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礦止跌回彈,國產礦穩字當頭,未來鐵礦石價格趨勢如何?

2019-09-11     礦業匯

海關公布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石6.85億噸,同比減少3.5%,進口均價為每噸644.3元,同比上漲43.3%,供需錯配成為今年前八個月鐵礦石市場的主旋律,但同時,我國8月份進口鐵礦石9485萬噸,環比增加383.40萬噸,增幅為4.21%,連續兩個月遞增,進口量也創下2018年1月以來最高,同比增長6%。鐵礦石正在由供不應求轉型供需平衡。


一、價格:進口礦止跌回彈,國產礦穩字當頭

進口礦方面:2019年9月10日,進口62%粉礦到岸價價格為90.53美元/噸(1.4602美元/噸度),環比每噸上升0.96美元,升幅為1.07%,當月平均價格為89.1美元/噸;進口62%粉礦現貨貿易價格為807.89元/噸,環比每噸上升10.91元,升幅為1.37%,當月平均價格為795.22元/噸。




國產礦方面:2019年9月10日,國產62%鐵精礦價格為721.3元 /噸,穩,當月平均價格為719.28元/噸;國產65%鐵精礦價格為804.28元/噸,穩,當月平均價格為801.95元/噸。


港口庫存:據統計,截止9月6日,35個港口鐵礦石庫存為12092萬噸,環比上升。7月以來,澳洲、巴西等海外礦山發運量逐漸恢復,鐵礦石供應逐漸回暖,港口庫存也連續上升,上半年的供不應求及低庫存格局已然開始逆轉。

今年受巴西淡水河谷潰壩、澳洲颶風、國內鋼廠產量增加等多因素影響,鐵礦石市場基本面發生顯著變化,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但隨著復產節奏的加快,港口庫存逐漸修復,鐵礦石價格也在8月份直線下降,9月份逐漸止跌回彈,並再次站上90美元,回彈之勢逐漸明朗。


二、看供應:全球鐵礦石供需格局漸變

1、淡水河谷

上半年,鐵礦石價格瘋狂上漲主要導火索便是淡水河谷的潰壩事故,據估算,此次事故共影響鐵礦石產能9280萬噸,球團礦產能1100萬噸停產,結合各個項目停產、復產時間來推算,在不考慮礦山復產期間生產效率損失情況下,可以大致推算出事故可能造成淡水河谷2019年鐵礦石產量同比下降6000萬噸,球團礦產量下降1020萬噸。

(1)2019年淡水河谷鐵礦石產量大致可能為3.23億噸,同比下降約6100萬噸,其中下半年環比增加4900萬噸

(2)球團產量可能約為4400萬噸,同比下降約1100萬噸,下半年環比增加190萬噸

(3)鐵礦石及球團總銷量大約為3.2億噸,同比減少4600萬噸,下半年環比增加4300萬噸

2、澳洲三大礦山

今年3月22日,颶風維羅妮卡登陸皮爾巴拉地區,導致澳大利亞主流礦山上半年鐵礦石產量及發運量同比明顯下降。上半年,力拓、必和必拓、FMG三大礦山鐵礦石產量同比下降1800萬噸左右,其中力拓產量下降1300萬噸,必和必拓產量下降450萬噸,FMG產量微降90萬噸。而1—5月澳大利亞鐵礦石發運量同比減少1500萬噸。

下半年澳大利亞極端天氣發生機率一般較低,再考慮澳大利亞各主流礦山的年度生產計劃,預計鐵礦石產量及發運量也會環比回升。

(1)力拓皮爾巴拉地區2019年最新鐵礦發運量目標為3.2億—3.3億噸,預計達到3.24億噸,同比減少1400萬噸,球團及精粉產量目標為1070萬—1130萬噸;

(2)必和必拓2020財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鐵礦石銷量目標(歸屬力拓)為2.42億—2.53億噸(100%股權銷量目標為2.73億—2.86億噸),預計為2.74億噸,同比微增70萬噸。

(3)FMG鐵礦石最新財年發運目標尚未公布,不過目前澳大利亞主流礦山擴產項目接近尾聲,產能及產量均已計入平穩期,FMG目前對外公布的新增產能項目僅Eliwana,計劃於2020年投產,產量約1500萬噸,因此大致估算2019年下半年FMG鐵礦石發運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財年發運量預計為1.68億噸。

整體來看,下半年供應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鐵礦石總供應環比上半年增加近1900萬噸。

3、國內礦山

2019年1—6月,國產鐵精粉累計產量12946.8萬噸,同比則增加621.7萬噸,增幅達到5.04%。預期今年國產鐵精粉產量或同比增加1000萬—1500萬噸,下半年產量或同比增加500萬—1000萬噸。

受益於鐵礦石價格上漲,上半年國內眾多的長期停產礦山復產,帶動礦山產能利用率和國產鐵精粉日均產量明顯提高。2019年,全國在建、擬建、擴建原礦且產量大於百萬噸的礦山有50個,涉及儲量200億噸,原礦產量接近3.4億噸,在建產能約占40%,約1.36億噸。其中,2019年一季度全國礦山企業已新增原礦產能7200萬噸,環比2018年四季度增加6500萬噸

三、看需求:環保仍是主導因素之一

房地產和基建主要對長材拉動較大,而船舶和汽車行業對板材影響更甚,所以全年整體消費來看依舊是長強板弱,所需要關注的是汽車是否還會出台強制性的刺激政策。

同時,環保仍在持續作用,尤其需要注意建國70年大慶的影響,環保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導因素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FrIm0BJleJMoPMtb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