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了鄉土社會的特徵,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鄉土社會的人際關係與社會變遷原理,是一本引導我們觀察社會、研究人事、學習表達的重要學術著作。
《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
《鄉土中國》從表面上看,從一個章節自然推衍到下一個章節,環環相扣,節節相生,圓潤融通,從頭到尾難以分清何處是分界。如果只是隨著文字依次讀下去,每一章節也都讀得津津有味,內容清楚。但回頭審視全書,我們會有一個疑問:《鄉土中國》是按照一個怎樣的邏輯順序安排整本書內容的,各章節間似乎聯繫密切,又似乎難以斷定其內在邏輯關聯。其實,這正是初讀本書的真實感受。
下面我們來簡單剖析一下《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
這本書有一個論題核心,這個核心就是:村落。鄉土中國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章「鄉土本色」中就指出其三個特色,即土地屬性、人空關係固定、熟悉社會。這三個特徵決定了鄉土社會的其他屬性,因此,作者在第一章立下了論題的核心,即「村落」這一特殊的鄉土社會的形態。
「文字下鄉」與「再論文字下鄉」,實際上不是談文字的問題,而是分析「熟悉社會」的基本內涵。之所以要用兩章來分析,是因為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是人、空關係,村落社會是面對面的社群,無空間阻隔,無需文字;一是人、時關係,人具有記憶能力,憑此可以口口相傳,直接準確,也無需文字。
以上是對村落鄉土社會基本特徵的簡單分析。這應該是一個意義層次的分界。
然後,作者從三個角度來闡釋鄉土社會的基本內容。
角度一
鄉土社會中人和人的關係
主要包括「差序格局」「維繫著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別」等四個章節。這四個章節的層次並不在同一個層面上。
「差序格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角度來探討人與人的關係的,在這個「圈子」里,個人是圓心,以此為起點向外輻射狀展開,書中用水波作比,道理一樣。這個圈子是單向性發展關係的結果。這樣的社會極為複雜,因為每個人都有若干圈子,如何來協調統籌這些圈子,那就是東方與西方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擁有一個籠統性的道德觀念來統領,這就是「維繫著私人的道德」的內容。
這一章節,是與差序格局的社會形態緊密相關的,但從論述角度來看,與上下章節稍嫌不夠協調。「家族」是從村落的團體組織角度分析人與人的關係,而「男女有別」則是對這一團體的特徵作出剖析。因此,從整體上看,這幾個章節由外而內,層層深入。
角度二
維護社會關係的原理
主要包括「禮治秩序」「無訟」「無為政治」「長老統治」四個章節。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如果把「維繫著私人的道德」一章放到這一部分似乎更合適,因為這一部分主要是從維護鄉土社會這一視角展開研究的。
「禮治秩序」一章先總體上論述維護鄉土社會安定的基本工具就是「禮」,具有儀式感的「禮」讓鄉土社會從人的內在精神上接受約束,接受這個約束的前提是可以有效的應付生活的需要。
「無訟」則從禮與法的對比中透視鄉土社會傳統禮法的特殊性。
「無為政治」從「橫暴權力」「同意權力」的實施條件出發,提出鄉土社會不具備橫暴權力所需要的經濟要求,也不具備「同意權力」所需要社會分工前提,於是,鄉土社會淪為「無為而治」的狀態。
最後的「長老統治」則指出維護鄉土社會的主要因素是教化。這一部分則清晰地剖析了鄉土社會得以穩定存在的原因。
角度三
鄉土社會變遷的本質分析
鄉土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作者從「血緣與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慾望到需要」三個層面剖析了鄉土社會變遷的根本原因。
「血緣與地緣」,指出依靠血緣關係建立起來的鄉土社會在慢慢地向適應商業化社會需要的地緣關係轉變;「名與實的分離」,則指出維護鄉土社會穩定的長老統治因不能滿足人的生活需要而被加以「注釋」,而這個「注釋」讓長老統治徒有其名而不具其實。最後從人的慾望與生存在從相洽「印合」狀態將慢慢走向自覺的「需要」的規劃的社會形態中去,鄉土社會依靠慾望去生活的狀態也要慢慢離去。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本書也是基本按照闡釋核心概念、梳理人與人社會關係特徵、探討維護社會關係的方法、指出鄉土社會的變遷因素這樣一個邏輯順序展開的,邏輯結構非常嚴密。
整本書閱讀,首先應該把這個整體框架理清楚,胸有整本書才能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閱讀意識,通達全書的脈絡才能從任何一個章節入手皆可自然圓通。
普通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 必修
- 編委會:朱慕菊 張民生 崔允漷 楊向東
- 顧 問:巢宗祺 方智范 王寧
- 主 編:陸志平
- 執行主編:張克中
- 副主編:徐志偉 戴曉娥 周於 朱念
編 者:石俊 包旭東 朱亞梅 劉生權 孫晉諾 杜新建 李滔 張小兵 張志強 張春華 陳丹 陳興才 周健 郝彧 顧鑫浩 滿春燕 魏榮葆
(新教學微店)
學生繪製的思維導圖
延伸閱讀
- 孫晉諾: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教學實錄:尋覓經典人物形象
- 孫晉諾:優秀的學生是怎樣被庸俗的教師毀掉的?
- 孫晉諾:看了這篇作文,我支持中學生談戀愛
- 孫晉諾:從任務做起,改變課堂知識灌輸的現狀
- 孫晉諾:為取消考綱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