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就是蜀道難的地方,但由於景色優美也是中國最美的省,每年會吸引很多外地朋友前來遊玩,四川也是一個文化大省,在川蜀大地曾流傳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四川有名的城市、古鎮、古街也是一大把,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已經銷聲匿跡,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這條四川百年老街古鎮,如今卻無人問津,它就是五通橋。
五通橋,位於四川樂山,工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四川重要的工業基地,四川省化工基地,古鎮包含花鹽街、工農街(舊名寶慶街)、群力街,以及該範圍內的小西湖景區,這些地方是歷史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段,這些古鎮老街是因鹽業文化興起,有著「千年川鹽古鎮」、「人間小西湖」和「川南寬窄巷子」之稱。
五通橋這裡也創下了中國三「最」,中國最長的古典半邊街古鎮,中國黃葛古樹最多的古鎮,中國古碼頭數量最多的古鎮。曾經這裡可是何其的輝煌繁華,1521年,境內用頓鑽技術鑿出的世界第一口百米石油豎井,後來有了「川鹽濟楚」和「民國中央鹽務總局」,20世紀40年代,天津永利川廠內遷五通橋和「侯氏制鹼法」誕生在這裡,知道如今,「鹽滷」依然占據當地經濟命脈重要的一環,五通橋「因鹽而聚市、因鹽而成邑、因鹽而興衰」。
如今,我們再次來到此地,看到的已不再是百年輝煌盛景,而是一大片蕭條之景,古樹、古街、古橋,一股濃濃的歷史厚重感撲面而來,能找到一些歷史的遺蹟,卻看不到今朝的繁華,最繁榮的時候花鹽街上人來人往的行人,都是南北各地湧來的鹽商走販,隨著後來鹽道落幕,商業氣息的褪去,古街隨即「人走茶涼」,如今走在街頭只能看到一些老人,年輕人一般都離開這裡去了大城市找尋更新的世界。
老街一路走來都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老房子,破敗的牆壁、斑駁的門窗都在訴說這裡的老舊,偶爾能看到一些清朝末期的老宅,但是基本已是人去樓空、雜草叢生,連路上都長滿了青苔,看似已經很久很久沒人從這裡走過了。有時還能看到一些占地規模不小的大宅子,也是曾經住在這裡的大戶人家,算得上「豪門」,可是很多都是大門緊閉,他們去了哪裡,為何離去,鎮上老人很多都說法不一。
有人說這裡可以開發成一個古鎮游,然而由於地方的開發能力,經濟水平,交通限制等原因,古鎮老街巷要開發真的很難,如今的人更願意去一些交通便利的古鎮遊玩,至於這樣的地方,其實四川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