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烏克蘭有一個夢想,就是加入北約,獲得與鄰國俄羅斯的對抗資本。基輔似乎向加入北約又邁了一大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道,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表示,烏克蘭獲得了北約機會增強夥伴國地位,「我深深地感謝北約夥伴國家」。
莫高興得太早了。北約只是畫了一張大餅,但是烏克蘭永遠加入不了這個大西洋聯盟。
2008年,烏克蘭做好了成為北約正式成員國的所有準備,但北約拒絕了。這是因為,烏克是一個貧困的農業國,給北約帶不來任何利益,進來之後就「要飯吃」,北約怎麼會要你?
同時,烏克蘭國內缺乏加入北約的民眾支持,再加上亞努科維奇擔任總統後政權的更迭,這促使烏克蘭放棄了之前加入北約的計劃。
但是2014年,這一切都改變了。在基輔獨立廣場的騷亂之後,亞努科維奇被趕下台,最終由波羅申科接任。波羅申科發現,自己面對的是頓巴地區的分裂勢力,以及克里米亞半島的俄羅斯政府。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東部爆發炮火連天,這促使波羅申科再次呼籲烏克蘭加入北約。到目前為止, 這個目標仍遙遙無期。
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某樣東西看起來像鴨子,走起來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那麼它一定是一隻鴨子。考慮到烏克蘭與北約長期的政治和軍事互動,包括在阿富汗長達10年的軍事部署,烏克蘭與北約的互動性,已經超過了一些實際成員國。烏克蘭看起來像北約,說話像北約,行動像北約——但它不是北約成員,永遠不會。
需要提出的關鍵問題是,北約究竟希望與烏克蘭建立什麼樣的關係。雖然「強化機會夥伴」的地位,意味著烏克蘭有可能最終成為北約成員,但現實是,沒有明確的路線圖,可以讓烏克蘭實現這一目標。如今,該國猖獗的政治腐敗,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合格的,而匈牙利與烏克蘭在限制少數民族權利問題上的爭端,對於北約這樣一個以共識為主導的組織來說,無疑是敲響了喪鐘。
但真正的障礙是,基輔和莫斯科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僵局。實際上,俄羅斯不可能自願或以武力退出。此外,俄羅斯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一直視為「觸碰底線的戰爭行為」, 這只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這讓人懷疑,北約繼續拉攏烏克蘭到底是為了什麼。北約渴望成為一個政治組織,但實際上它只不過是一個具有地緣政治野心的軍事聯盟。它的有效性取決於其軍事投送能力。為了有效地做到這一點,北約必須在廣泛的領域擁有高水平的互動性,包括指揮和控制、後勤和裝備。
通過將「強化機會夥伴」的地位擴大到烏克蘭,北約正在擴大其軍事能力,而沒有承擔擴大成員國的風險;烏克蘭士兵可以犧牲在某個遙遠的土地上,而對烏克蘭人民來說,沒有獲得任何真正的國家安全利益,北約永遠不會根據第五條動員起來,在烏克蘭自己的土地上幫助基輔。在許多方面,這種關係反映了殖民統治者對其臣民的掠奪。
其實烏克蘭不是不懂,只是裝著不懂。疫情就是試金石和照妖鏡。3月25日,烏克蘭主流媒體「國家網」撰文稱,截止目前,中國是唯一一個向烏方供應口罩、試劑盒和呼吸機的國家,這些物資正是烏克蘭最緊缺的。而烏克蘭「主要朋友和夥伴」,包括美國和歐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向烏提供援助。因此,一些網民說,烏克蘭居然幻想加入北約,傻得沒底線,被賣了還幫著數錢。
總之,「北約機會增強夥伴國」的地位,不過是一個光榮的僕從。烏克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 換取的卻是北約永遠不會實現的虛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