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車企「逆襲」十大掌門人

2024-01-04     My車軲轆

原標題:帶領車企「逆襲」十大掌門人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風雲人物。回顧2023年,在百年汽車行業加速電氣化轉型道路上,產業鏈上下游湧現出大批極具號召力、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王傳福、貝瑞德、余承東...2023年,這些風雲人物為我們留下了太多故事。

「最接地氣」貝瑞德

上任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才一年多,貝瑞德已經在中國市場刷足了存在感。2023這一年,貝瑞德馬不停蹄,提出「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加大電動汽車投資力度。這一年他的大手筆應接不暇,每一步都走在時代脈搏上。

從在合肥投資231億元建立全新生產、研發中心,到50億入股小鵬,再到與地平線的合資公司酷睿程成立,無疑使外界看到,貝瑞德帶領下的大眾中國正在積極調整對中國市場策略,彰顯了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未來,隨著技術和產業的不斷發展,大眾將繼續加強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投資和布局。大眾能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個翻身仗,仍有待市場檢驗。至少對貝瑞德而言,又一次吹響了電動化轉型號角,我們值得為貝瑞德的膽識、有戰略眼光鼓掌。

「自帶熱搜」余承東

2023年車圈熱搜上榜率最高的人物,非余承東莫屬。這一年華為在汽車領域動作頻頻,余承東也不斷以各種方式給華為在汽車行業內「發聲」。其中,「余承東『遙遙領先』」已經成為車圈的熱梗,日前,還入選了2023十大網絡流行語。

這一年的余承東,依然掌握著流量密碼。熱門話題諸如「和特斯拉相比,我們遙遙領先」、「M9是1000萬內最好的SUV」、「坑人的測試,誤導民眾」「問界起死回生,一天賣出7000台」等。不得不說,余承東的言辭充滿攻擊性,引發了不少熱議,但也讓華為的智能汽車收穫更多流量。

與其說余承東與友商唇槍舌戰,不如說他在變相帶貨,余承東製造話題吸引吃瓜群眾關注的本事是一流的。如今,華為車BU走向獨立運營,華為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等智選車模式合作夥伴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可以看清的是,余承東接下來將對汽車業務攤開一張大網。

「格局拉滿」王傳福

雖然同樣是深圳企業,但與余承東相比,王傳福就要低調很多,屬於「人狠話不多」的類型。2023年第三季度,比亞迪迎來了全球累計銷售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重要節點,王傳福喊出「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口號,多家國產車企隨後紛紛讚揚響應。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是值得敬佩的。當然,比亞迪取得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王傳福。2003年1月,心懷夢想的王傳福,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跨出電池行業轉向汽車行業的第一步,隨著多年發展,比亞迪目前已發展成為全產業鏈布局的新能源汽車龍頭。

厚積才能薄發,基於過去20年的深耕,如今的比亞迪整體發展駛上快車道。比亞迪2023年累計銷量302.44萬台,創造中國單一車企銷量紀錄。比亞迪銷量的持續爆發,讓行業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前景,也為中國汽車工業崛起注入了更多信心。

「加碼中國」齊普策

續約至2026年的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在2023年無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自齊普策上任以來,寶馬集團大幅提升新能源車型的市場份額,截至今年12月,寶馬集團在華新能源車銷量突破30萬輛,在豪華品牌中遙遙領先。

寶馬這樣的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可謂是「悶聲發大財」,風頭甚至蓋過很多國內新勢力。儘管趨勢向好,但寶馬仍未停止「反撲」腳步。不久前,寶馬集團剛剛宣布將於2026年起在瀋陽投產新世代車型。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也在瀋陽全面動工。

為了在新能源市場穩定發展,寶馬集團正在加快各種項目的落地。寶馬與奔馳宣布在華合作建設大功率充電網絡;光束汽車獲得獨立生產資質,寶馬與長城汽車的合作進入了新階段;寶馬在上海獲得了首張L3級自動駕駛車輛高快速路測試牌照。也就是說,寶馬未來的電動化之路還將繼續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延伸。

「萬億廣汽」曾慶洪

作為「最不像國企的國有汽車企業」的掌門人,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從來都不乏關注。但在2023年,曾慶洪最「火」的一次出鏡,竟和電池有關。

「目前動力電池成本占到汽車總成本的40%、50%、60%,那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曾慶洪「拒絕打工」的觀點引爆輿論,將車企與供應商關係的討論推上一個新高潮。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廣汽集團針對掌控供應鏈開始了強有力的布局,從「我們要挖礦」到斥巨資為電池自研自產。

如今,廣汽埃安旗下因湃電池智能生態工廠已竣工投產。但廣汽集團的野心並未止步於電池的自研自產,其資本的觸角已經伸向了新能源全產業鏈。在新能源領域,廣汽資本的布局已經覆蓋了汽車晶片、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超級快充技術等關鍵產業鏈。目前來看,在向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中,廣汽集團內部已經發生了「化學」反應。

「自我革命」豐田章男

執掌豐田汽車13年的現任社長豐田章男在2023年初宣布辭職,從4月起將由現任「雷克薩斯」部門的負責人、公司執行董事佐藤恆治出任社長。作為燃油車時代的旗幟之一,豐田章男的引退是一個關鍵節點,它象徵著豐田將加快純電動汽車發展步伐的信號。

在傳統車企向電氣化轉型過程中,豐田算是「大刀闊斧」的代表之一。從豐田「新體制方針」的發布,到研發中心向智能電動汽車研發轉型,再到建立本土化自循環研發體系,豐田在過去一年裡的改革舉措,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在跨國車企中非常罕見。

從以上來看,無不透露出豐田在電動化方面的態度和決心,而這背後也折射出這家全球最大車企深厚的技術底蘊。強大的技術儲備和各種應對舉措,決定了豐田在探索積累新技術新應用方面擁有更強且更持久的執行力,並以此獲得汽車行業的技術領先優勢。

「霸道總裁」李書福

這張榜單里,最不顯山露水的當屬李書福。無論是與其它傳統車企,還是與造車新勢力創始人相比,吉利掌門人李書福今年顯得出奇地低調。雖然掌門人拒絕花里胡哨,但不可否認2023年吉利汽車的素材足夠多,成績也足夠出色——2023年全年的總銷量為168.65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8%。

眾所周知,如今李書福已不必再像以前那樣為吉利旗下的諸多產品站台,而是需要考慮更深遠的議題。吉利汽車在李書福的帶領下,做了很多大手筆的投入。包括吉利全資控股魅族科技;吉利品牌全速推進「銀河系列」布局;持續深化「歐洲戰略」和「亞太戰略」。

在新能源領域實現質的突破、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海外版圖逐步擴張後,吉利汽車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有了顯著提升。不得不說李書福是個有膽識、有遠見、有魄力的領導者,對未來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看得非常透徹。

「從慘到爽」李斌

蔚來創始人李斌,一個曾經被認為是「中國車市最慘的人」。雖然蔚來今年前三個季度依然過得並不容易,新車不達預期,前幾個月銷量滑坡,虧損逐漸擴大。但到了年底,蔚來卻好消息不斷,李斌實現了從「最慘」到「最爽」的逆襲。

最近,李斌有點「忙」。蔚來先後宣布與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達成換電業務合作,同時還有多家車企正在洽談合作當中;蔚來拿下了獨立生產資質;蔚來獲得阿布達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約22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旗艦車型ET9首發並開啟預售,預售價80萬元,是蔚來目前售價最高的量產車型。

以上好消息,讓李斌稍稍鬆了一口氣,但壓在李斌肩上的重擔仍舊不輕。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蔚來依舊延續了以往的虧損態勢,三季度凈虧損45.6億元,同比擴大10.8%。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總虧損達到了160億元。顯然對於李斌而言,雖然最近好消息不斷,但擺在他前面的,仍非一片坦途。

「不再客氣」尹同躍

2023年,對尹同躍及其執掌下的奇瑞而言,都是風光無兩的一年。奇瑞的銷量增長在今年可以用「飛躍」來形容,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量,不過這當中出口功勞可不小。奇瑞把一半以上的車型賣到了海外,成為驅動奇瑞汽車逆市上揚的有力引擎。

看到這裡,難免有點心情澎湃,但奇瑞出口的車型仍以燃油車為主,其新能源車並沒有一出爆紅。「明年,我們在新能源的行業排名上就不會像今年這麼客氣了。」尹同躍向外界高調的喊出了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決心」,並表示要「後來居上」。

接下來,奇瑞集團旗下奇瑞、捷途、星途及iCAR四大品牌將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對掌門人尹同躍而言,如今的奇瑞已站在出口賽道C位上,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以及新能源車還在爬坡時,如何迅速決斷、把脈未來仍是考驗。

「驚心動魄」何小鵬

對於何小鵬而言,2023年干過最大的事當屬引入大眾汽車集團的投資,被視為中國車企技術領先的標誌性節點。約50億元的資金支持,可以暫時緩解小鵬汽車眼前的困境,更給了其繼續搞技術的信心和底氣。

要知道,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小鵬汽車便開始出現了銷量下滑、虧幅擴大等多重壓力。何小鵬不得不著手改革,挽救頹勢。他先是把汽車界的「鐵娘子」王鳳英攬入麾下,隨後帶著小鵬G6和新款G9殊死一搏,從供應鏈體系到營銷管理掀起一場全面變革。

何小鵬的雷霆手段已見成效。從銷量來看,小鵬汽車今年走出來一條上揚線,其已經連續11個月保持月交付正增長,2023年全年共交付新車14.16萬輛,同比增長17%。一系列的布局和銷量上的硬氣表現,都在說明小鵬汽車正在走出危機。

2023年車界江湖風雲變幻,對於一個車企而言,掌門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如列舉的這10位車企高管一樣,雖然他們出身、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有一顆不服輸,以及為消費者造好車的心。他們的故事,遠遠沒畫上句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ad756f9b3b711b97e2b6b79151686b.html