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網線鼓起村民的荷包 十堰這個「淘寶村」搶先用上5G網絡

2020-01-08     十堰晚報


1月6日,鍾磊直播銷售綠松石。他用的是下營村剛開通的5G網絡。 (視界網 楊洪霞 攝)

編者按

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衝鋒聲起,馬蹄聲疾。最後的靶心,早已瞄準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人口。各級黨委、政府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作風,集中力量啃硬骨頭,不獲全勝不收兵。

貧困村、貧困戶怎樣才能脫貧?防返貧舉措怎樣紮實有效?本報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系列報道,聚焦攻堅最前線,敬請關注。

地區名片

十堰市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2014年被定為重點貧困村。339戶村民中有貧困戶179戶617人,貧困發生率超過40%。

脫貧攻堅戰中,該村挖掘當地綠松石資源,發展電商扶貧,2017年整村出列。

目前,全村有139戶近700人從事電商,開設網店500餘家。2019年,全村銷售額預計突破1.5億元。

「大家看仔細了,這款綠松石項鍊128克,百分之百原礦……」1月6日,天飄著雪,鄖西縣澗池鄉下營村電商扶貧中心卻溫暖如春。33歲的鐘磊對著攝像頭,開始直播。「網速快得飛起!」

鍾磊還記得,2010年,他春節回家,時髦的手機成了擺設,「把手機靠近門梁才有1格信號,打個電話要爬到後山頂上。」

短短几年,這個大山環繞的重點貧困村,成了湖北第一個「淘寶村」,如今更搶先用上5G網絡。

「這幾年變化真大」

2009年大學畢業,鍾磊去外地打工。那時的下營村,偏僻、閉塞。從村裡到集鎮就一條土路,不到3米寬,坑窪難行。村裡全是老土房,僅一台四輪小貨車,又載貨又拉人。

靠啥脫貧?下營村人抓住了網際網路經濟的風口。

蔣家明原在拉薩做綠松石生意,他第一個回村裡開網店,2013年銷售額突破50萬元。在他帶動下,2014年,下營村發展網店60多家。當年年底,被阿里巴巴集團授予「淘寶村」稱號。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裡,越干越起勁。

2019年7月,鍾磊回到村裡做直播,半年銷售118萬元。他說:「有些做得長的,一年銷售上千萬元,我還得加油幹才行。」

2019年12月24日,鄖西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現場辦公,縣商務局協調電信公司,下營村開通5G雙千帶速電信網絡。

「這幾年變化真大!」鍾磊感慨。從他的直播間看出去,村裡蓋起了成片樓房;去集鎮的路已修成瀝青路,7米寬,名為「淘寶大道」,快遞車往來穿梭。

「不識字也能做微商」

在村電商扶貧中心的營業廳里,郭明鳳擺弄著手機,給幾個掛件拍照、上傳,動作嫻熟。

她今年51歲,丈夫久病纏身,兩個孩子讀書,收入來源就是幾畝坡地,2014年被定為貧困戶。「有手有腳,我也要做電商。」郭明鳳沒上過學,識不了幾個字。起初,大家以為她是說說而已。沒想到,她真的買了一台智慧型手機,學著拍照、玩微信。

「不識字怎麼做微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問。郭明鳳一笑:「我老老實實跟客戶說:我不會打字,你要啥貨,就發語音。我們語音交流。」

或許就是這份樸實,為郭明鳳贏得了客戶。這幾年,她年銷售都超過30萬元,早甩掉了貧困帽。

「咱們村就像奔跑的牛」

村民庹濤的網店年銷售額兩三百萬元。一次,他看到一個網絡直播:桃園裡,主播一邊摘桃子,一邊和觀眾互動,氣氛熱烈,求購信息不停彈出。

「村裡的土雞、雞蛋、粉條等,也能這樣賣。」他嘗試直播賣土雞,在雞圈裡邊捉邊直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如今,他直播銷售農特產,一個月能賣5萬元。

梁思維從江西萍鄉嫁到下營村——像這樣的外省媳婦,村裡有34位。家裡開著網店,2019年流轉150畝土地種軟籽石榴,梁思維說:「過兩年開個採摘園,生意肯定紅火。」

臨近傍晚,5G覆蓋的村電商扶貧中心裡,3個直播間都開播了。窗外,隱約可見村後的金牛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廷洲說:「咱們村就像一頭牛。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要越跑越歡、越跑越快!」

記者手記

最大的改變是觀念

戴文輝

一根網線,穿越重重大山,讓下營村與外面世界緊緊聯繫在一起。網際網路鼓起了村民的荷包,更改變了村民的觀念。

脫貧攻堅,重在「扶志」「扶智」。

下營村的脫貧之路說明: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委頓,只要勇於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接納新觀念,就能拔除窮根、消除貧困。(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木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XkVhW8BMH2_cNUgbdH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