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青島最早的碼頭之一,已有130餘年歷史,遊客去青島必打卡

2023-01-19     蘇丹卿

原標題:這是青島最早的碼頭之一,已有130餘年歷史,遊客去青島必打卡

青島,最讓你難忘的建築地標是什麼?

迄今已有130餘年歷史的青島棧橋,怕是沒有一個青島人會不知道它的存在。它是青島市近代第一座人工碼頭,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在2021年10月,入選100個「好客山東網紅打卡地」名單。

青島棧橋位於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 彎月般 的青島灣深處,整條棧橋及回瀾閣全長440米,寬10米,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回瀾閣是青島棧橋的主要建築,為民族風雙層雙飛檐八角盔頂亭閣,總占地面積約151平方米,為「青島十景」之一。

每逢退潮,棧橋趕海也成為青島旅遊一大景觀,這既吸引了遊客,也成為本地市民的一種拾趣。那麼,棧橋背後的歷史與故事,你們知道多少呢?

當今天的我們漫步在棧橋上,吹著海風,看著海鷗飛翔,遼闊的大海風光令人賞心悅目。不遠處的各種西式建築引人遐想,時間仿佛是回到了1897年11月14日 ,德國海軍從這裡(棧橋)登陸占領了青島。

1891年清政府下詔書在青島(時稱膠澳)建置。次年,清政府派登州總兵章高元帶四營官兵駐紮青島。為便於部隊軍需物資的運輸,開始修建棧橋,這是青島歷史上第一次有計劃的建設工程,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長200米,寬10米。

其實,在當時共修建了兩座碼頭,另一座碼頭為衙門橋,亦稱「蝸牛橋」,橋長100米,寬6米。這兩座碼頭都是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也是青島最早的碼頭。

歷史上,青島棧橋的稱謂有很多,包括有海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通過這些舊稱謂,我們大概能了解到這座碼頭的重要性。

雖然清政府修建了兩座碼頭,但今天的青島棧橋是當時唯一的一條海上「軍火供給線」,它的建成自然也成為了西方列強眼中的一個重要關卡——誰控制了棧橋,誰就控制了膠州灣

1897年,德國海軍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並武力占領了青島。當他們從棧橋上走過時,則開啟了青島被多次侵占的一段屈辱史。

1905年,德軍對其進行了改建。原橋北端改為石基,水泥鋪面;在南端鋼製橋架上鋪設木板,並建輕便鐵軌。同時將橋身延長到350米,仍為軍事碼頭兼貨運碼頭。

一戰期間,日本對德宣戰,戰爭波及青島。日本人從嶗山仰口登陸占領青島後,為了證明他們對青島享有「充分主權」,特地跑到這座橋上舉行閱兵式。可見青島棧橋在這些強盜者眼裡意味著什麼。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1月10日,日本再次侵占青島,日軍也曾多次登上棧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棧橋一帶闢為「棧橋公園」。新棧橋的式樣與結構則由青島港務局工程部的德籍工程師弗施諾克設計,於1931年8月20正式動工。

棧橋南端的鐵碼頭改建為35孔的「鐵筋混合土」 透空棧橋,橋頭增築三角形島堤,島堤上新建了一座古典亭台回瀾閣,為混凝土八角重檐綠琉璃瓦攢尖頂中式亭台。橋兩側還安裝了鐵索護欄和鐵護欄。

1933年夏季,新建成的棧橋成為「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游泳賽場。

1936年「青島十景」評選,以棧橋為主景的「飛閣回瀾」成為其中的第一景。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棧橋又經過多次修繕與美化,回瀾閣也曾多次變換身份,如展覽館、茶館、青島圖書館的閱覽室等。隨著棧橋的不斷發展,如今的它早已從最初的一座軍事設施,轉變成為了青島風光中最具標誌性的地標勝景。

相信每一個初次去青島旅行的人都會來這裡走一走,不論是看日出,日落,夜色,還是觀海鷗齊飛,雲霧瀰漫,青島棧橋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青島歷史的見證,也是青島的象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d6140185100037504c4f014e9c0c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