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疫情下一個「震中」是哪?鍾南山最新判斷來了

2020-03-28   經方學堂

國際疫情下一個「震中」是哪?鍾南山最新判斷來了

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2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方面的專家進行視頻連線,就新冠肺炎疫情診療的相關情況進行交流研討。


視頻連線後,總台央視記者對鍾南山進行獨家專訪。國內疫情會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全球疫情控制何時見效?鍾南山回應疫情熱點問題。


國內疫情是否會二次暴發?

鍾南山:不太可能

鍾南山表示,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前提是要積極防控,保持警惕。

按照現有群防群控機制,目前重點放在防控外來輸入者。首先,對其積極進行診斷;其次,在固定的醫院或酒店進行隔離。目前,外來輸入者中產生傳染的可能性極大。

疫情控制何時能見效?

鍾南山:如各國積極防控,預計4月份見效

鍾南山表示,這個問題有賴於西方主要國家。他們的政策天天都在變,而且越來越接近。現在很多國家的城市採取「封城」舉措解決問題,但是「封城」後依然要做好個人防護。

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原則上,鍾南山說:「我估計歐洲確診病例未來一周會達到高峰,之後應是往下走,但美國很難說。現在各國政策不太一樣,要是都能採取比較積極的政策,病例數應該在4月份就能下來。」

鍾南山:疫情「震中」可能轉移至美國

鍾南山表示,目前,其他國家採取行動已經三周。除少數國家新增病例數有些下降外,其他國家還在上升,特別是美國。現在,美國確診病例數已超過中國,「震中」可能會轉移到美國。

鍾南山分享中國快速控制疫情經驗

近日,鍾南山多次與美國有關專家進行視頻連線,就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經驗和診療情況進行合作研討。

對於美國專家特別關心的如何快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表示,控制疫情有兩個戰略,一個是壓制、一個是延緩。中國選擇的是壓制戰略,在短期控制疫情。中國社區也具有強有力的群防群控措施,具體來說就是四個「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鍾南山:必須重視無症狀密切接觸者

對於如何控制疫情,鍾南山特彆強調,不要只重視有症狀的人,還要特別關注確診患者的無症狀密切接觸者,這一點中國非常重視。

鍾南山:沒有發現特效藥,相信可以找到解決方法分享給全世界

此外,針對藥物治療問題,鍾南山表示,截至目前還沒有發現特效藥。我國已經開始對中藥、西藥;氯喹、恢復期血漿、氫氣與氧氣混合氣的吸入等,進行最後的總結,相信通過經驗和總結,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分享給全世界。

在昨天的連線中,來自美國的傑拉德·科瑞納教授表示,亞洲同行提出的「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非常有用,他也介紹了通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交流後總結的經驗。

傑拉德·科瑞納教授:我們要做好準備,面對大量需要呼吸機的病人。SARS的時候,美國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病人需要大量的呼吸機,我在過去35年的從業經歷中沒有遇到過。

我們需要有專門隔離和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需要有單獨的重症監護室(ICU)床位,需要有單獨的CT探測儀,還需要單獨的電梯轉移新冠肺炎患者。

我們需要在醫院的急診室外設立單獨的發熱門診,避免在醫院內發生交叉感染。我們還需要保障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設備。美國現在有很多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不足,面臨交叉感染的風險。我們應該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生產量,加快檢測速度。正如鍾南山院士提到的,我們應該保證在45分鐘到一小時內完成檢測,這樣醫院內不會有超負荷的承載量,聚集大量不同症狀的病人等待檢測結果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