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優秀傳統文化里汲取社會治理智慧
10月18日上午,安徽廣播電視台《政風行風熱線》欄目與淮北融媒體中心聯合開展《淮北「一杯茶調解法」從優秀傳統文化里汲取社會治理智慧》特別直播,系統介紹淮北市充分挖掘運河古鎮民俗文化,發揮人民調解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推出「一杯茶調解法」。
「一杯茶調解法」是淮北市臨渙古鎮民間自發形成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它通過對民俗文化充分挖掘,將法學、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茶文化融入人民調解工作之中,構建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小小茶館的不僅延伸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末梢」,激活了人民調解的新活力,更提升了人民調解的吸附力,讓更多的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
整場直播從「小茶館裡有大天地」、「『一杯茶』中的司法實踐」、「一杯茶喝出新滋味」三個板塊,全面展現了「一杯茶調解法」的探索與經驗。
「一杯茶調解法」根植於當地綿延千年的茶文化,自古以來,臨渙茶館就是家長里短評論是非曲直的集散地。茶客們一邊品茶、一邊傾聽雙方的訴說充當調解員,根據法理、人情和風俗習慣,秉公評議,說得雙方口服心服,最後拱手言和。久而久之流傳下「不去衙門去茶館」、「有理進茶館說」的傳統習俗。茶館說理順應了民風民俗,誰家要調解,就近找家茶館坐下,讓老茶客評說監督,當事人口服心服。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茶館調解中心主任王士宏總結,「一杯茶調解法」有七步秘籍:以茶暖人心、以茶說人生、以茶述紛爭、以茶找支點、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達協議。通過這七個步驟,讓雙方當事人放下矛盾,解開心結,簽署調解協議,固定調解成果。
司法所是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是司法所的日常工作之一。淮北市濉溪縣司法局臨渙司法所所長高宇介紹,在工作實踐中,司法部門運用「一杯茶調解法」化解糾紛,增強了雙方當事人之間、調解員與當事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產生共情,既提高糾紛化解成功率、也提高了當事人滿意率。司法所每年參與調解各類糾紛五十餘件,成功率在97%左右。
淮北市委政法委副書記、二級巡視員王詠梅介紹,基層治理要把群眾自己創造的好方法推廣開運用好,要從過去政府一元化管理體制轉向政府與各類社會主體的多元化協同治理體制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也是「楓橋經驗」的本質所在、生命力所在。基層治理的關鍵還是要發揮居民、村民自治的制度優勢,讓群眾成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循著這個思路,淮北市的基層社會治理就會與時俱進,越來越有活力。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雖是一字之差,卻是黨的執政理念和政策思路在社會領域的一次全面提升,實現了從單項管理向雙向互動的轉變,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
當天除了通過電波進行直播,安徽廣播電視台安徽之聲微博、視頻號和安徽衛視客戶端ATV等新媒體同步進行直播,吸引了16萬+網友在線觀看,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
稿件來源:2023年10月18日安徽廣播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00ade971703031278c5f8e98f722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