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微生物菌劑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及生長的影響
新疆棉花生產在我國棉花產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肩負著我國棉花生產安全、滿足棉紡工業需求、促進新疆經濟發展、保持邊疆穩定、實現棉農增收,所以做大做強新疆棉花生產,鞏固新疆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是國之要務。據統計,2021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超250萬hm2,產量超510 t,占全國棉花總種植面積和產量的80%以上。目前,我國新疆棉花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境。
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新疆棉花的單產水平和總產量總體仍保持逐年增加的趨勢,但隨著棉花種植年限的延長,長期連作棉田化肥使用量大,導致土壤理化性質變差,土壤板結嚴重,有機質含量嚴重不足,因此,持續提高新疆棉花的土壤質量,保證棉花生產安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新疆棉花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隨著微生物菌劑市場的迅速發展,各類微生物菌劑用於生產當中,其不但可以抑制土壤病原菌的生長、改良土壤環境、提高肥料利用率,還可以豐富水土營養,提高作物的產量。因此,本研究通過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劑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生長和產量的影響,對比田間肥效的差異,確認適合棉花可持續生產的微生物菌劑,為該菌劑在棉花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於2021—2023年在新疆十六團7連G-02條陸地棉種植基地進行。試驗所在地屬於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為6.7 ℃。土壤類型為沙壤土略帶粘性,土壤質地為粘土。棉花生育期滴水8次,共計滴水量270 m3/畝。基肥投入50 kg/畝化肥(復合肥30 kg/畝+尿素20 kg/畝)。追肥:6月5日滴灌,隨水滴施尿素3 kg/畝,磷酸二銨2 kg/畝;6月25日滴灌,隨水滴施尿素5 kg/667 m2,磷酸二銨3 kg/畝,鉀肥3 kg/畝;7月1日滴灌,隨水滴施尿素5 kg/畝,磷酸二銨5 kg/畝,鉀肥5 kg/畝;7月10日滴灌,隨水滴施尿素5 kg/畝,磷酸二銨4 kg/畝,鉀肥4 kg/畝;7月26日滴灌,隨水滴施尿素5 kg/畝,磷酸二銨2 kg/畝,鉀肥2 kg/畝。
1.2 試驗材料
供試棉花品種為國審棉新品種「源棉8號」,由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提供。
供試微生物菌劑為「菌臨天下」(有效活菌數≥1 200億/g),雙藻菌露200(有效活菌數≥200億/g)和十二菌微生物菌劑(有效活菌數≥5億/g)。
1.3 試驗設計
採用隨機區組設計,常規大田管理。試驗共設4個處理,每個處理設3次重複。對照(CK):施用常規復合肥(尿素、磷酸二銨和鉀肥),不施用微生物菌劑;T1處理:施用菌臨天下;T2處理:施用雙藻菌露200;T3處理:施用十二菌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菌劑處理試驗全生育期滴施6次,第一次水用量200g/畝,第二次水用量200 g/畝,第三次至第六次每次用水量100g/畝。各處理田間面積均為16.67公頃,理論種植密度15 458株/畝。
1.4 數據調查與測定
1.4.1 生育期調查
記錄棉花播種、出苗及各生育期的開始與結束日期。
1.4.2 土壤理化性質測定
採用五點取樣法對每個小區0~20 cm的土壤進行採集。依據《土壤農化分析》的方法進行土壤理化性質的測定,其中包括土壤有機質、pH、全氮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鉀含量。
1.4.3 農藝性狀調查
於吐絮期,隨機分區選取10株具有代表性棉株,每個處理共選取30株棉株,測定其株高、果節、葉齡、花位和鈴位等。
1.4.4 乾物質積累量測定
不同處理隨機分區選取5株具有代表性棉株,每個處理共選取15株棉株,按照不同部位,於105 ℃殺青30 min,80 ℃烘乾至質量恆定,稱量各部位重量。
1.4.5 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
於棉花吐絮期,採用農業農村部棉花測產方法,每個處理抽測5個樣點,每個樣點6.67 m2,調查其棉花株數和鈴數,並採收棉株上、中和下部各100個棉鈴,測定單鈴重。棉花收穫階段實收每個樣點的籽棉和皮棉,稱重後折算667 m2產量。
1.5 數據分析
採用Excel 2018和R語言進行數據整理與綜合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 8.1軟體進行數據可視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棉花生育期及長勢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處理棉花生育期天數在117~120 d,以CK和T3處理生育期最長,T2次之,T1最短。2021—2022年,不同處理棉花出苗期沒有差異,現蕾、開花和吐絮期的時間有所差異,T1進入現蕾期相較CK、T2和T3分別提前1~3 d,開花期相較CK、T2和T3提前3 d,吐絮期相較CK、T2和T3分別提前2~3 d。此外,兩年間不同處理棉花的生長勢和整齊度有所差異,T1處理棉花苗期、蕾期和花期的生長勢、整齊度均優於CK、T2和T3。說明微生物菌劑對棉花生育進程無顯著影響,T1微生物菌劑可促進棉花的生長勢和整齊度。
表1 不同處理棉花生育時期及長勢
註:生長勢:強(1)、較強(2)、一般(3)和弱(4);整齊度:好(1)、較好(2)、一般(3)和差(4)
2.2 不同處理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由表2可知,微生物菌劑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具有顯著影響。2021—2022年,微生物菌劑處理下土壤的pH、全氮、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等理化現狀均優於對照。
兩年間土壤pH以T1處理最低,平均為8.12;全氮以T1處理最高,平均為1.07 g/kg,較CK、T2和T3分別增加20.22%、8.08%和9.93%;有機質以T1處理最高,平均為21.41 g/kg,較CK、T2和T3分別增加9.74%、5.76%和6.38%;水解性氮以T1處理最高,平均為69.31 mg/kg,較CK、T2和T3分別增加38.51%、17.06%和19.08%;有效磷以T1處理最高,平均為89.48 mg/kg,較CK、T2和T3分別增加31.31%、11.65%和19.08%;速效鉀以T1處理最高,平均為203.46 mg/kg,較CK、T2和T3分別增加24.98%、13.06%和15.96%。
表明微生物菌劑能夠顯著改善棉花土壤理化性質,增加土壤肥力,減少土壤鹽漬化,其中以T1處理下棉花土壤理化性狀最優。
表2 不同處理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2.3 不同處理對棉花農藝性狀、乾物質積累量及分配的影響
由表3和表4可知,微生物菌劑對棉花的農藝性狀、鮮重和乾物質積累量均有顯著影響,不同處理的乾物質分配比例沒有顯著差異。2021—2022年,微生物菌劑處理下棉花的農藝性狀、地上部分鮮重、根鮮重、地上部分乾重和根乾重均大於對照,整體表現為T1 >T2 >T3 >CK。
兩年間不同處理的棉花株高介於83.16~86.73 cm,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和T3增加2.62%以上;不同處理棉花果節介於6.28~6.95個,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和T3增加了5.42%以上;不同處理棉花葉齡、花位和鈴位在不同處理間差異較小;不同處理棉花地上部分鮮重介於157.47~231.31 g,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和T3分別增加28.90%、9.28%和10.75%;不同處理棉花根鮮重介於12.33~15.45 g,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和T3分別增加25.32%、8.42%和9.23%;不同處理棉花地上部分乾重介於79.41~104.05 g,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 和T3 分別增加31.03%、10.57%和15.44%;不同處理棉花根乾重介於5.31~7.03 g,T1處理表現最高,較CK、T2 和T3 分別增加32.43%、21.25%和21.04%。
表明微生物菌劑能夠促進棉花的生長發育,增加棉花的乾物質積累,其中以T1處理下棉花農藝性狀和乾物質積累量的綜合表現最優。
表3 不同處理對棉花農藝性狀的影響
表4 不同處理對棉花乾物質積累量及分配的影響
2.4 不同處理對棉花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5可知,不同處理對棉花的小區株數、單株成鈴數、皮棉和籽棉產量均有顯著影響,對單鈴重和籽指影響不顯著。2021—2022年,菌劑處理棉花的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均優於對照,整體表現為T1>T2 >T3 >CK。兩年間棉花小區株數以T1處理表現最多,平均為132.5株,較CK、T2和T3分別增加了8.46%、5.58%和5.86%;單株成鈴數以T1處理表現最多,平均為6.63個,較CK、T2和T3分別增加35.97%、21.66%和17.45%;單鈴重和籽指在不同處理下無顯著差異,但均以T1處理表現最優;皮棉產量以T1處理表現最多,平均為245.85 kg/667 m2,較CK、T2和T3分別增加10.73%、3.23%和6.17%;籽棉產量以T1處理表現最多,平均為579.2 kg/667 m2,較CK、T2和T3分別增加18.36%、9.73%和10.78%。
表明微生物菌劑能夠協調棉花的產量構成因素,顯著增加皮棉和籽棉產量,其中以T1處理下棉花產量及構成因素綜合表現最好。
表5 不同處理對棉花產量及構成因素的影響
3 討論
新疆棉花多年來大面積連續種植,生產過程中存在誤用農藥、不科學灌溉、過量施肥、殘膜污染等,導致土壤鹽鹼化、板結加重、微生物種群減少、養分失衡、肥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棉花的生長發育,造成棉花減產問題突出。有研究表明,在連作田施用微生物菌劑可顯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顆粒含量,改善土壤團聚體結構,從而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
本研究表明,2021—2023年不同處理棉花的生育期基本同步,但施用微生物菌劑的棉花在苗期、花蕾期和開花期的生長勢和整齊度優於對照,表明微生物菌劑可以促進棉花在生長過程中的生長勢和整齊度。同時,微生物菌劑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具有顯著影響,T1菌劑處理土壤的pH、全氮、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等理化現狀均優於其他處理。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劑可顯著改善棉花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鹽鹼化風險,為棉花高產奠定堅實基礎。
乾物質積累與作物產量密切相關。本研究發現,微生物菌劑處理會促進棉花的生長發育。2021—2023年,T1菌劑處理的株高和果節分別為86.53 cm和6.9個,微生物菌劑處理下的棉花鮮重和乾重均顯著大於對照,其中T1菌劑處理的棉花地上部分鮮重、根鮮重和地上部分乾重較CK、T2和T3增加了8.42%以上,根乾重較CK、T2和T3增加了21.04%以上,表明微生物菌劑能促進棉花的生長發育,增加棉花的鮮重和乾物質積累,為產量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微生物菌劑對棉花產量及其構成因素也有顯著影響。
2021—2023年,T1菌劑處理的棉花小區株數較CK、T2和T3增加了5.58%以上,單株成鈴數較CK、T2和T3增加了17.45%以上,單鈴重和籽指也均大於其他處理。兩年間T1處理棉花的皮棉產量平均為245.85 kg/667 m2,較CK、T2和T3分別增加10.73%、3.23%和6.17%;T1處理籽棉平均產量為579.2 kg/667 m2,較CK、T2和T3分別增加18.36%、9.73%和10.78%。表明微生物菌劑能夠協調棉花的產量構成因素,進一步顯著增加棉花皮棉和籽棉的產量。
4 結論
本研究表明,「菌臨天下」微生物菌劑能夠有效降低棉田土壤pH,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包括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鉀等。此外,施用該菌劑有利於促進棉花的生長發育、增加乾物積累、協調產量構成因素,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綜上,「菌臨天下」微生物菌劑對棉花土壤理化性質、生長發育和產量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該菌劑在棉花生產中值得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王俊鐸(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