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不足1000萬,國外恐怖片「遇冷」,口碑票房不及《寂靜之地》

2019-09-06   史塔克Sir

2018年,一部恐怖片《寂靜之地》全球上映,取得了IMDb 8.0分,爛番茄新鮮度95%的好成績,用1700萬美元的投資在全球狂攬票房3億美元,其中,中國大陸的票房2.2億人民幣,被譽為「2018年最期待驚悚片」,可謂是小成本中的大劇作,成為票房黑馬。

今年,又一部同類型的恐怖片《死寂逃亡》上映,延續了「無聲」的恐怖風格。

然而,在大陸上映首日卻出現「遇冷」的情況,首日僅拿下了3.7%的排片和377萬的票房成績,上映8天也僅僅928萬的成績,再趕上今天好幾部新片的上映,可謂是毫無翻盤的機會了。

《死寂逃亡》這部電影由約翰·R·萊昂耐迪執導,康斯坦丁影業出品,講述了一種「聽聲辨位」的嗜血生物肆虐全球,一家人被迫踏上了充滿險情的逃亡之路的故事。

嗜血生物「蝙蝠」的恐怖,人們內心的恐懼,塑造了一種好萊塢獨有的「恐怖風格」。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導演是恐怖片大師溫子仁的御用攝影師,也可是一名資深的「恐怖」電影專業導演,大名鼎鼎的鬼娃經典《安娜貝爾》就是他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死寂》、《招魂》等經典恐怖劇作,班底團隊極其強硬。


恐怖片為什麼沒有延續《寂靜之地》的票房成績

01,劇情

對於國內觀眾來講,《寂靜之地》作為「別出聲」的先導片,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程度歸功於它的「原創性」和「先導性」。儘管這一種「出聲即死」的設置在很多遊戲和恐怖片都出現過,但是仍然有觀眾願意去嘗試買單,感受其恐怖氛圍,緩解壓力。

同時,為了構建生活中真實的場景,劇組還精心培育了24英畝的玉米地和高達70英尺的巨大穀倉,來體現主人公生活的心境。

而《寂靜之地》之所以票房口碑雙收,很大程度歸功於它的原創性,儘管這種「發聲就會死」的設定在諸多驚悚片、恐怖片、恐怖遊戲中都出現過。

而《死寂逃亡》作為延續之作,仍然以「聲音」為主要製作點,但是卻敗在了劇情上。這部電影和《寂靜之地》的情節較為雷同,整體性上卻輸給了《寂靜之地》,可以算得上是「低配版」的《寂靜之地》。

相比前作,《死寂》的劇情設置更為簡單,邏輯上也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再加上結尾的「草草收尾」,很明顯,主創人員為了營造「恐怖」的氛圍和緊張感,用力過多,而忽略了劇情這個最為核心的東西。

少了劇情,就是少了靈魂。

02,宣發

去年《寂靜之地》能夠取得驚艷的成績,前期的宣發也是必不可少的。

恐怖片屬於小眾類型電影,然而能夠在宣發中獨樹一幟的不多。

在影片還未上映之前,宣發團隊就營造出了一種氛圍:

「如果你不知道這部影片,那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恐怖迷。」

「別出聲,活下去」!

甚至可以吸引到很多非恐怖迷抱著「吃螃蟹」的心理去電影院觀看。

而《死寂逃亡》的遇冷,和宣發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這是他們的宣發海報,大家可以看看,和前作對比一下:

可以明顯的看得出來,這部電影成本和投資較低,而營造出來的氛圍也有點「故弄玄虛」,反倒讓人覺得牴觸。

03,題材限制

這部電影雖然號稱是「科幻」「恐怖」,但是影響度方面是不及商業大片的。

在中國,恐怖片幾乎是「爛片」的代名詞,即使是觀眾接受度較高,票房較高的《孤島驚魂》、《京城81號》這樣的電影鳳毛麟角,由於政策的限制和專業人才方面的缺失,國產恐怖片幾乎是在夾縫中求生。

而恐怖片是好萊塢所有商業電影中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種劇作,由於其小成本的製作,僅在美國就能收穫平均6倍於投資的回報,此前美國影史上回報率最高的10部電影中也有5部是恐怖片。

由於好萊塢的全球戰略,也決定了其價值觀必須是更加「普世」的,對本土和社會環境有一個契合實際的關照。

對於觀眾而言,這個類型還是屬於小眾類型,固定的受眾相對較少。

這部電影目前豆瓣上的評分只有5.4分,可謂是票房口碑全部啞火。

要是單純喜歡恐怖片氛圍的觀眾可以嘗試一下,要是對電影整體性要求較高的朋友就不建議一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