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工業化,才有「綠水青山」

2023-07-16     平原公子

原標題:只有工業化,才有「綠水青山」

只有工業化,才有「綠水青山」

很多人發現一些清末、民國的老照片里,中國很多地方都是光禿禿的山嶺,一棵樹都看不到,比如明孝陵的神道,當年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和現在的鬱鬱蔥蔥相比,幾乎是兩個世界。

實際上,只有工業化,才有「綠水青山」。

你看到的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其實是現代工業文明的成果。

別說清末了,就算是八九十年代,中國也有很多光禿禿的山野,因為那時候的農民蓋房子,還得砍木頭做梁和柱子,那時候的農民燒火做飯,也得打柴。

其實到了2010年之後,大家才逐漸看到,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山林,河流湖泊變得清澈,大面積的荒漠被重新「綠化」。

工業越發達,環境就越好,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之後,中國的「綠化」是突飛猛進的。

在清末和民國,落後的封建社會和小農經濟,根本無法有效組織基層,各處都處於一盤散沙狀態,私礦、私山、私田遍地都是,山高皇帝遠,濫采濫伐、過度開墾隨處可見。

落後的農耕文明,人口越多,資源就越匱乏,因為大家的生活都很「原始」,燒荒種地、砍柴取火、斬木造物……從官方到民間,最常用的資源就是「木頭」。

只有當大家都開始使用石油、天然氣,才能阻止民間使用木柴燒火做能源;只有大家蓋房子都用鋼筋混凝土,才能阻止民間伐木造屋、燒土做磚;只有大家種地都用化肥,擁有完善的農田水利,才能阻止人們燒荒種地。

發達的工業、運輸,會讓生產變得高效簡單,高科技的電力、能源系統,會讓環境得到最大的恢復,在高科技化工、生物技術加持下,保持水土、植樹造林,變得更加容易。

「從2000年到2017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居全球首位,其中的貢獻主要來自於中國巨大的人工造林面積」。

今年6月,我曾開車穿過大別山區的高速公路,當我看到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大橋、隧道在層巒疊嶂、鬱鬱蔥蔥的山林穿行時,很自然地就明白了一個道理,當沒有這些工業基礎設施的時候,人們就要開更多的荒、燒更多的山、走更多的小路、破壞更多的山體;只有工業化了,產業規模化了,人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簡單更高效,不需要浪費太多的自然資源,更不需要去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所以,這裡又變得「江山如畫」了。

只有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一定規模,我們才有能力捍衛綠水青山。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在某個關鍵節點上,西方會跳出來大打環保牌?為什麼會豢養一大幫「環保聖女」、「氣候聖姑」到處念經,阻止我們的工業化?

因為,他們是既不想讓我們富強,也不想讓我們擁有「綠水青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fe53bdfd83ba51ec1ec0f5f6f24a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