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從年過年的時候嗎?天還沒亮,每家每戶就都聚在一塊,開始整個村子挨家挨戶的拜年問候。那時候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基本都是這種習俗。但現在呢?不僅是有些城市裡見不到了,甚至有些農村也看不到這種場景了。
進入臘月之後,全村人的返鄉高峰,其實是在除夕當天,返鄉的日期一推再推,甚至現在還出現了「反向春運」,或者叫「逆春運」,作為老農民的父母進城過年的多了不少。但若看按照老規矩回老家過年的人們,就不難發現,過年有個特點,大年三十很熱鬧,初一上午忙拜年,甚至到了中午還是特別的熱鬧,但一到了中午飯吃完,整個村子就變得靜悄悄了。鞭炮聲少了,人來人往看不到了,街上人都不知道去哪了,這到底咋回事呢?專家都表示很不理解,直言這哪像是過大年。
大年三十當天,是農村人比較忙的一天,早晨先去家中長輩家集合,一般是集體徒步去掃墓,有祠堂的就是拜祭祠堂了,這在農村也被稱之為「接老人一起過年」。祭祀結束之後,就是給家中已經去世的長輩們上貢品,然後扣頭,有家和萬事興的意味。
然後貼春聯,有的還要掛紅燈籠,吃中午飯。到了下午,全家就要一起包餃子,準備晚飯了。晚上一家人看春晚,吃餃子,放鞭炮。初一天還沒亮,就開始了左鄰右舍和同村人之間的往來拜年,一直能活到到中午頭。當拜年的人們回家之後,初一下午就很難看到有什麼人走動了,村子裡也就冷清了起來,過年就這麼收場了。至於為啥剛初一,就冷靜的原因,很多農民直言:人都睡著了,自然冷清了。
原來,現在雖然農民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但肩頭的責任和壓力卻也越來越大了,有些年輕人,是除夕當天才回到的家,這期間還因為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而顯得有些疲憊。進了家門,也沒好好的休息,就一輪又一輪的參加各種聚會,忙活了整個除夕和初一之後,初一中午飯一過,終於身體扛不住,要睡覺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初一下午拜年的人變少之後,家裡的客廳就變得熱鬧了,因為人們不再忙著走動,而是改為喝酒打牌了。但整體來講,近幾年農民工返城的日期一再提前,返鄉的日子一再推遲,俗話說「三六九往外走」,但現在不少人為了不趕在初三人擠人,初二就走了。因為初二就要出門,所以初一拜年的事情結束,自然也要好好休息一番。不約而同的,初一下午就成了多數人的休息日了。
另外,今年的情況特殊,原本的很多拜年活動因為特殊原因,基本都被取消了,甚至在一些村頭,各個村委會都設置了查詢點,嚴防村民相互拜年以及外村前來拜年,一旦有來拜年的,立即勸返,並對身體有發熱等情形的,立即收治。所以,今年農村的初一,比起往年更加清凈了。
對於農村過年,大年初一就忙一個早晨,下午就變冷清,您家是不是也如此呢?歡迎文末留言,一起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