖景,通過易四方極強的實力來給大家帶來技術的遐想。但真正的決戰,還得是看璇璣架構在30萬以下車型的運用,這也是新能源車企扎堆廝殺的地方。

剛剛看到騰勢N7已經發布OTA信息了,2024年這個下半場可精彩咯。

至於賽車場的事情,我覺得像東京台場的豐田博覽館,能租車下賽道,是件好事。但中國那麼大,比亞迪會在哪建呢?要不多建幾個?我第一個去支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